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菲娅的第二个女儿艾丽丝一生中有过三个名字。她出生的时候是“埃德萨的艾丽丝”,成年时是“耶路撒冷的艾丽丝”,去世时是“安条克的艾丽丝”。她是四姐妹中第一个出嫁的,那是母亲去世的那一年(1127),当时她 17 岁,住到了耶路撒冷以北数百英里安条克城内的婚房里。
安条克是基督教东方的明珠。它一度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亚历山大大帝手下的一位将军建立,中世纪时期,这座城市及其周围领地成为拜占庭帝国、塞尔柱土耳其帝国和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之间的重要边界。虽然拜占庭帝国的势力在阿拉伯人历次入侵后江河日下,安条克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城市。经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一次艰苦的围攻战,塔兰托的博希蒙德夺取了这座城市,自立为首任亲王。这座中世纪城市坐落于一个有着不同寻常的持久之美的山谷里,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之一。安条克的山巅是一座壮观的城堡,四周围绕着巨大的城墙,在战火肆虐的努尔山脉边境地区堪称天堂。今天的情况仍是如此。它不再依靠高高的拜占庭式城墙抵挡战争和袭击,而是依靠城东仅 20 英里之外已经关闭的土耳其‒叙利亚边境。
冒险进入伊德利卜 的医务人员、士兵、记者和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认为,这座城市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也是叙利亚局势动荡后受人欢迎的喘息之所。这座城市远古和中世纪时的荣光已然褪去,但现代安条克(现称安塔基亚)的氛围仍然不减当年,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如果有人冒险出城,走进周围更加偏远的地区,仍然能发现那一度坚不可摧的城墙,紧紧地贴在山坡之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铁门”的遗迹,它成了跨越现已几近断流的奥龙特斯河的桥梁。“铁门”是幸存下来的安条克城门之一,它挡住了险峻的努尔山脉上一条比较容易通行的道路。从“铁门”横跨的山谷向上看,就可以看到沿两侧山顶延伸的古拜占庭防御工事围墙,那是一道难以逾越的边界。安条克可能一直是商业和文化的天堂,但那里的公民能安然无恙,商业得以繁荣,多亏了这些高墙的保护。更有决心的旅游者仍然可以爬上山坡到达这些高点,沿着拜占庭城墙以及远在城市上方的拱门漫步。这些山峰令人畏缩,但并非不可逾越,城墙提供了必要的防护。
1126 年秋季,一位青年男子扬帆启航,寻找这个城市。他从意大利南部的阿普利亚出发,渡过地中海前往海外国家。他的母亲是一位以美貌闻名的法兰西公主,父亲则是东征安条克的征服者塔兰托的博希蒙德。提尔的威廉详细地描述了这位男青年:
他有一头金发,五官端正。从他的举止上,即使不认识的人也知道他是个王子。他的谈吐令人愉快,很容易赢得听者的喜爱。与父亲一样,他生性慷慨大方,是真正高尚的人。
这位和蔼可亲、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就是博希蒙德二世,安条克公国奢华铺张的继承人。虽然这座城市已经经过了几任摄政的手,但真正的继承人是塔兰托的博希蒙德唯一的儿子——博希蒙德二世。经过一系列耻辱的失败,博希蒙德一世以介于逃亡和退休之间的状态归隐意大利。他去世时,儿子还是一个小男孩,因此博希蒙德二世是由母亲——令人敬畏的法兰西的康斯坦丝——抚养长大的。康斯坦丝是卡佩王朝的公主,人们熟知的不仅有她的美貌,还有她的铁血性格。
康斯坦丝掌握了一般西欧妇女所不具备的权力。她要求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并令人吃惊地取得了成功,此后嫁给了博希蒙德一世,随他在意大利南部定居下来。丈夫去世之后,她代替尚在童年的儿子摄政。最终,由于格里莫阿尔德·阿尔费拉尼特斯 1120 年发动的起义,她失去了对大部分意大利领地的控制权,被俘虏和囚禁,直到教皇和西西里国王干预后才获释。但是,她获释的条件是收回对巴里的领土要求,放弃代替儿子摄政的权利。
博希蒙德二世在父亲功绩的传奇中长大,知道安条克就在海的那边等着他。成人后,他渴望着主张自己的继承权。
法兰西的康斯坦丝非常关心儿子的成长,不愿他离开前往海外国家。从实际的角度,这种担忧完全合理:年轻男子在东方的预期寿命并不乐观,安条克的情况更加糟糕。因为那是一个边疆邦国,死亡率更高,留存至今的大量城堡和防御工事就可以证明,那里的局势很不稳定,需要防御。博希蒙德 11 岁时,安条克军队与阿勒颇军队之间灾难性的“血地之战”的消息传到了阿普利亚,这是基督教军队的一次惨败。一天之内,安条克的精壮男子几乎都被屠杀殆尽。这场屠杀的惨烈程度和失败的消息令整个海外国家惊恐万状。在此之前不久,另一场灾难袭击安条克:这座城市毁于一场强烈地震。法兰西的康斯坦丝一点都不想将唯一的儿子送去统治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也就不足为奇了。
奥德里克·维塔利斯是同时代的盎格鲁−诺曼史学家,他笔下的康斯坦丝“是一位焦虑的母亲,她拖住了儿子的脚步,直到【他】从她的枷锁中逃脱”。确实,直到母亲于 1125 年秋季去世,博希蒙德才在第二年实现了前往东方的梦想。服孝之后,博希蒙德率领一支由 24 艘船组成的舰队,满载着士兵和马匹,前往海外国家。他最终摆脱了母亲的控制,开始主张其世袭领地并独立统治,不再受到女性亲属的影响。
耶路撒冷的艾丽丝公主在等待博希蒙德到来时,心中想必夹杂着期待和恐惧。这位铺张成性的王子将成为她的丈夫。他抵达圣地的消息流传了许多次,但每次都证明是虚假的流言。然而,1126 年博希蒙德和他的舰队确实在海外国家登岸了,鲍德温二世和艾丽丝等待着在安条克迎接他。
鲍德温二世与博希蒙德二世期待已久的会晤注定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自 1119 年的“血地之战”以来,安条克一直群龙无首。鲍德温二世国王曾以摄政身份接管此地,但他需要兼顾耶路撒冷和安条克,正如他急于摆脱安条克的重担,这里的人民也渴望着一位专注的领袖。博希蒙德二世是身份尊贵的王子,有着原来征服这里的英雄的血统,他的到来似乎是一个天赐良机,也预示着秩序的最终恢复。
作为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在海外国家中拥有最高的世俗地位,也已经证明自己既是一位统治者,也是一位外交家。他拥有权威,也有实际的权力,所有附庸和该地区的贵族都忠诚于他。他可以为博希蒙德二世提供宝贵的建议,以及对治理安条克、抵挡阿勒颇军队进攻的洞见,但他对这里也十分厌倦了。鲍德温二世必须将注意力转回耶路撒冷事务,以及他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因此,他需要博希蒙德,主要不是因为后者的个人特质,而是他从阿普利亚带来的骑士,以及作为博希蒙德继承人从安条克城公民那里得到的忠诚。同样,博希蒙德也需要鲍德温。他需要后者的专业意见、保护,如果他想兵不血刃地得到父亲的遗产,也需要鲍德温的善意和合作。这个王国的命运系于两代人的此次会晤。
安条克的博希蒙德二世可能成为耶路撒冷王国最大的盟友,也可能成为最危险的对手,这取决于鲍德温如何应用其外交手腕。如果博希蒙德二世与父亲有几分相似,那么就必须非常小心地对待他。
鲍德温二世是位经验老到的军人和外交家,他从容不迫地接受了这些挑战。他召来二女儿艾丽丝,一同前往安条克等待博希蒙德二世,以极尽殷勤的态度迎接后者,确保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会谈进行得很顺利。王子乘船进入圣西米恩港,随后从海边沿奥龙特斯河上溯。抵达安条克城时,鲍德温和艾丽丝率领全城百姓,以盛大的典礼迎接他,百姓们欢欣鼓舞,为博希蒙德的继承人终于来到这里而感到欣慰。欢迎他的,还有长长的游行队伍和一场盛宴。
奢华的庆典过后,鲍德温二世国王正式向博希蒙德二世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艾丽丝嫁给后者为妻,不过从他们结婚的时间来看,这件事可能是在博希蒙德抵达安条克后很长时间才商定的。作为父亲,鲍德温二世可能为第一个孩子出嫁而感到些许焦虑,但都会因为这是一个天作之合而得到缓解。这对小夫妻年龄只差不到两岁,而且博希蒙德长相英俊,性格讨喜,令人印象深刻。
提尔的威廉和埃德萨的马修都为这个年轻人大唱赞歌,将其描述为“不蓄胡的二十岁少年,却是一位英勇无敌的战士,身材高大,一头金发下是狮子般的脸庞”。马修是一位亚美尼亚编年史作者,鉴于博希蒙德二世对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他本有充足的理由厌恶此人,因此他对年轻王子的赞赏令人惊讶。嫁给博希蒙德二世之后,艾丽丝的地位超过了姐妹们,16 岁就成为了安条克亲王夫人,远比梅利桑德梦想成为耶路撒冷女王的时候早。艾丽丝可能早已显露出她的巨大野心,这次婚姻暂时满足了她对地位和权力的渴望。
无论如何,博希蒙德二世显然很喜欢他的新娘,婚礼匆匆地在安条克举行,但充满了喜悦之情。婚礼后,博希蒙德二世坐上王位,加冕成为安条克亲王。经此典礼,艾丽丝也成为安条克亲王夫人。鲍德温二世大功告成,高兴地返回耶路撒冷,他无疑松了一口气,可以放弃这个充满麻烦的公国的摄政职位,再次将注意力转向耶路撒冷的事务。
熟读中世纪的档案记录,就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很成功。两人在年龄、外表和教养方面的相似性都是重要的因素,婚后一年左右就生下一个孩子更是锦上添花,这是一个女儿,取了和博希蒙德的母亲相同的名字——康斯坦丝。不过,婚姻的幸福和成功都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提尔的威廉强调了这次联姻的政治性质:“这次联姻是在国王和亲王都认可的条件下安排的,这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尊重。”这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而是耶路撒冷和安条克统治家族之间的政治联盟。博希蒙德二世抵达安条克之前,这对小夫妻从未谋面,也没有通过信,这桩婚事也标志着艾丽丝与母亲和姐妹们共同生活的终结。所有记录都表明,鲍德温二世的四个女儿相互很亲密。
尽管如此,就父亲选择的夫婿而言,艾丽丝显然好过大部分中世纪的公主。博希蒙德年轻、英俊,具有王家血统,两人的父亲曾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的生死兄弟。而且,安条克与耶路撒冷相距并不遥远,而许多公主却要远渡重洋前往婚房,几乎再无希望见到家人。
博希蒙德亲王在各个方面都和艾丽丝相当,但两人之间出现的问题就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让编年史作者们因这位年轻男子的出现而屏住呼吸并且不吝溢美之词的所有特质,恰恰是使其成为不太理想的丈夫的因素。博希蒙德二世来到东方时,是一个野心勃勃、渴望名闻天下并以奇功为父亲增光添彩的人。他毕生的志向是成为海外国家的征服者,这就不允许他与一位富有雄心的妻子分享权力。
博希蒙德二世对个人和家庭事务毫无热情。虽然婚后艾丽丝很快就怀上了孩子,但他与她在安条克共度的时间很短。同时代史家赞颂他不知疲倦的好战精神和无穷的精力,但不断地追逐战争就意味着在家里的时间很少。艾丽丝在蜜月之后就很少见到丈夫,襁褓之中的女儿就更难见到父亲了。与许多精力充沛的新来者一样,博希蒙德二世屠杀“异族”的渴望并没有因为与穆斯林持续的宗教冲突而得到满足,而是延伸到与当地基督徒的领土冲突上,后者就是他的妻子的同族——亚美尼亚人。
所有这些特质都得到了史家的盛赞,但对于他同样野心勃勃的妻子而言,并不能引起爱慕。他不给妻子任何权力,她只能起到配偶的作用。博希蒙德二世在位时颁布的宪章只有一部留存了下来,艾丽丝不在见证者之列。这足以说明,她没有得到什么政治地位,当然不如姐姐在耶路撒冷享有的权威,甚至比不上她的姨妈塞西莉亚此前作为安条克统治者配偶的时候。所有证据都表明这是一桩保守、不平等的婚姻,也就难怪在夺取自主权的机会出现时,艾丽丝立刻紧紧抓住。
不管博希蒙德二世和艾丽丝之间是否有过温情,两人的关系从没有得到发展或是破裂的机会:婚后仅仅四年,艾丽丝就成了寡妇。
博希蒙德二世成为安条克亲王之后,有一个辉煌的开始——从霍姆斯埃米尔手中夺取了叙利亚的卡法塔布城。他不知疲倦地与伊斯兰邻国交战,这可以从乌萨马·伊本·蒙奇德满怀怨恨的证词中得到反映,蒙奇德写道:“那个魔鬼、博希蒙德的儿子,对我们的民族来说是可怕的灾祸。”然而,博希蒙德还与埃德萨的乔斯林开始了一系列激烈的争斗,这导致安条克和埃德萨的基督教军队之间的混战,也令一直不懈致力于地区和平的岳父鲍德温二世国王十分愤怒。正是这种敌对行为导致基督教军队失去了夺取阿勒颇的机会。
沿阿勒颇边境发动一系列袭击无功而返之后,博希蒙德将注意力转向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伊斯兰军队满足不了他的嗜血本性,因为他希望恢复这个公国在父亲治下时的全部领地。考虑到这一点,他向亚美尼亚统治者、山地之主和奇里乞亚国王莱翁发动了战争。博希蒙德一世治下的多个地区后来被奇里乞亚重新兼并,博希蒙德二世希望拿回它们。这场战争不能伪装成宗教战争,因为亚美尼亚人也信奉基督教,而且,博希蒙德自己的妻子也有一半的亚美尼亚血统。这场战役不可能得到艾丽丝的赞同。
博希蒙德以为,这只是一场相对常规的战役,对手实力远不如己,显然没有预计到其中的巨大风险。他没有任何盟友,却率大部分亲兵、步兵和骑兵进入奇里乞亚对抗莱翁。这支部队遭到了全歼。
了解博希蒙德的意图之后,莱翁寻求与达尼什曼德埃米尔结成联盟。规模远大于基督教军队的伊斯兰军队悄悄开向奇里乞亚,等待机会伏击安条克军队。战斗非常激烈,但基督教军队毫无希望,博希蒙德二世死于自己的骑兵阵中,攻击者都没有认出他。倘若他们知道那个特别醒目的金发骑士是谁,无疑会饶过他的性命,向他的城市索取一笔与亲王身份相称的赎金。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四处搜寻他的尸体。找到后,他们砍下了这位亲王如同狮子一般的漂亮头颅,送给了巴格达的阿巴斯哈里发——这是令人战栗的胜利象征。塔兰托的博希蒙德继承人虎头蛇尾的一生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