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全能幻梦

全能感的四个变化

在前文中,我介绍了全能感的四个变化,也请大家想象:如何用能量球的意象来表达这四种变化。

我想介绍一下自己的一个思考方式,就是为重要的思考找到直观而贴切的形象化表达,即心理学上常讲的意象。

在引言中,我使用了能量球的形象化表达,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开头,大家也会继续看到我在形象化表达上所做的努力。

这一表达中的意象最好不是用头脑努力思考出来的,而是从心中浮现出来的。

很多人在有意无意地使用这个方法,例如爱因斯坦会使用视觉化的直观思考方式。

有时,这些意象是自己在潜意识中浮现出来的,有时是被一些真实的故事所触动而浮现的,也常常是先被一个又一个类似的故事所触动。突然有一天,一个意象会从心中浮现出来。

这个能量球的形象化表达看似简单,但对我个人而言,当这个意象以无比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时,我像是瞬间懂得了无数故事,而一些本来晦涩的道理也自动串了起来。

不继续讲道理了,我讲一些案例吧。

全能自恋和全能暴怒在现实中非常常见。

2015年9月,一名身穿龙袍的男子上了一辆公交车。到站要下车时,他对驾驶员说:“爱卿,朕到站了,要下车了。”

这是全能自恋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皇帝梦。不过,皇帝梦表达得这么直接,那意味着这个人基本上无法融入现实世界,因而普通人也不会经常接触到这样的人。

弱一些级别的表达就很常见了。

2018年2月9日,广西桂林市的一座大桥上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事情。一辆货车和另一辆车发生剐蹭,交涉时,货车司机用钢管殴打对方。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货车司机年轻帅气,殴打对方的时候很有气势,理直气壮。

警方赶到时,这位司机竟然驾驶货车掉头在桥上疯狂冲撞。连续撞了多辆车,还险些将一辆警车撞下桥。

有意思的一幕是,警方最终拦下货车并抓获该司机时,他看起来变得瘫软如泥。

这一幕可以这样分析:

他打人时,这自然是全能暴怒。全能暴怒产生是因为全能自恋受到破坏——你怎么胆敢挡我的路?!

警方来时,他不配合警方。这既可能有全能自恋,也可能有被害妄想。全能自恋是他内心深处可能认为,警方没有资格处理他的事,警方无权制定规则,他才是那个可以制定规则的人;被害妄想,就是他可能觉得警方不会秉公处理,他一定会被惩罚,而且惩罚的力度非常可怕。

在用钢管殴打别人时,他是强大的,甚至全能的,对方是弱小无助的。

在面对警方时,他却变成了弱小的一方。他拒绝接受这种虚弱,因此陷入疯狂,开车连撞多辆车,将一次小冲突变成了一场大祸。但这样做时,他可能还是在逃避“我会被支配”的虚弱感,而追求“必须我来支配”的强大感。

当被警方拦住并抓获时,他变得瘫软如泥,这就说明他此时陷入了彻底无助。

类似的逻辑,在很多暴力狂或强人身上可以看到。他们处于支配位置时,显得无比强大,极其有力量,但当处于被支配位置时,他们会瞬间脱力一样,变得瘫软无力。

这样的事虽然很常见,但因其极端暴力性,我们很容易觉得这些还是特例。那我再讲一个故事,你可能就会看到全能感的这四个变化是比较常见的,而且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一个男大学生来做咨询,他的一个问题是他学习遇到了很大的障碍。我们一开始讨论时,觉得这个学习障碍看起来挺复杂,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但原因慢慢指向了一点——想象和现实的巨大差异。

考试时,他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次能考满分,发挥简直太好了,可是等成绩下来却在及格边缘。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和羞耻感。他本来觉得自己的成绩可以是顶尖的,因此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很优秀。当看到及格边缘的分数时,他又感觉自己一下子从想象的顶峰跌落下来,还因为此前的自大,他会感到极度羞耻——我明明水平这么一般,竟然会幻想自己是最好的,真是不自量力!

我问他:“你感觉自己会考接近满分,那你是怎么估分的?”他说:“我就是凭感觉。”

这让我有些惊讶,于是再问他:“你会在考试结束后,一道题一道题地对答案估分吗?”

他说不会,他曾经试过,那太打击人了,所以他干脆放弃这么做了。

这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他明明可以通过对答案进行合理的估分,他却拒绝这么做,于是让自己陷入非理性的想象。

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心灵还严重地停留在全能感中,心灵深处还感觉自己是全能的。当现实让他挫败时,他不是去接受现实,而是干脆拒绝理性的做法,好继续想象自己是最厉害的。直到分数下来,严重地挫败他。

他喜爱漫画,也给我看了他的一个系列作品。画得非常棒,漫画故事的基本逻辑,是漫画的世界里,每个人脸上都有一个印章,上面有“及格”两个字。漫画中的主人公脸上却没有这个印章,因为他是残疾的,他少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这位主人公爱上了一个女孩,可故事就到此结束了。

如果按全能感的四个变化来分析他,可以说,觉得每次都能考接近满分,这是全能自恋的表现。当被及格边缘的分数挫败而产生深深的无力和羞耻时,是彻底无助的表现。

他是相当谦虚有礼的大学生,身上看不到全能暴怒的地方,其实是他的全能暴怒指向了自己。每次挫败后,他会深深地攻击自己。体现在漫画中,就是主人公是残疾的,少了胳膊和腿。虽然在考试中,他基本是能及格的,漫画中的主人公却连及格都不配。

他也没有明显的被害妄想,不会觉得他的挫败是一种明显的外界敌意力量在作祟。不过,他有点相信命运,觉得自己命不好。在他的感知中,像是有一个苛刻的命运之神,他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这可以理解为是被害妄想的轻度表现。

关于“被害妄想”这个词,我要澄清一下。在精神病学的术语体系里,“被害妄想”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词。它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典型症状,而我在这里使用的被害妄想是更宽泛的表达。

极端的被害妄想,自然就是被迫害妄想,但还有其他级别的表现。例如,在普通人身上,有时就是一种并不容易觉知到的被害感。

经典的被迫害妄想,会认为有一个强大的人或机构构成了一个迫害性的体系,并认为自己人生所有的不顺都是这个体系干的。最直接的,是觉得自己在被监视和追杀。

例如,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到我家做客,他主动帮我看风水,讲得头头是道。讲着讲着,他突然说:“你看天上那朵云,那是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派来监视我的。”这就是经典的被迫害妄想了。

继续讲讲前面那个大学生的故事,他的漫画有着极其深刻的寓意。虽然他被全能感控制着,但在漫画中,他给出了一个基本答案:不需要全能,及格就可以了;当你被全能感控制着,才会有严重的残缺感。

这个寓意,我会在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但在这里可以简单讲一讲:虽然全能感是最原初的人性,对婴儿来讲是正常的,但大的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还滞留在全能感中,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格”的关系,也就是情感。

在各种夸张、奇幻的故事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全能感的影子,而全能自恋、全能暴怒、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这四种变化则是具体的表达。

当我们看这些故事时,容易觉得,“哇,太夸张了吧,这些东西和我可没什么关系”。

但是,只要你有另外一个感知——孤独,我就会推断,你在相当程度上也滞留在全能感中,孤独总是和全能感联系在一起的。接下来,我会讲讲全能感在普通人中的一些常规表现,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像被“戳成了筛子”。

全能感的常规表现

讲这个话题之前,我先分析一下全能感的基本逻辑。它是婴儿最原初的一种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会认为:“我”一动念头,“你”就该立即回应。

之所以给我和你加上双引号,是想强调一下这句话中的抽象哲学含义。“我一动念头”中的“我”,这一点通常没有太多疑义,就是自己、自体,而且是发出指令的那一部分,但“你就该立即回应”中的“你”,就比较复杂,“你”可以是其他人、其他事物,乃至整个世界,也可以是“我自己”。

也就是说,“我”不仅在给万事万物乃至整个世界下指令,也在给自己下各种指令。

当期待“我”和“你”之间是全能感般的回应时,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我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第一个是卓越强迫症。

卓越强迫症的基本逻辑是,“不卓越,不配活”。

在咨询和日常生活中,我见到不少对自己极度不认同的人。虽然在外人看来,他们已经非常优秀了。

例如,一位男士M,他有深深的自卑感。探讨这份自卑时,他说,从小到大,他一直有一个宏愿——“在没人帮助的前提下,在某个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

这个宏愿带来了好处,迫使他一直在付出巨大的努力追求卓越,但问题也非常严重:虽然努力了这么多年,他也年近40岁了,但他几乎没可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世界第一。

这是一个来自内心深处的宏愿,深深地支配着他,所以当他发现不能实现这个宏愿时,他深深地自责。一如前面的论述,他这是在拿全能感来要求自己,结果对自己格外苛责。

我们深度探讨下去才发现,他那句“在某个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其实还是经过修订的。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是,“在每个领域都成为最好的”,但他有基本的现实感,知道这不可能,所以修订为“在某个领域”。

“卓越强迫症”这个词,来自一个条件极好的女孩。她名校毕业,富豪家庭出身,人也非常美,但她有我见过的最严重的自我否定,她甚至认为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对于这份自我否定,她解释说,她打心眼儿里认定,只有有才华的人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对此有些纳闷,对她说:“你名校毕业,硕士文凭,而且能力也不错,并不差才华啊。”

她回答说:“我这不叫才华,毕竟都是学来的。我认为的才华,是必须高度原创,而且得才华绝世。绝世的意思是,得是世界上最好的。”和前文提到的M一样。

卓越强迫症是非常常见的,它直接催生了一个名词——“别人家的孩子”。当父母对孩子抱着“你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这种渴望时,那孩子无论多优秀,父母都不会认可,因此他们造出了一个“永远都比自己的孩子好”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其实这是想象,而不是事实。

第二个是强大恐惧症。

强大恐惧症是指当你走向强大时,会有各种恐惧和抗拒。

非常奇妙的是,在很多人身上,强大恐惧症是和卓越强迫症紧紧绑在一起的。这就构成了一个两难处境:你既不能不卓越,又不能太强大。

我见到太多人被锁在这个两难处境中:一方面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在追求卓越上;另一方面又犯各种莫名其妙的错误,结果强大不起来。

当然,也有人是比较单纯的强大恐惧症。例如,有多位来访者说,他们读书时不敢太努力,怕别人觉得他们是在努力钻营。有人因此干脆不努力了,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大家一起堕落。还有人表面上不努力,但会私下里发愤图强。

患有强大恐惧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大家都想卓越乃至成为第一名,而当实现了目标时,又担心被人嫉恨。

在M的故事中,他其实也有强大恐惧症,因为他给自己的设定是“在没人帮助的前提下”“在某个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这个“没人帮助”是非常限制他发展的。

第三个是行动困难症。

行动困难症基本等同于拖延症,但又有其特性。顾名思义,它的基本表现是想法有很多,但行动困难。

患有行动困难症的一个原因是,有人有意无意地觉得行动是卑贱的,思想是高大上的。因为思想者是来指挥行动者的,行动者是配合思想者的意志的,正是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常常听到有人吐槽,说自己身边有这样的人,哪怕喝杯水,他都要指挥别人帮自己完成。如果你照做了,他就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满足感。

这在婴儿期是这样一个基本画面:婴儿负责发号施令,母亲等抚养者配合他们的念头,执行他们的命令。

患有行为困难症更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想法可以快如闪电,脱离了时间、空间,能满足全能自恋的需求,而行动是有时间、空间的,并且有过程、有步骤,这会挑战乃至颠覆全能自恋。

我发现自己常有这个毛病,例如要外出,到了楼下,下雨了。这时,只需要三五分钟,我就可以回家拿一把雨伞,但我本能上会拒绝这么做,宁愿被雨淋。

这有双重含义:一是我既然已经下来了,这是我意志的一种表达,我不想否定自己;二是返回去拿雨伞,这是行动,我更愿意只是想一想就算了。

致使有行动困难症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有人不行动,是因为隐隐觉得自己内在藏着一种狂暴的力量,一行动就会给周围带来各种破坏性影响。这是在担心自己的全能暴怒。轻手轻脚的老好人会有这个毛病。好吧,我必须得承认,这是我这个经典滥好人的一个经典问题。

第四个是投入困难症。

投入困难症比行动困难症好一点。有此症状的人可以行动,但特别没耐心,因此没法投入其中。

行动和投入是对全能自恋的直接治疗方法,因为行动必然意味着你要进入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总是会在相当程度上挫败你全能自恋的想象。

反过来也可以理解,有人难以投入,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全能感。

例如,一位女士要参加一个职业资格考试,她渴望自己能以完美的成绩通过这个考试。其实职业资格考试以高分还是及格分通过考试,结果是一样的,所以这不是现实需要,而是想象的需要。

连续几年,她都没有通过。这个考试虽然有难度,但也没有难到以她的心智应对不了。那是怎么回事呢?

直接原因特别简单,她根本就没拿出充分的时间去准备。与她继续探讨会发现,她心里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没做充分的准备,我就可以安慰自己,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我没有真正出手啊。如果我真出手了,必定是非凡的。”

于是,为了维护她还可能是非凡的(全能的)这种想象,她在做任何重要的事情时,都不会全力以赴。她可以做出简单的行动,但绝不会全力以赴。后来,她回忆起自己有全力以赴但失败的经历,那太可怕了,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崩溃了。极度羞耻,恨不得自己去死,并且这份摧毁性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甚至现在想起来,她都觉得痛苦。

第五个是诛心论。

所谓“诛心论”,是不管你现实层面如何,而是去追问你的想法,并把想法当作真实的行为去对待。

例如,我在微博上经历了一轮又一轮论战,非常熟悉这样一种感觉:很多人争论问题时,不去争论具体观点,而是直接说“你动机不良”,然后你的观点就没必要去讨论了。

动机不良论中最常见的是,“你是奸商,你写书都是为了骗钱”。

这种论调,隐藏着一个底层逻辑:人是全能的,所以人的想法和行为一样可怕。

同时还有一个含义是,无助的人都是好人,而把事情做成的人都是用了阴谋诡计。这是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这对组合的表达。

心智成熟的一个基本标志是,能区分想象、行为和后果,知道想法不等于行为,行为不等于后果。但受全能感驱使时,人会觉得想法(念头)本身就是非常可怕的,毕竟全能感的基本逻辑是,人一动念头,世界就会配合自己完成。

诛心论是非常糟糕的,当一个人对自己持有这种逻辑时,就不可能有想象力了。当父母对孩子有这种逻辑时,孩子也难以发展想象力。当一个社会整体如此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被破坏。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虽然我们一直在谈,要从全能自恋的想象世界进入关系的现实世界,但同时要看到,纯想象中可以全能,这也是创造力的一个动力。

前面这几种问题,除了诛心论,我都冠以“某某症”这个说法,对此大家不用当真,其实我的观点是,这些都是人性不同层级的正常表现。

并且,真运用这种造词逻辑的话,无数东西,只要看上去有点问题,都可以给它们冠上“某某症”的称号,这就失去意义了,所以大家把这一点当作文字游戏好了。

这几种心理,以后我会分别进行更细致的探讨,不过有些是第一部分的内容,有些是第二、第三部分的内容。此外,在这里讲这五种问题,并不是说全能自恋的常规表现只有这五种,只是这五种让我觉得比较经典而已。它的常规表现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表达,例如完美主义,它常常是全能感的一个简单延伸。

详细解释全能感的四个变化是想让大家意识到,全能自恋并不是极端的人才有的,普通人也会有。

不过,讲述这些常规表现时,也许你会觉得有点闷,觉得不够引人入胜。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全能自恋那些奇幻的、夸张的全能梦。

全能梦:奇葩新闻背后的幻梦

2019年12月9日,在山东临沂市一家宾馆,民警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三女二男一行人有些可疑。让他们出示身份证,其中一个个子不高、颇有气势的男子拿出的证件,竟然是“联合国维和部队总司令部特别通行证”。

该男子拿着该证件威胁说:“你们没资格检查我们,我要给首长打电话。”说着还真用自己的手机拨了“首长”的电话,但“首长”没能保护他。民警继续搜查时,发现他还有一堆颇有来头的证件,如“联合国特别执法证”“联合国监察总署最高监察证”“中央军委特别任务执行证”“中国境内特别通行证”,以及李鸿章签发的“持枪证”。

民警调查发现,该男子54岁,是吉林省一个镇子上的农民。他交代说,国民党当年在世界多家银行一共存有数万亿美元的“民族资产”,不过需要一些费用才能“解冻”。他在参与众筹这笔费用,未来可以从中分到一大笔报酬。

这则新闻令人啼笑皆非,不过我对这类新闻很熟悉,此前我就知道一些地方活跃着至少数百名“联合国高官”。不过,这些高官主要活跃在南方,这位吉林省的农民是我所知道的最北边的一个了。

最初知道这群人,是因为2014年5月发生在湖南省岳阳的一件趣闻。当时,两位自称“联合国官员”的男子来到岳阳监狱,要提走在押犯人林某某。他们派头十足,还甩出了几份挺唬人的文件:

《关于请求将林某某保外就医回家赡养体弱多病慈母的申请报告》;

“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请求将林某某保外就医回家赡养体弱多病慈母的申请报告的回复》。

他们还出示了证件:“联合国维护部队总司令部特别通行证”和“全世界维护世界和平联合联络工作证”,持证人“吴廷标”,证件上的“所在国家”为“全球”,“所在地球”也是“全球”,“联合国维护部队总司令部特别通行证”中的“住址”为“京城十八号大院”。

这些粗糙而荒唐的东西自然骗不了监狱的狱警,最终这二位承认,他们是湖南湘西的农民,一位是罪犯林某某的堂兄,林某某的父母高龄且多病,思念儿子,所以该堂兄想通过特别途径把堂弟弄出监狱。经人介绍,他认识了据说“关系硬、路子广、能办事”的吴廷标。之前,吴廷标已经有了“联合国官员证”,最终带着这些证件来到岳阳监狱,于是有了这荒唐的一幕。

刚看到这则新闻时,我被逗乐了,不过我猜吴廷标未必是骗子。因为作为骗子,他实在是太低能了,那些证件也就能骗骗毫无见识的人,特别是他自己,怎么能骗得了监狱里的官员和狱警?!我觉得他可能是精神上有点问题,并且作为在农村长大的人,我对他的这种风格相当熟悉。

我老家的村子和每个我熟悉的村子里,都有几个“能人”。传说中,他们非常有能量,上至高官下至混混,他们都有朋友,黑白通吃,而且真能解决一些一般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碰到要和官员打交道的事,一般农民会紧张,于是会找他们帮忙。他们似乎有能力,但同时总有一点“二”加神神道道的劲儿,让人怀疑他们是否正常。此外,他们普遍经营不好家庭,老婆和孩子对他们很排斥。

吴廷标就是这样的“能人”吧。

现在看来,这样的人都是严重活在全能自恋中的人,也是活在想象世界中的人。正常农民知道政府官员不好打交道,而这些人因为活在自恋的想象中,反而可以轻松自在地和地方官员打交道,也的确能解决一些普通农民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件事如果到此为止,还不算太特殊,没有超出我的想象。几个月后,我看到了这件事的后续报道,才发现有超乎常人想象的故事。

原来,吴廷标并非孤身一人,的确有一个山寨版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总司令部”,由浙江农民余思高创立,已有数百名成员,遍布十多个省和直辖市。他们不仅敢去监狱提犯人,还敢在银行存假币,坐火车不给钱,骑摩托车不带证。

至于吴廷标,去岳阳监狱提人并不是“一时糊涂”,而就是这个组织的做派。他还为组织发展新成员,并按月从新成员中收取费用,供养“上级”。

就是说,对于吴廷标而言,他并不是在“骗”,他是真的认为持有那些“证件”和“文书”就可以去监狱提犯人了。

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全能幻梦,就好像他们真心觉得有了这么一个自以为的“联合国官员”的身份,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吴廷标向其他农民兜售过这个“证件”,神神秘秘的,但强调说,有了这个“证”,“就可以走遍全世界,没有人敢妨碍他们”。其实他们是真活在“走遍全世界,没有人敢妨碍他们”的全能幻梦中,因此有了各种出格的行为。

2009年7月22日,河北籍男子刘乐星与两名同伙到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一家银行,声称要存入500万美元。银行工作人员将其迎入贵宾区,刘出示了五张100万面额的“美钞”。

银行立即报警。面对警察,刘乐星掏出自己“联合国维和部队总司令部先锋官”的“证件”,表示手中的500万美元是从别人手中购来的,是“国民党时期留在大陆的宝藏”。无论警方怎么说,刘乐星就是不愿意相信自己受骗了。

2012年9月,从重庆开往昆明的K167次列车停靠在遵义站时,51岁土家族男子张新上车,向列车长掏出了“联合国维和部队总司令部大校军官证”,称自己正在访问民情,要求列车长为其安排座位。

《新京报》的报道称,这些人都是现实中的失败者,有中老年人、低学历者、乡镇居民,在现实中一无所有,又是权力与金钱的稀缺与渴求者,而在余思高描绘的世界中,他们身居高位,“无所不能”。

他们很可能是现实生活的失败者,为了逃避现实而活在了全能自恋的幻梦中。余思高编造的故事,也是他们内心中共同的故事。

这类故事还有升级版。

1982年,四川巴中县(今巴中市恩阳区兴隆乡)农民张清安自创“中原皇清国”。他是“正皇帝”,让同乡廖桂堂做“副皇帝”。作为一个有点文化的农民,张清安花了一周时间炮制《天律森吏》作为“中原皇清国”的纲纪,共四万字,用毛笔书写,分“国令、国法、国政、国史、信财、三乘九品和薪玉案”七个部分。

接着,两位“皇帝”封官授爵,给了包括张清安在内的18个人“玉印”,并封蒋介石为“威国王”。

他们准备1982年10月起兵。

此命令十足搞笑,但到了20日,作为行动发起信号的三声炮响一直没发出,他们的计划最终取消。

12月,四川警方彻底破获此案。最终,张清安被判无期徒刑,廖桂堂被判20年有期徒刑。后来,他们都获得减刑,提前被释放。出狱后,张清安挺清醒,说:“如今,大伙过着好日子,再也不会有人想当‘皇帝’了,再没有人拥护别人当‘皇帝’了。”

但是,张清安的妻子一直觉得自己是“皇后”。

这些故事乍一看比余思高的“联合国”还要荒诞,但你不得不思考的是,他们是如何得到当地农民的支持,而且有乡民自愿将女儿送给他们做“妃嫔”。

在我看来,主因绝非理性,也绝非现实生活让他们不满,而是他们心中普遍有一个皇帝梦。

还有无数的故事更为荒诞,简直只能当笑话来看。但偶一瞬间,你也要惊觉——万一他们成功了呢?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这种梦再也不可能成功了,最好别做,做了也注定只能是幻梦一场。 7lby3TZW+Tyob6oaP3D/m2wypp9kmTBVKJa7CvhX6xrSWoEkU7gWTEeLgjFrEB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