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参与中外当代艺术交流三十年

经历了8天横穿西伯利亚的跨国列车之旅后,初到法国巴黎的程昕东,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瞬间意识到之前自己既有经验的失效,甚至是颠覆。“所有已有的经验,在一瞬间感到错位,那是彻底被屏蔽的感觉。你还能去思考,但想不出所以然来。小时候在图书馆里看过雨果、左拉、巴尔扎克等作家的带有批判性的文学作品,真到了花花世界的现场,完全对不上。”

一切都只有重新开始,那如何开始呢?对于初到法国的留学生来说,首先需要掌握的是法语和欧洲的文化历史,于是程昕东就去索邦大学读相关课程。为了赚学费,他每天上午上课,晚上去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的剧场担任导演助理,这样的勤工俭学的日子过了三年。1992年,程昕东在剧院客串了沙翁戏剧《暴风雨》的一个角色,演出后的聚会上,他偶遇法兰西画廊艺术总监卡特琳娜·蒂尔克(Catherine Thieck),那时在法国的中国人并不多,艺术行业更没有中国人任职。不久后,程昕东就入职法兰西画廊,成为第一个进入法国画廊系统的亚洲人。那次因缘际会让程昕东既明确了在法国的道路,也命中注定般地走上从事艺术行业的人生轨迹。

1992年年底,程昕东受法国文化部与外交部委任,参与法国抽象大师皮埃尔·苏拉热(Pierre Soulages)在中国首次个展的筹备工作,这个展览因艺术之外的原因延期两年,最终在中国美术馆顺利举办。这一过程让作为展览协调人的程昕东深刻体会到,一个重量级的艺术展览可能会影响文化、外交、经济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不单纯是艺术本身。

在程昕东看来,这是迄今为止执行复杂程度最高的展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的同时,他意识到,要成为专业的策展人和经纪人,就需要全面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储备,于是他又回到索邦大学,就读艺术史专业。

学成毕业后,程昕东以策展人的身份,于1996年在法兰西画廊策划“四点交汇:张晓刚、方力钧、顾德新、张培力展”,次年策划中央美术学院的“克里斯蒂昂·博纳法(Christian Bonnefoi)展”。此后不断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在俄罗斯、希腊、古巴、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罗马尼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公立艺术机构展出,策划了几十位世界级艺术家在中国杭州、昆明、深圳、广州、北京、沈阳、成都、天津、上海等地的300余场展览。

在中国与世界艺术交汇的时间节点,程昕东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说:“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构建起一座当代艺术的桥梁,扮演一个当代艺术的推动者和传播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打开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和沟通的一扇窗,应使之成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说到策展经历中印象最深的几场展览,程昕东又分享了1999年在中国第一批民营美术馆之一——四川成都上河美术馆举办的法国艺术大师克洛德·维尔拉(Claude Vialla)个展,2004年在北京天坛举办的“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中国巡回展”,以及2007年在俄罗斯莫斯科特列恰可夫国家美术馆(The State Tretyakov Gallery)举办的“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

值得一提的是,克洛德·维尔拉个展原定为南斯拉夫艺术家群展,因那时候的南斯拉夫突发局势而改为法国艺术家个展,面对展览变更导致的筹备时间紧张,程昕东迅速决定,到法国拜访维尔拉并敲定展览。

2004年丹尼尔·布伦的“从天空到天坛”展览中,艺术家将蓝色的旗子由深到浅排列,装点天坛的主要甬道,与天坛祈年殿的蓝顶和蓝色天空融为一体。这一浪漫的作品方案和天坛首次办展的特殊性,使得那场展览意义非凡。

2007年的“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是程昕东策展经历里较为“惊险”的一次。正值中俄文化交流年,程昕东受俄罗斯国家美术馆的邀请,筹备43位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的群展。筹备过程中,由于沟通、运输等问题,导致展览即将开幕,作品还被滞留在海关,空留展厅一片红色的展墙。直到作品从海关提取出来才完成布展,主办方又为中国板块举行了一个开幕式。虽然过程中面临困难,但这个展览让程昕东印象深刻,也填补了中俄交流史的空白,“俄罗斯展览的经历十分宝贵,在专业经验的积累之外,让我更学会了从细节出发,为展览做出预判和预案”。 wqcAly4GdCTg0SgJLaEfLMEWiVmbsuZle1uM/xan7HPzsKTNqxp1IqWDiqxa7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