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杨焕明

拜读我们大家最尊敬的老师——安锡培先生的回忆录,思绪万千;能与安老师有四十年亦师亦友的交情,倍感荣幸。安老师是中国遗传学会历史的见证人,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1983 年,我在中国遗传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认识了安老师,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他当时的形象:聪明、精干、充满干劲。他把我们这些尚在读的研究生或晚辈当成朋友对待,关怀备至,毫无轻蔑之意。1994 年回国以后,我正式加入中国遗传学会,再次见到安老师,他依然年富力强,谈笑风生。安老师如长辈一般,和我们的父母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仅举几个例子:

首先,常说“缘分天注定”,尤其是在茫茫人海中能与某个人结交成为朋友,必然有着特殊的“缘分”,我迄今仍没有找到英文的令人满意的对应词。同样的,中国遗传学会就是连接我们的“缘分”,而他最重要的工作方式就是关心我们的成长,安排我们认识遗传学会的前辈,直接聆听前辈们的教诲,激发我们科学的热情,让我们一起做好一件事情。当我们在 1995 年成立“中国遗传学会青年委员会”时,他推荐我担任第一届主任委员,在他的支持下,我们在 1997 年召开了张家界会议,第一次讨论并倡议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这后来成为中国遗传学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其次,我父母曾经教导我一句话:“一日之师,终身为父。”我如今称之为“一日之师,终身为师。”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安老师不仅将大家都视为自己的朋友,同时也将所有前辈视为自己的长辈。从回忆录中可以看到,他对李汝祺、谈家桢等人都像家中至亲一样关心。对我们这几代人,他把我们看作自己的子弟和朋友,我们也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第三,我父母还曾经教我一句话:“好前不如好后”,这句话是地方方言,真正含义是:既然成了朋友,我们必须对得起彼此。特别是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时,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交往,我们都应该保持一致,绝不说人前人后不一样的话语。遗传学会像其他学会一样,总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但是,安老师总能处理好这些不同的意见。尽管大家在学会事务上存在分歧,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安老师在遗传学会工作四十余载,为学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从其他很多学会都听到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安老师一直提携后辈,支持年轻同事,给予亦师亦友的关怀。

我想同我一般年纪或者更年轻的人,亦如我一般尊敬安老师为长辈。

此举二、三例,为序。 ZwgkvJaBeU8it4KCGf1JC8jmV7NWXuxjjaFpomIrASLtZJV7r9QexW7Cy/D2p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