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英语

一、大学英语

1.学术会议

2022年,大学外语学术团体、院校、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下文简称“大外教指委”)以及国内各大外语类出版社组织主办了多场大学英语相关的学术会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详见表2.1(以举办时间为序)。

表2.1 大学英语相关学术会议

2.重要赛事

2022年度国内举办的大型大学英语相关赛事见表2.2(以举办时间为序)。

表2.2 大学英语相关赛事

3.重要学科信息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大外教指委完成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研制,并通过在《外语界》等杂志撰文或在各类大学外语教学研讨会进行专题报告宣传和解读了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七个大学英语类虚拟教研室进入教育部首批或第二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除此之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举办了“2022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聚焦虚拟教研室建设、教材使用等主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围绕课程思政、教师教学科研素养、智能化外语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等主题组织了十余次研修班;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了十余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培训系列讲座”,并联合“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大学外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推出3期以教师指导、教法交流为重点的PBLL-C谈“教”论“道”系列培训;清华大学出版社通过“大学外语教研大讲堂”和“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大讲堂”举办了18期线上讲座。

4.重要考试
1)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2022年6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正常进行。其中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总人数为667万,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总人数为513万;考生群体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其中本科生为考生主体。2022年12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仅有部分学生参加了考试。其中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总人数为292万,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总人数为199万。2022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考生无法跨校参加考试。5月,参加口语考试的总人数约为11.3万;11月,参加口语考试的总人数约为15.5万。表2.3和表2.4为参加2022年6月和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笔试)的本科生人数及各分项平均分和总分平均分。

表2.3 2022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笔试)概况(本科生)

表2.4 2022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概况(本科生)

表2.5和表2.6为参加2022年5月和11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的考点数、考生人数及得分情况。

表2.5 2022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概况

表2.6 2022年11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概况

2)国际人才英语考试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研发的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下文简称“国才考试”)自2016年首考以来,发展迅猛。国才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分别在5月和11月的第二个周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考试于7月25—26日以居家网考形式在全国举行;下半年考试于11月12日以集中机考和居家网考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其中以集中机考形式参考的考生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57个考点。2022年的考试时间与科目见表2.7。

表2.7 2022年国才考试时间与科目

5.教材、专著出版及应用软件开发

202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齐《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全系列教材。该教材的优质内容体现了时代育人的特色,数字化资源也为师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同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研发的《新未来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教师用书全部出版。此外,该出版社还针对艺体生推出了《E英语教程(第二版)》;出版了《新编大学应用英语综合教程1》《新编大学英语实用听说教程1》《新编大学英语实用听说教程2》《英语阅读与写作教程》《英语语音教程(第二版)》《英语成语及英语文化》等教材。除此之外,该出版社相继推出《航空英语读写教程》《学术英语写作进阶教程》等专门用途英语教材,服务于“四新”建设;研发并出版了《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考研英语智慧教程》等新形态教材,助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数智化发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满足大学英语提高级和发展级教学要求的“全新版大学高阶英语”《阅读智慧教程》(下册);还出版了“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视听说教程(第4版)》、《大学跨文化英语视听说教程》(1—3册)、《新时代研究生学术英语综合教程》(1—2册)。“新时代大学应用英语”系列教材中的《综合教程》和《视听说教程》,填补了应用型高校教材的空白。《新时代大学人文社科学术英语》(上、下册)则聚焦人文社科方向。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的《新大学英语(第二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围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更加清晰的课程育人价值,更加完整的项目式教学法体系,更加科学的知识、能力、素质对接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以打破视听说与读写译分技能、分课型教学的传统模式为宗旨,出版了《新综合大学英语》(1—4册,共8本);以艺术概论为核心,以促进中外艺术文化交流为宗旨,出版了《新征程艺术类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此外,该出版社还出版了“研究生学术英语实用教程”系列教材(共5本)、“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共5本)以及《大学英语阅读与文化教程(思政版)》(1—4册)。

在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和应用方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Unipus智慧教学解决方案、iTEST智能测评云平台、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入选教育部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典型案例。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UMOOCs)入选首批“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供课平台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供课平台。知谱教研平台对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所衍生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推广,支持高校基于教育知识图谱开展智能化教学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线“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思政微慕课(刘正光主持)。WE外语智慧教育平台持续更新教学资源,并增加了多语种板块和中职教材板块。WE Learn智慧教学系统6.1版本进一步增强了积累外语教学素材及开展多样教学活动等相关功能,支持教师搭建个性化资源库。WE Test智能测试系统进行多次升级,着重提升在线考试模块在大规模考试中的性能和在考试流程中的各项功能。WE MOOC慕课教学系统上线了多门课程。“词达人”英语词汇智慧学习平台不断扩大学校使用范围。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清华社英语在线”数字化教学平台上线了单词备考系列、研究生英语、演讲等多类型数字课程,以及防作弊功能。

202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工程英语》获评“十四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教材,《英语阅读与写作教程》获评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6.主要动态
1)《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完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

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大外教指委在2022年完成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研制,研制团队的部分主要成员通过在《外语界》等学术期刊发文或在教学研讨会做专题报告等形式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与宣讲。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中的四门大学英语类课程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中宣部与教育部的指导下分别推出了“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数据库综合应用平台。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22年继续举办高等学校(本科)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还联合南京大学推出了首届“高教社杯”高等学校(本科)“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了“中西部地区高等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这些举措都有效促进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教师发展

为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部于2021年启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试点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 [1] 虚拟教研室既是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时期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2022年,共有七个大学英语类虚拟教研室进入教育部首批或第二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这些虚拟教研室均为区域性或全国性教学研究组织,或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或组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研讨、教学观摩。《外语界》在2022年第4期刊登“大学外语虚拟教研室研究”专栏,介绍了大学英语类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背景与路径。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参与教研组织与促进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3)外语教育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渐入佳境

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跨文化交际也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外语教育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 [2] 。该参考框架包括认知理解、情感态度、行为技能3个跨文化能力维度及其下属的9个要素,每个要素又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学段作进一步界定。2022年,“首届中国跨文化教育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高端论坛”召开,“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各赛区比赛举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学跨文化英语视听说教程》(张敬源主编)、《跨文化外语教学设计与实践》(张红玲等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与评估新论(第二版)》(Michael Byram著)等专题著作;《外语界》在2022年第5期刊发的“跨文化教学”专题论文讨论了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建构与跨文化能力测试等议题。

7.部分论文文献信息

戴晓东,2022,中国教师视角的跨文化能力模型建构[J],《外语界》(5):20-28。

何莲珍,2022,大学外语课程思政之“道”与“术”[J],《中国外语》(4):12-14。

金艳、揭薇、王伟,202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语言能力标准的对接研究[J],《外语界》(2):24-32。

金艳、邹帅,2022,课程标准与语言能力量表一致性分析[J],《现代外语》(4):552-564。

梁君英、向明友、闵尚超、陈向京、周杰,2022,科教融合 东西联动——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理念与路径[J],《外语界》(4):2-7。

彭仁忠、朱崇光、吴卫平,2022,基于Rasch模型的跨文化能力测试质量研究[J],《外语界》(5):12-19,79。

王海啸、王文宇,2022,创新创优 共建共享——“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探索[J],《外语界》(4):8-15。

张红玲、吴诗沁,2022,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研制[J],《外语界》(5):2-11。

张文霞、王晓琳,2022,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学生自评中的应用研究——动态评价理论视角[J],《中国外语》(1):71-78。

张文霞、赵华敏、胡杰辉,2022,大学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需求研究[J],《外语界》(3):28-36。

赵雯、李广利,2022,大学英语课程群虚拟实践共同体建设研究[J],《外语界》(4):16-21。

赵雯、刘建达,2022,《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内容重点研制与阐释[J],《外语界》(3):12-19。

_______________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OL],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2107/t20210720_545684.html(2023年1月10日读取)。

[2] 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2023,《中国外语教育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二、英语专业

本部分综述2022年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情况,分析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摘录部分论文文献信息。年度情况概述部分包括与英语专业建设相关的政策和学术活动。热点问题包括:1)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交叉学科研究;2)文化外译与跨文化能力培养;3)新技术支持下的外语教学研究;4)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部分论文来源于外国语言文学类CSSCI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

1.年度情况概述
1)英语专业相关政策
(1)教育部:加快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 2022年11月1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和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会,加快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地。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总体方案印发两年多来,教育评价改革取得良好开局和重要阶段性成效,要以评价改革牵引育人方式改革、牵引办学模式改革、牵引管理体制改革、牵引保障机制改革。 [2]

(2)新一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

2022年1月,新一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 [3] 2022年11月26日,“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2年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会议围绕“抓住机遇 守正创新 实现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跃升”这一主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效能。国家机关和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开设翻译专业的院校共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翻译学科和专业学位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4]

(3)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公布

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探索建设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2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以推进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以及开展教师培训的建设任务。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共439个,分为三类,其中课程(群)教学类共237个,专业建设类共137个,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共65个。 [5]

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虚拟教研室包括课程(群)教学类下的3个虚拟教研室、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下的4个虚拟教研室。具体信息见表2.8。

表2.8 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虚拟教研室信息一览

2)学术活动
(1)2022年全国英语师范专业认证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学术论坛

2022年5月21日,由教育部外指委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集美大学承办的“2022年全国英语师范专业认证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学术论坛”在集美大学举行。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200多所学校的6000多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英语师范专业认证、新文科背景下英语类一流专业建设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论坛旨在推动英语师范专业质量评价,强化教育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的师范特色,探索高质量师范专业建设评价机制,对健全中国特色外语教师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6]

(2)2022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

以“互联互通·共生共赢——推动全球外语教育事业协同发展”为主题的“2022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于7月28—31日在杭州举行。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设12个分议题,9场主旨发言,以及专题研讨、工作坊、课例点评等交流形式,旨在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成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在英语教育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7]

(3)2022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

2022年11月5—6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主办、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2022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召开。研讨会以“建设一流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内外近百所院校的英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及教师参加了会议。一年一度的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为广大外语教师和研究者搭建了一个卓有成效的交流平台,也为全国英语界同仁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 [8]

(4)第二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022年11月12日,由《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和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会议先举行了“(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卓教授当选为会长。之后,会议以“进一步推动文学与教育学跨学科研究走向深入,凸显当代学术的中国立场、中国眼光与中国话语”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高校以及美国、韩国、马来西亚、肯尼亚等不同国家高水平大学的22位知名学者做了主题发言,并特设4场专题发言、4场分组发言、4场研究生论坛以及中小学英语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专题论坛。 [9]

(5)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第四届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暨语言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2年12月3—4日,由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第四届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暨语言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0余所综合类院校和17所师范类院校的32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新师范、新外语——‘立德树人’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的发展与机遇”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共商新时代、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的大计。 [10]

(6)第四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暨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高峰论坛

2022年12月16—17日,“第四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暨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会议围绕“学习贯彻二十大,推动外语学科新发展”这一主题,共设7场主旨发言,6场分论坛。近百所院校的200余名外语学科专家相聚云端,共同探讨新时代外语学科的新发展议题。 [11]

(7)2022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发展理念与路径”研讨会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12月30—31日举办2022年年会。年会主题为“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发展理念与路径”,旨在探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发展理念、建设路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以提升外语学科核心竞争力,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 [12]

2.热点问题剖析

从外国语言文学类核心期刊2022年刊发的文章来看,外语界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包括“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交叉学科研究”“文化外译与跨文化能力培养”“新技术支持下的外语教学研究”和“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

1)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交叉学科研究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文简称《国标》)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下文简称《英语专业指南》) [13] 。2019年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指出,高等外语教育发展要着力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14] 在新文科背景下,国内高校英语专业依据《国标》和《英语专业指南》精神,就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包括按照《国标》提出的英语专业学科基础分模块形成课程体系 [13] [14] ,结合学校特点,凸显校本特色 [13] [14] [15] ,加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融互渗 [15] ,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13] [14] [15] [16] 。例如,理工科高校可以将外语学科和自身的优势理工科相融合 [13] [15] ;医药类高校可以突出医学优势,将英语和传统中医学相结合,向世界宣传和普及中医药知识及文化 [14] ;师范类高校可以将外语学科与教育学等内容相结合,肩负起培养优质、专业的外语教育者的重任 [14]

在加强学科融合专业建设的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何完善培养路径,使院系之间、校际和校企之间更好地对接 [13] ,以弥补英语专业学生在跨学科行业所需的专业背景知识方面的不足 [16] ,建设具有创新型、专业化的外语师资队伍 [14] ,培养出语言扎实、知识丰富的国际化人才,这需要进一步改革探索。

2)文化外译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任 [14] 。在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号召下,相关研究包括两方面: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和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以文化为中心,以翻译为工具 [17] ,在提升国家国际传播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8] 。中国文化典籍“走出国门”代表了中国国际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此外,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也对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7] [18] 。培养新时代中国文化外译与传播人才,需要优化、创新教学模式 [19] ,丰富教学内容 [20] ,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外译准确性和流畅性 [19]

英语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必须学习英语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1] ,但对目的语文化引入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忽略了对母语文化的传播 [21] [22] 。在研究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学习、理解、认同和传播 [21] [22] [23] ,是近年来学者讨论和呼吁的重点。

跨文化教育在近几十年间兴起并不断发展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需要摆脱“新瓶装旧酒”,不要停留在术语和概念的更迭上,而是在实践上有所创新 [24] ,将人才培养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教学途径 [23]

3)新技术支持下的外语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推动高校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开展教学实践,尤其是在外语教育中,关于人工智能的运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的研究不断涌现 [25] 。其中,“元宇宙”的核心概念之一——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最新一轮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技术备受关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方面相辅相成,虚拟现实模拟的是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人工智能研究的是人类智慧的内在本质 [24] ,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沉浸性、交互性与想象性弥补了传统语言课堂的不足 [25] ,传统资源和多模态资源融合互补,促成教学资源的“智慧化” [26]

近几年,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语言教学研究逐渐增多,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仍处于研究不足的状态 [27]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教学成本和实际效果的关系 [27] ,同时注意适量选取新技术手段和活动,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认知资源 [28] ,实现用新技术辅助教学,而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 [27]

4)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

自教育部在2018年颁布《国标》和《英语专业指南》 [13] ,在2020年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 [29] ,“课程思政”迅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热词。在前几年的研究基础上,外语界学者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在讲好外语、讲好外语课,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完成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的外语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即用外语讲好故事 [23] [30] 。同时,结合英语专业的专业建设,学者将《纲要》和《英语专业指南》相结合,聚焦《英语专业指南》中的“跨文化能力”,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讨论了《英语专业指南》中跨文化能力的释义 [20]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中跨文化学习的内涵 [22] [23] ,以及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途径,包括在课堂上创设具体的跨文化情境进行案例分析 [22] ,利用好教材这一“文化文本” [23] ,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31] ,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中西文化对比 [21]

全面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是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202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共43册,涵盖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10个外语语种及国际中文。中央宣传部国际传播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日报社等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共同研究教材编写方案。全国50所高校及相关机构251位外语专家和骨干组成编写团队,北京外国语大学统筹协调编写工作。

系列教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融入外语类专业核心课程,用世界听得懂的理论语言、学术语言、专业语言,阐述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是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的创新之作,有力推动了全国高校外语类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的创新。

为帮助各高校外语专业用好这套教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面向全国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师开展“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培训工作,支持建设各语种虚拟教研室,并鼓励“理解当代中国”课程的教师参加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各地宣传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召开“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工作部署会或教学研讨会,部署教学改革、指导课程设置。

在“课程思政”相关文件解读、英语专业课程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搭桥、对接和融合 [32] ,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发现和领悟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及时考察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方案 [32] ,仍是外语课程思政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部分论文文献信息

本部分针对“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交叉学科研究”“文化外译与跨文化能力培养”“新技术支持下的外语教学研究”和“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四个研究热点,从核心期刊中选取了影响力大、创新性强的四篇论文,摘录题目、作者、期刊名、期号、页码范围等信息,详细摘要请见本书附录。

高乾、裘禾敏,2022,中国文化外译与国家翻译实践[J],《中国翻译》(4):129-132。

郭英剑,2022,外语专业与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理论与路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27-35。

毛佳玳,2022,智慧教育导向的VR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3):64-70。

孟庆楠、罗卫华、曾罡,2022,新文科背景下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海事大学海事特色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外语》(5):4-12。

_______________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2022年12月10日读取)。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OL],http://www.moe.gov.cn/jyb_zzjg/huodong/202211/t20221118_995844.html(2022年12月10日读取)。

[3]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2,新一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成立[OL],http://infoadm.shisu.edu.cn/_s4/8e/04/c575a36356/page.psp(2022年12月10日读取)。

[4] 上外新闻,2022,聚焦!翻译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外国语大学 纵论新时代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OL],http://jd90.shisu.edu.cn/research-/221129-033718(2022年12月10日读取)。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203/t20220322_609822.html(2022年12月10日读取)。

[6] 福建省教育厅,2022,2022年全国英语师范专业认证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学术论坛在集美大学召开[OL],http://jyt.fujian.gov.cn/jyyw/xx/202205/t20220523_5916048.htm(2022年12月10日读取)。

[7] 中国日报网,2022,与时代同行 与世界对话——2022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闭幕[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860942912985791&wfr=spider&for=pc(2022年12月10日读取)。

[8]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2022,建设一流课程,落实立德树人——2022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成功召开[OL],http://www.bfsutextbook.cn/article/187(2022年12月20日读取)。

[9]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OL],http://www.sfl.sdnu.edu.cn/info/1016/5434.htm(2022年12月10日读取)。

[10]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第四届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暨语言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OL],https://fl.sicnu.edu.cn/p/0/?StId=st_app_news_i_x638058699649830833(2022年12月10日读取)。

[11] 上外新闻,2022,第四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暨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顺利召开[OL],http://news.shisu.edu.cn/academics-/221226-033357(2022年12月30日读取)。

[12] 上外语料库研究院,2022,2022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发展理念与路径”研讨会[OL],https://mp.weixin.qq.com/s/yKUmM374go8jaZjHzuCpew(2022年12月16日读取)。

[13] 孟庆楠、罗卫华、曾罡,2022,新文科背景下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海事大学海事特色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外语》(5):4-12。

[14] 韩媛,2022,高校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Z1):72-74。

[15] 刘夏、何高大,2022,数字人文与新文科视角下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1):27-33。

[16] 胡伟华、张睿,2022,新文科背景下特色工科院校学科交叉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纺织服装类特色工科院校为例[J],《中国外语》(5):18-23。

[17] 季红琴,2022,中国文化典籍外译和传播的重要性分析——评《画说诗经:汉英对照》[J],《中国教育学刊》(8):150。

[18] 高乾、裘禾敏,2022,中国文化外译与国家翻译实践[J],《中国翻译》(4):129-132。

[19] 汪东萍、庞观丽、单新荣,2022,体验性文化外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J],《上海翻译》(2):46-50。

[20] 程宇博、周浩、孟浩瀚,2022,基于跨文化人才培养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讨——评《语言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9):268。

[21] 魏新俊,2022,文化传播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9):52-55。

[22] 文秋芳,2022,对“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考:课程思政视角[J],《外语电化教学》(2):9-14。

[23] 肖丹,2022,跨文化学习视域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向探析[J],《外国语文》(3):153-160。

[24] 刘宝存、苟鸣瀚,2022,跨文化教育思潮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12):8-17,34。

[25] 雷鸣、闵光辉、常蕾、李哲,2022,基于教学辅助机器人的高校外语教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J],《中国外语》(3):4-11。

[26] 王大鹏,2022,高校VR英语课堂构建——评《基于虚拟现实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9):131。

[27] 王建华、李润美,2022,“元宇宙”视域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语言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1):40-47。

[28] 毛佳玳,2022,智慧教育导向的VR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3):64-70。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0,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2022年12月10日读取)。

[30] 郭英剑,2022,外语专业与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理论与路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27-35。

[31] 胡壮麟,2022,“语言学教程”与课程思政[J],《外语电化教学》(5):6-10。

[32] 刘建军,2022,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11):99-105。 WjYsUZSxpbJaTrdxqq4FzROtAmVdogQt0AO+WXsCo1ueLwa/L+yCQXbkNS2Y04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