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教师情绪值得探究

这个月初,我收到煦海从西安寄来即将付梓的书稿《跟情绪做朋友:教师情绪管理与成长》,并希望我能为这本书写个序,我欣然应允了。通读了这本书稿之后,我觉得它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力求突出实用价值。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人是活着的,他/她就会生活在情绪的世界里,体验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我国现代心理学家林传鼎对《说文》中描述情绪的词汇做过内容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的情绪可分为18类,即安静、喜悦、恨怒、哀怜、悲痛、忧愁、忿急、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嫉妒、傲慢、惭愧、耻辱(林传鼎,1944)。20世纪80年代钱巍和倪文杰主编的《最佳心理描写词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一书,汇集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心理描写片段,涉及185种心理活动,除去像专注、分心、感觉、想象、回忆、谋划、推测等18种属于认知活动外,其余167种均属于情绪活动,而这些认知活动也不可能与情绪活动相分离。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的情绪世界很值得我们关注,而市面上竟没有见到过有这样的书。

煦海说:“19岁起我就开始做教师了,为人师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是驱我前行的动力,而为人师的愤怒、沮丧,乃至无聊,又是阻我前行的障碍。所以,涉猎情绪基础研究的我逐渐意识到‘从情绪科学研究者的角度阐述一下教师情绪管理与成长’该是我能做的一点实事,更何况自己是教师,(我的)妻子是教师,周边的很多朋友也是教师。于是,我决定写作本书。”出于对教师情绪世界的关切,这本书的写作以当事人的视角去体验、去求索,并不只是简单罗列情绪管理的技巧,而是把情绪管理放到了“资源不足,生命有限”的人生修养里去思考,科学探讨情绪,不图降服情绪,但求与情绪合作共赢。这充分体现了一位中国年轻的心理学者对教师情绪管理与成长的责任担当。

我认为,这本书对教师情绪管理与成长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第二个特点是力求科学地加以论证。

情绪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都希望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情绪的积极作用,并且尽可能减少它的消极作用。煦海认为要和情绪做朋友有两个要诀:一是要在现实生活中积攒起和情绪做朋友的本钱;二是要修炼自身,练就和情绪做朋友的胸怀。为了阐述这两个问题,他在本书安排了三部分内容:一是描述人类情绪的底层逻辑,说明情绪是什么,从哪里来,有什么用;二是阐述和情绪做朋友的务实方法,包括高效利用时间、深度工作、寻求心流和构建社会支持,让自己成为高效能人士;三是阐述和情绪做朋友的务虚技巧,包括接纳自我、善待他人、认知重构和合理宣泄,让自己内心笃定而澄明。

在这样三部分内容的安排里,作者力求基于科学逻辑和实证证据,通过虚实相生、软硬结合,“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知行合一的训练,让读者掌握和情绪做朋友的技艺。此外作者还介绍了诸如社会比较、自我认知、时间管理、深度工作、博弈论和非暴力沟通等看似和情绪管理关联不大,却可能在底层牵引着我们情绪体验的前沿实证研究。

情绪世界丰富多彩,情绪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为我们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研究教师的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表达、情绪识别、情绪唤醒等情绪世界,也可以研究情绪与教师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情绪与教育、情绪与教学、情绪与运动、情绪与休闲、情绪与健康、情绪与家庭、情绪与人际关系等等。在这些教师情绪心理研究课题中,最值得我们探究的是情绪与教师正确价值观的关系。因为教师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积攒起和情绪做朋友的本钱和胸怀,才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真善美,养成高尚情操,使他们成为幸福的进取者。这是我的期待。

黄希庭
西南大学2019年7月 nMsgr8e9p0n2MK4VJUq1TKw1mvWXxoSw9n1HHGZQLJJkt0qqZBWhPYfBKBrxLJt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