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话
ROBB DIALOGUE
用艺术传达对现代生活的思考
THINKING ABOUT LIFE THROUGH ART

法国摄影师、电影导演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在中国的首次个展——“现代生活”,用沉浸式展览装置讲述着艺术家的故事,也讲述着世界。正如卡地亚(CARTIER)当代艺术基金会艺术馆长埃尔维·尚戴斯(Hervé Chandès)所说的,雷蒙·德巴东对现代化的看

法实际上是现代生活的一瞥,它关系到你和我。

内容策划/周樱 撰文/周子榆 图片/品牌提供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艺术馆长及此次展览策展人埃尔维·尚戴斯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于2022年在米兰三年展中心举办的“雷蒙·德巴东:现代生活”展览,是双方合作八年以来举办的第三次展览、也是欧洲迄今规模最大的雷蒙·德巴东作品展览。该展览包含八组标志性的系列摄影作品和两部电影,向意大利观众展现了雷蒙·德巴东艺术创作的高水准和多样性,尤其是意大利与法国相近的风土人情,比如雷蒙·德巴东在20世纪70年代末摄于意大利耸人听闻的精神病院——圣克莱门特的照片系列,以及摄于接壤法国领土的意大利皮埃蒙特的照片系列。在米兰三年展中心举办的这场展览精选大量照片,通过呈现雷蒙·德巴东与举办展览的东道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普适性的艺术视角,展现这位艺术家的伟大之处。

而2023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现代生活”展览,与2022年有哪些不同?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艺术馆长埃尔维·尚戴斯表示,虽然同样是试图令观众领略雷蒙·德巴东艺术作品的多元共通性,不过本次展出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沉浸式展览装置,内容是他较为私密的关于法国乡村生活的影像和照片。此外,本次还首开先河地借助展陈设计,详细呈现雷蒙·德巴东艺术作品中的影像和照片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呼应的。

Q=Robb Report

A=埃尔维·尚戴斯

Q:这一次是雷蒙·德巴东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可能有部分观众对他是不熟悉的,能否为我们讲讲在你心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具备怎样的特点?

A:虽然雷蒙·德巴东的摄影记者身份已经蜚声国际,但我们认为他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人作品展应当重点呈现其艺术创作中的核心主题。这次展览结合了他的人生经历,他在那些仍保有传统耕作方式的小型农场拍摄的摄影作品,令他回想起自己的双亲。雷蒙·德巴东曾经说过:“我的父母是索恩河谷的农民,他们有一个占地四十多公顷的中型农场。农场本来应该由我接手的,这原本是很自然的事。但我是一个孤独的、爱做梦的孩子,更多的时候是在阁楼上,而不是在田野里。在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前,父母就已经明白,我不会成为农民。但他们从未就此埋怨过我。”“现代生活”展览中记载的地点和人物,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并具有自传意义,因此非常容易体会这位艺术家的思绪。

虽然单次展览不足以将雷蒙·德巴东掌镜拍摄的数百个地点、情景和人物全部呈现,但他摄像和拍照的手法十分独特,非常值得一看,这才是本次展览的重点。“现代生活”展览展出的照片和影像系列荟萃了这位艺术家的运镜风格和镜头语言:始终尝试寻找和拍摄对象之间的合适距离,甘于隐身镜头之后,他与人物和地点建立了长期的友谊,他善于倾听并鼓励他人表达意见。他用人性的视角看待世界,记录下原本籍籍无名的人物和地点,比如《农民剪影》电影三部曲中法国高地的农民,以及在影片《听他们说》中那些世界各地的坚守自己家乡和语言的少数族群。

Q:对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来说,选择雷蒙·德巴东的作品在中国举办大型展览的意义是什么?

A:雷蒙·德巴东是本世纪一位在摄影和影像领域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他多元的艺术作品定然可以触动中国观众的心灵。在中国举办一场大型的雷蒙·德巴东艺术作品展览,对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通过这场展览,可以纪念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与雷蒙·德巴东超过30年的合作情谊。彼此的合作关系因双方对于当代社会相同的看法、挑战和挫折而愈加紧密。与雷蒙·德巴东长期的合作关系也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的运作方式树立了典范,基金会接受艺术家的引领和启发,通过举办展览、委托创作和协助出版等活动,参与哲学、人类学及科学等领域的讨论,在公众中激发疑问、反思和好奇心。为雷蒙·德巴东在中国举办第一场大型个人作品展览,就是艺术家和基金会之间这种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的体现。在上海面向不那么熟悉雷蒙·德巴东的观众举办这场展览,也迫使基金会改良呈现这些艺术作品的方法。为此还出版了《漫游》(Errance)一书的中文版,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专门为本次展览而出版,雷蒙·德巴东在书中记载了他在穿越草原和沙漠,横跨美洲和日本,寻找密地美景时的所见所闻和心路历程。

Q:通过“雷蒙·德巴东:现代生活”展览,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希望传递给观众一些怎样的讯息?他眼中的“现代生活”与我们当下的“现代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

A:当龚彦和费大为邀请雷蒙·德巴东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时,他们建议展览以乡村生活问题为焦点。他们本意是通过雷蒙·德巴东的眼睛,向中国公众介绍法国乡村生活,因为如今它仍然存在。他的作品旨在向观众揭示法国人与乡村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折射出的信息在全球都有共通性,因此深深吸引了观众。雷蒙·德巴东镜头下的自传式摄影系列向我们展示了当代鲜为人知、几乎没有媒体化的一面,那就是农业工业化后幸存下来的乡村生活和田间劳作。同时,雷蒙·德巴东在他的作品中折射出了一种文化共通性,因为中国和法国一样,都在经历城市和乡村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对现代化的看法实际上是现代生活的一瞥,它关系到你和我。

Q:你担任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艺术馆长近30年,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基金会始终坚持的信念是什么?对未来有什么愿景?

A: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自创立以来,就鼓励探索、创新和开放的理念,与时俱进,时至今日依然如此。我们看重与艺术家的合作关系并信守承诺。在疫情期间,展览的计划安排受到显著影响,但我们想尽办法信守与艺术家的承诺,最终所有的项目都顺利完成。我们还坚持开展国际展览合作项目,比如2021年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的著名“树,树”展览,也只有在双方过去曾经多次合作展览的基础上,才有了举办的可能。本次的“现代生活”展览是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的第五次展览。我们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其他文化机构的合作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变得越来越富有成效而举足轻重,并不断促进双方的对话交流和艺术探索。

此外,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也致力于思考当下并关注当代环境问题,诸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森林砍伐等,并欢迎有志于此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向大众分享对这些话题的看法。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不断加深与世界不同群体、艺术家、文化和语言的联系。我们认为文化的使命就是要跨越界限,将众人汇聚一堂,去追问、去探索、去合作,为当代艺术创作凝聚出一个普世的愿景。其中关键的两点是要做到包容和好奇,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雷蒙·德巴东:现代生活”展览现场。

布雷斯平原,1984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贝达里约,法国埃罗省,2007年,©雷蒙·德巴东/玛格南图片社。 /LG3wjdv0f6aW5ls2WhBBiqKr1sW8IMViO7Wb81+2ei3+cAK303IotJogZbJtq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