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刊特稿
FEATURE

黄光裕做错了什么?

黄光裕素来行事大胆,国美今天的局面是否因其罔顾现实、操之过急所致?

文/本刊特约撰稿 李彤,虎嗅科技财务总监,《商界评论》原主编

股权被冻结、被债权人起诉、裁员欠薪……国美困境不容忽视。

2020 年 6 月 24 日,黄光裕获得假释,对国美的控制从此不存在“阻隔”。

2021 年 2 月 16 日,假释结束,正式获释,黄光裕旋即召集高管会议,宣布“18个月恢复原有市场地位”。

其时国美营收规模已经滑落到老对手苏宁的五分之一,况且“原有市场地位”不在苏宁手里而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所谓“恢复原有市场地位”只是提振信心的口号。

黄光裕素来行事大胆,国美今天的局面是否因其罔顾现实、操之过急所致?搞清这个问题的最佳“参照”无疑是苏宁——曾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又面临同样的宏观经济形势。

从“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2016 年以来,国美营收持续下滑,与苏宁的差距逐步扩大。到 2019 年,国美营收仅为苏宁的 22.1%。2020 年进一步滑落到苏宁的 17.5%。

“18 个月恢复市场地位”不现实,缩小与苏宁的差距是实打实的进步,黄光裕做到了。

2021 年国美营收 464.8 亿元,相当于苏宁的 33.5%;

2022 年H1,国美营收 121 亿元,相当于苏宁的 32.5%。

2016 年,苏宁日用百货销量占比还不到 9%;2021 年日用百货销售额达 288.6亿元、占营收的比例超过 20%;2022 年H1,日用百货销售额 87.6 亿元、占营收的23.5%。

除日用百货这项新增的“非传统业务”,国美各主要品类销售收入与苏宁的比例显著提高。

黑电 (影音) :2020 年销售收入 59亿元、相当于苏宁的 32%;2021 年达苏宁的 66%;2022 年H1 销售收入 17 亿元、约为苏宁的 59%;

空调:2020 年销售收入 66 亿元、相当于苏宁的 31.7%;2021 年达苏宁的65%;2022 年H1 销售收入 21 亿、回落到苏宁的 36%;

白小 (冰箱洗衣机+小家电) :2020年销售收入 140 亿元、相当于苏宁的21.7%;2021 年达苏宁的 44%;2022 年H1销售收入 42 亿元、小幅回落至苏宁的 41%。

面对相同的宏观环境及疫情冲击,国美显示出更大的韧性,缩小了与苏宁的差距——从不足苏宁的五分之一上升到苏宁的三分之一。

黄光裕的“功力”

黄光裕回归后,国美在可比品类毛利润率及费用率两方面都略占优势。

1)可比品类毛利润率

白小 (冰洗+小家电) 业务是国美、苏宁共同的亮点。国美显示出“碾压式”优势:2021 年毛利润率达 18%,苏宁意外跌至 2.2% (2020 年为 13%) ;2022 年H1,苏宁白小毛利润率恢复为 13%,而国美毛利润率达到 22%。

黑电是苏、美起家的业务,黄光裕回归后国美该业务毛利润率实现反超:2022年H1,国美黑电毛利润率为 17%,比苏宁高 4 个百分点,而 2020 国美落后一个百分点。

通讯、数码领域,电商优势尤为突出,国美、苏宁利润微薄。

特别是 2021 年,苏宁通讯、数码产品合计取得 392.6 亿元营收,毛利润仅为 1.8亿元,毛利润率不到千分之五!同年,国美通讯 (5.820, -0.13, -2.18%) 、数码销售收入 121 亿元、毛利润 2.5 亿元、毛利润率超过 2%。

2022 年H1,国美空调业务毛利润率达到 18.8% (2021 年仅为 2.2%) ,比苏宁的 13.4%高 5.4 个百分点。

2)费用管控

苏宁近些年花大力气做起来的日用百货业务,2022 年H1 营收 74 亿元、相当于国美总营收的 61%,板块毛利润率达15.5%。

在毛利润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苏宁营收规模是国美的 3 倍,费用率方面优势明显。以 2022 年H1 为例:

国美、苏宁营销费用分别为 24.4 亿元、61.1 亿元,国美营销费用率却比苏宁高 3.8 个百分点。

国美管理费用 17.5 亿元、同比大涨64.5%,管理费用率 14.4% (2021 年仅为 5.5%) ,同期苏宁管理费用不到15亿元,管理费用率4%。

利息收入与支出相抵后,国美净付出 8.3亿元、财务费用率 6.9%;苏宁财务费用净额22.3 亿元、费用率 6%。

黄光裕回归后,国美营收规模与苏宁的差距迅速缩小,主要品类毛利润率全面超过苏宁,可谓“功力”不减当年。而且,在营收规模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国美费用率与苏宁不相上下,亦彰显费用管控水平。

但 2022 年H1,两家营收下降 50%以上,国美费用压缩空间所剩无几。总费用率大幅提高至 41.5%。

国美、苏宁先后“收缩战线”

2018 年国美巨亏 54.9 亿元。2019 年,在黄光裕“遥控”下,国美开始战略收缩,财年亏损降至 30 亿元以下。

具体怎样收缩,从营销费用中“房租”“人员薪酬”“广告费用”可见端倪。

2018 年,国美房租支出达 41 亿元、占营收的 6.4%;2019 年房租支付仅 3.7 亿元、占营收的 0.6%;2021 年租金 2.3 亿元、占营收的 0.5%。房租占比如此之低,说明国美零售“由重变轻”。

广告支出的波动很有意思。

先是果断压缩——2018 年支出超过 10 亿元、2019 年直接砍掉一半,占营收的比例跌破 1%;

然后大幅增长——2021 年广告支出 9.6亿元、占营收的 2.1%;

最后几近“归零”——2022 年H1,国美广告支出仅为 5 400 万元。

当年国美借“中缝广告”崛起,如今世易时移,黄光裕不再砸钱打广告,与马化腾不信“买量”的心路有几分相似。

人员薪酬相对难以压缩,2018 年-2021年在营收的 3.4%~4%之间波动。2022 年H1,因营收大幅降低,人员薪酬占营收的比例提高到 6.8%。

2021 年是国美试图“翻身”的关键,不过增加 2.7 亿元房租、多打 6.5 亿元广告,合计9.2 亿元,对国美来讲只能算“小动作”,战略收缩的大方向没有改变。口号是口号,黄光裕其实非常务实。

苏宁 2019 年略呈扩张态势,租金 (包括 使用权折旧、仓储) 提高到 81.3 亿元、占营收的 3% (同期国美房租仅占营收的 0.6%) ,薪酬支出增至143亿元 (比2018年多支28亿元) 、占营收的 5.3% (比国美高 1.3 个百分点) 、广告支出 67 亿元 (国美只有 5.5 亿元)

2020 年,苏宁开始收缩,人员薪酬骤降至54.9 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从 5.3%掉到 2.2%。

苏宁 2019 年发力,令国美营收降至自己的 22%,不知有没有在黄光裕出来前给点“颜色”的意味。

回过头来看,如果苏宁 2019 年“收手”,今天的局面会好很多。

“活下去”的要点

如今国美、苏宁面临的挑战不是“恢复市场地位”而是活下去,有 3 个要点事关“生死”:经营活动现金流、可动用现金、偿债负担。

1)经营活动现金流

早在 2014 年,苏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损益已经“转负” (亏损 12.5 亿 元) ;2018 年亏损收窄至 3.6 亿元,2019年又扩大到 57 亿元。2021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亏损达 446.7 亿元、亏损率 32.2%:2022 年H1,亏损 28 亿元。已被实施风险警示的“ST易购 (2.150, 0.01, 0.47%) ”行至退市边缘。

国美 2017 年陷入亏损,比苏宁晚了 3年。2018 年巨亏 48.9 亿元;2019 年收窄至 25.9 亿元、亏损率 5%;2020 年巨亏损72 亿元、亏损率达 16.3%;2021 年略有好转;2022 年H1 亏损率放大至 27%。

黄光裕亲自掌舵的 2021 年,国美加大了营销力度,营收恢复增长、亏损降低33%,令人看到转机。进入 2022 年,疫情多次反弹,国美、苏宁的日子都不好过,营收暴跌,亏损放大。

2)可运用现金

国美的收缩从 2019 年开始,除大幅压缩营销开支外,在现金流方面有非常明显的表现:

一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一直保持“非负”;二是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保持“克制”;三是筹资活动现金大幅净流出,尽量还债。

尽管采取一系列紧缩措施,国美账面现金仍然一路下滑至 2022 年 6 月末的 24亿元。

2017 年,苏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已经“巨负”,2018 年、2019 年分别为净流出 139 亿元、179 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也于 2019 年达到峰值 209亿元。

在经营现金流为负时还大举投资,苏宁大肆举债。2018 年、2019 年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分别为 225 亿元、262 亿元。

不客气地说,苏宁今天的困境与 2019年之前的“托大”有很大关系。

3)净营运资本与应付账款/票据

净流动资产则是用流动资产减去流动 负债后 的余额,也就是狭义的净营运资本 (NWC)。

2019 年以来,国美、苏宁净营运资本均为负值,但后者恶化的速度更猛。

2019 年末,国美净营运资本为负 131亿元 (2018 年为负 34 亿元) ;2021 年末为负 213 亿元;2022 年 6 月末为负 250亿元。

2019 年末,苏宁净营运资本为负 5 亿元 (2018 年为正 380 亿元) ;2021 年末为负 350 亿元;2022 年 6 月末为负 371 亿元。

净营动资本为负,意味着一年内可变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一年内必须偿付的负债,债务违约随时可能发生。

流动负债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应付账款/票据余额及周转天数。

国美、苏宁先后采取收缩战略,应付账款/票据余额逐步回落——2019 年末到2022 年 6 月末,国美应付账款/票据余额从 201 亿元回落到 144 亿元,苏宁从 705亿元回落到 319 亿元。

2021 年,国美应付周转天数为 157 天 (2020 年为 187 天) ,2022 年H1 增至 301天,让人“捏把汗”。2022 年H1,苏宁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分别为 119 天、89 天。

黄光裕复出后没做错什么,只是原有的商业模式需要脱胎换骨式转型,又逢消费不振和疫情冲击。好比开着飞机修飞机,又遇到强气流。

编 辑:赵春雨 1044253103@qq.com 8LMzcdZpVoPEw5i8X30osBbk0YJRQFRcZBkaG/bof8ZHPAVCsOqkLaJuqopLF7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