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照片影调的基本审美

首先来看有关照片影调的基本审美规律。

通透,细节完整

一张照片如果要从影调的角度给人非常美的观感,那么一定要非常通透。然而在雾霾天或是大雾天进行拍摄,我们就很难得到通透的画面效果。

要得到通透的照片,一般来说画面要有足够高的对比度,即亮部足够亮,暗部足够黑。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画面的对比度变高或者说明暗反差变大以后,容易导致高光溢出或暗部丢失细节的问题。

图1-1所示的照片整体是比较通透的,反差比较大,但是高光和暗部并没有出现死白或死黑的问题,没有损失细节,也就是说在保持通透的基础上细节依然是足够完整的,这张照片整体就呈现出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影调状态。

图1-1

再来看图1-2所示的照片,画面整体对比度变低,亮部不够亮,暗部不够黑,整体不够通透,灰蒙蒙的,让人感觉不舒服。

图1-2

图1-3所示的这张照片,画面非常通透,但是可以看到对比度变高之后,受光线照射的位置出现了死白的情况,而背光的阴影处有些区域变为了死黑,即损失了高光和暗部的细节,这种照片给人的感觉就不够好。

图1-3

层次丰富

有关照片影调的第2条基本审美规律,是画面影调层次要丰富。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照片从最亮处到最暗处都有足够多的层次,这样才足够耐看,才会显示出更强的立体感。如果照片只有纯白和纯黑两级影调层次,那么照片就不能够称为照片,而会变为简单的图像。

当然,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中,我们有时也会刻意减少画面的影调层次,营造出或高调、或低调、或高反差的剪影效果。

图1-4所示的这张照片,画面的影调层次是非常丰富的,有高光、中间调和纯黑的区域,画面就比较好看。这原本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场景,但因为有丰富的影调层次,所以照片效果就比较理想。

图1-4

图1-5所示的这张照片的影调层次就比较少,它呈现的是一种剪影效果,表现了人物的形态线条和整个背景窗户的图案。这张照片其实有一个比较关键的点,就是地面的倒影,它在纯黑和纯白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过渡,让照片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立体感。

图1-5

图1-6所示的这张照片表现的是阴雨天气,如果我们不进行后期处理,那么画面肯定是灰蒙蒙一片,缺乏影调层次,一定不会好看。只有为这种散射光场景营造出一定的光照区域,画面层次才会变得丰富,画面才会具有立体感,才会变得好看。

图1-6

图1-7所示的这张照片问题就比较明显:缺乏阴影,影调层次不够丰富。虽然有明媚的阳光、绿色的水体以及黄绿色的树木,但因为缺乏阴影,照片整体的表现力就有所欠缺。

图1-7

影调过渡平滑

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照片要足够通透就要有丰富的影调层次,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一点,即照片由明到暗的过渡一定要平滑,不能出现太大的跳跃。如果影调直接由白色跳跃到黑色,缺乏中间调的过渡,那么画面给人的感觉一定不会好。

我们往往会在太阳已落山但天还没有彻底黑时拍摄城市夜景,这是因为此时城市中已经亮起了灯光,这样就既能保证画面出现非常绚丽的灯光色彩,又能保证没有灯光的暗部不会彻底变为死黑,让画面从暗部到高光都有平滑的影调过渡。

如果在天彻底黑以后进行拍摄,那么城市中背光的一些区域一定是死黑的,而灯光部分的亮度非常高,就会导致最终拍摄的画面有跳跃性的明暗反差,影调过渡不够平滑,画面一定不会好看。

图1-8所示的这张照片就是影调过渡平滑的一个具体案例。

图1-8

再来看图1-9所示的这张照片。照片调整完毕之后,给人的感觉非常不舒服。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为什么,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整个天空的亮度非常高,但是地景又比较暗,天空和地景之间的亮度出现了一种跳跃性的变化,过渡不够平滑,所以照片给人的感觉是不舒服的。我们缩小天空与地景的亮度差后,画面整体给人的感觉就非常好了,如图1-10所示。

图1-9

图1-10

符合自然规律

对画面影调进行调整时一定要注意,照片的光照效果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如果不符合自然规律,画面就会出现问题,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自然的。

下面看两张照片,第1张照片(见图1-11)对第2张照片(见图1-12)中的天空进行了左右翻转,哪一张照片给人的感觉更舒服?其实非常明显,第1张照片让人感觉别扭,第2张照片更好,为什么呢?我们观察地景的主体,可以看到地景中的马群右侧亮度比较高,很明显光源应该在画面的右侧,但第1张照片中的光源在画面的左侧,这就不符合自然规律,这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照片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舒服的。而第2张照片符合光照的自然规律,画面给人的感觉也就比较协调。

图1-11

图1-12 6mNioBYWWPDJmniw/+PM6TBYi/SSLqFPA93cyE833nOaekLsm0vITr32m+JBEY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