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无止境的担忧,来自“认同上瘾症”

你之所以无法停止焦虑,

也许就是因为你从不曾稳定地认同自己。

我在课堂上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问学生:“有多少人觉得,别人对你的称赞都是假的,对你的批评都是真的?”大部分的人都举手了,这也显示有许多人很容易对自己有负面观感,或者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成就和价值,都感觉裹着一层伪装,总有一天有人会识破:“我不过就是个空心菜!”

其实,有这些感受,不外乎是我们已经摄取了多年对自我负面评价的话语,转而成为对自己的否定和怀疑,像是:“就凭你?你还是算了吧!”“你不需要去做这些事,你也做不到这些事!”“你真的可以吗?我觉得你还是省省吧,免得丢脸!”

大多数的人,在安全感课程的演练过程中,都很容易发现自己已经习惯对自己说出否定又伤人的话语,也一直感觉自己带着面具生活着。为了免除心中那份“我不够好”的魔咒,有些人拼命学习,却依旧逃不出这魔掌。

那么,你能不能问问自己:在如此焦虑又拼命的情况下,你究竟在追寻什么呢?是不是曾经有人提醒你要停下来,因为你的身体已经出问题,你也知道身边有人在消耗你、利用你,但你永远只跟自己说“好好好,我知道”,却总是停不下来?

越努力,焦虑越如影随形

首先,我想告诉你:你之所以无法停止焦虑,也许就是因为你从不曾稳定地认同自己。

在我的著作《做自己最好的陪伴》一书中,我把这种类型的人称作“认同上瘾症”,也就是他们会不断渴求他人认同,但内在的认同银行却无法储蓄,像是破洞一样,一下子补足了,过没多久又饥渴地向他人索取,因此他们经常处在无法停止焦虑的状态里,担忧自己可能会失去工作、失去朋友或失去一段感情。

虽然心理学没有明确这种病名,但我还是想用这概念来描述这广泛存在的现象。

因为不曾稳定拥有被爱与支持的安全感,你内心里容易充满恐惧与焦虑,总担忧着:“如果我不够努力,就可能会被抛弃。”“如果我不够认真、不够完美,将会失去他人对我的爱。”

虽然它并不一定像物质成瘾一样会直接破坏我们的神经功能,但在长期压力与焦虑情绪下,我们已让神经系统影响了心情的激素的内分泌系统,甚至连消化功能都会出现问题,也削弱了免疫系统,甚至阻碍自己认知思考的能力,困住身心的正常展现。就如同我在前文提到的身心容纳之窗,向外渴求认同的压力经常将你原本稳定的身心状态逼出窗外,因此让你的心思更难以安定,而恶性循环地使焦虑的情境不断在生活中重演。

我相信,你不太能理解的是,我这么努力,为何焦虑依旧紧追在后?

虽然你已尽量“做好”每一个角色,好女人、好女儿、好媳妇、好员工……但因过度忽视自己的感受,甚至忽略身心疲累与超支的警讯,其中的不良后果其实是失去自我,甚至失去身心的平衡。当你把认同建构在他人身上,期待又渴望他人对你的正向回馈,就容易在人际互动中缺乏界限,容易以他人观感为主;在依赖他人的认同维生的情形下,失去自我判断的准则,也失去自我价值感,以致自己只能在他人的眼光中沉沉浮浮,经常感觉挫败无力,不了解为什么自己已经很努力,却无法稳定获得认可,甚至其他人都看不到?

看到这里,你可能开始纳闷,究竟什么样的环境会导致“认同上瘾症”呢?

“认同上瘾症”的温床

在我的实务工作中,发现以下五种情形,容易让孩子在成长中缺乏自我感,又怀疑自己不被爱,就更容易成为“认同上瘾症”的高危险群,这些情形分别是:

● 男尊女卑的家庭

女性经常因为地位低又没有价值,而感受到自我生存不易或被抛弃的危机,有时候为了生存以及获得认可,会拼命讨好他人。

● 有过度优秀的手足

优秀的手足会直接挤压到大人对你的关注,让你觉得你怎么做都不如他们,也无法获得足够的认同。

● 曾经有过被排挤、被霸凌经验者

被同侪排挤跟霸凌对自我认同的损伤很大,因为你无法在原本归属的群体里认识自己,即使感觉自己被群体接纳时,仍会习惯否定自己。

● 严厉又缺乏支持的教养

家里有严厉权威的形象,很多事情必须以他为主,因此你不太有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能有自己的声音。

● 失去功能的家庭

在家庭里,父亲与母亲并没有担负起教养、照顾与保护的责任,他们可能生病、失和,或反而需要依赖孩子,而让孩子无法好好当个孩子,又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够,得不到足够多的肯定,成长的需求更没有被好好满足。

简单来说,就是在成长过程里,你经常长时间感觉自己的感受被忽略、被否定,你经常有会被抛弃的感受,这样的环境无法给你足够的安全感,也因为你没有足够归属感的保证,自我的成长就变得脆弱。

很有可能,你的父母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缺席了,不论是物理的缺席,还是心理的缺席。有很多孩子童年时就被迫当着大人,因此而遗失童年,让自我无法好好长大,也让自我无法好好感受被爱,因此,终止认同上瘾症的终极做法,是你可以重新拥抱自己,给予自己安定得像是大人般的支持与抚慰。

爱自己的四步骤,找回内在的支持力

前阵子我在学习瑜伽与经络,老师特别提到身体排毒的时间是先阳后阴,在六腑之后才是五脏,意味着先泄后补。体内的毒素如此,情绪的毒素也是如此,需要先清除,再进补或滋养。

我在心理课程的设计逻辑里,总避免不了释放情绪的环节。因为那些“我知道却做不到”,或者“脑袋很硬不听劝”的人,通常都是被情绪困住的人,如此一来,再好的知识与技巧都无法被吸收。

因为当一个人充满负面情绪,就常处在闭上眼睛、蒙住耳朵的状态,自然也无法感觉心安,更难以感觉到爱了。或是,他们经常会说“我知道我父母他们很在乎我,可是……”这类的句型,往往代表着他们在关系里还有未处理好的伤痛。所以,在爱自己的步骤中,我们要先愿意承认悲伤与失望的心情,让这些情绪被释放与安抚,才能更清明地看见爱与感受爱。

“爱”一直都是最有力的疗愈,但它偏偏是强迫不来的感受,当它出现那一刻,你会感受到强烈的满足,感觉内心的空洞感被填补,也感觉到内心的惶恐被安抚,对人的怨恨被释放。

而“爱”的出现,会让你体验“幸福快乐”,一旦你体验到幸福快乐,接下来的人生,就能以此体验感为指标,进而可以决定自己是否要用相同的思维生活,是否要继续花大量的时间环绕在让你受伤的人际关系中,是否要调整你与人互动的方式,来因应这份爱的指标感。

因此我们可以更具体地来谈谈,爱自己的四个步骤。不论你是童年遗失,或认同上瘾,都可以帮助自己找回爱与力量。

● 第一步:承认伤痛与空缺

当伤痛的感受被你承认后,才有机会被疗愈与卸载。因此你可以为自己逐条列出伤痛的事迹,好好检视内在空洞与空缺感。

● 第二步:释放与安抚情绪

找到你信任与可以理解你的人,去谈你所看见的伤痛,当你的伤痛被见证了,你会感觉到逐渐释然。

● 第三步:重新理解父母

当你的内在释放后,你能真正体会到内心深处的伤痛,才有能力理解他人身上的伤痛。我们身上所受的伤,不过是他人伤痛的复制。当你看懂这层伤痛,将有能力理解他们的忽略与失职,看见他们的限制。

● 第四步: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

给予自己温和与坚定的力量,给予自己温暖和支持的话语,你就是最值得被自己爱着的个体,用你一直以来最渴望被对待的方式,好好对待自己。

以上四步骤,当然无法立刻达成,但你可以不断地提醒自己练习。当你回想起某一段痛心的回忆;当你又有对父母、对家人愤恨的情绪;当你心中又有不公平的感受等,都可以透过这四个步骤,帮自己找回内心的爱与平静。其实当我们可以跟自己和平相处,我们跟身旁其他人的关系就会越发和谐。

当然,你也可以透过与内在小孩的对话来疗愈自己,感受童年那个渴望被爱与被认同的自己,也可以感受自己正处于焦虑的情境中,透过以下的练习语来练习成为你心中渴望的大人。

这段练习语最重要的目的,是用同理、支持的话语跟自己对话,更重要的,是能够认可自己。开始之前,请先温和地呼唤自己:

嗨,×××,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也知道你很辛苦,我知道你一直渴望有人理解你、保护你、看守你,我知道我忽视你的感受很久了,因为我必须要忽视才能感觉自己是安全的。

我知道我一直觉得你很不重要,对不起,我之前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而现在我长大了,我有能力了。我答应你,我会感觉你的存在,每天跟你对话、了解你、认识你,为你的不舒服发声,为你的不愿意拒绝。

最重要的是:同理、支持与认可自己,你就能为自己创造安心的氛围。当然你可以撰写自己喜欢版本的练习语,每天睡前跟自己对话。

所以,亲爱的,不论你焦虑地生活着、忙碌地奔跑的情形有多久了,我都想邀请你去看见原因,并且愿意停下来与自己独处、观照自己,如此你才有机会正视“认同破洞”的现象,并将破洞状态填补起来。当自己能给予自己稳定与支持,你能少掉许多因焦虑而追赶的状态,更能减少太过努力又不断落空的无力感,逐渐能掌控自己的身心状态,并化解认同上瘾的问题。

阅读到这里,我想你对引发焦虑的“认同上瘾症”,一定已有更深入的了解了。再次为你总结一下,认同上瘾症的高危险人群,来自缺乏稳定归属感、需求被忽略,或者感觉自己会被抛弃,不够有安全感的家庭。而面对受伤的自己,你可以练习“爱自己的四步骤”,持续不断地跟自己温和对话,不断认可自己,并给出持之以恒的爱,你就能降低焦虑,提升安全感了。

Point of Lesson

撰写自己与内在小孩对话的练习语,

每天睡前跟自己对话,疗愈自己。 E0g9xRRWbUBFZJnOURpNpfEkVVebr31MSq7HQpLbA2tLnqFhquzsitrErGxs68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