古往今来,过春节一直都是中国家庭的大事。在这个古老又极具生命力的节日里,每一项仪式都勾勒出中国人对来年的期许和敬畏。与此同时,当传统习俗日益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时,春节也成为最能带动社会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节日。在这7天,交通、旅游、餐饮、电影院线等各行各业密集暴发,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
随着各电商平台以及各地线下“年货节”的开启,年味再次流进大家忙碌的生活缝隙中。
根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在传统年货食品品类中,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休闲零食是年货必备,占比53.3%,其次是水果生鲜和酒水饮料,分别占比34.6%和30.4%。为此,良品铺子、百草味等新兴休闲零食品牌应景地推出大礼包,每年抢占各大超市年货C位的旺旺更是稳定发挥。
去年“双12”物流高峰期叠加疫情压力,各物流企业用工出现短缺。再加上每年春节快递都会出现“半停摆”的状态,各地也提倡消费者今年应尽早购买好年货。
春节,是一个极其忙碌的节日:购买年货、进行大扫除、串门走亲戚、焚香祭祖……大家要想在春节得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想法设法地“偷懒”。
预制菜、预约家政上门服务、上门摆宴服务等成为了这段时间的香饽饽。春节期间“懒人经济”的崛起也折射出年轻人正成为消费主力军的一面。“懒人经济”迎合了年轻一代对便捷、高效、品质、智慧生活的向往,未来这一经济模式还将裂变出更多形态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每逢春节前后,关于如何理财的话题总会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何利用年终奖、压岁钱、红包等合理理财,始终是大家关心的话题。银行也会专门设置理财产品来争夺这一新兴的市场需求。
不仅是年轻人,老年人也加入了理财的大军中。在央视纪录片《基金》中,姚瑞一家人的投资习惯直接体现出他们家老中青三代人理财理念的不同。姚瑞的爷爷喜欢买彩票,爸爸则热衷于炒股,但却血本无归。如何让长辈正确对待理财,也成为了年轻人的新课题。
春节期间,“夜市、夜食、夜购、夜娱、夜游、夜秀”等夜间消费活动层出不穷。逛夜市,看花灯为单调的假期生活增添了一丝趣味,也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温暖的气息。流光溢彩的商圈、灯火通明的街道、人潮熙攘的夜市无不提醒着人们经济已悄然复苏。
纵使网络经济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夜经济的繁荣也佐证了实体经济无法被取代的地位。春节作为阖家团圆、亲友相聚的难得契机,通过线下消费共度佳节仍然符合大多数人的期待。
为了刺激消费,从去年年底开始,到今年年初,各地政府纷纷发放海量消费券,试图刺激消费,让经济更有活力。加油站、商超、住宿、文旅等行业都加入了这次活动。“消费券经济”,也成为今年春节有别于往年的最大亮点之一。
专家表示,政府有针对性地向特定行业发放消费券进行补贴,商家通过改进服务方式、品质提升等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以此来带动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复苏。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一些商户“滥竽充数”,用过季商品、折扣商品等参加消费券活动,这不仅有违消费券发放的初衷,更是会破坏商户的口碑和美誉度。
编 辑:朱作明 ashen900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