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从学科到跨科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有一门自己所教的学科,这种分学科教学相沿成习,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和行动定势。师范教育,按学科分出“某某学院”或“某某系”;教师培训,按学科分类进行;省市级教研室,多数也是按学科分出“某某学科教研员”;在学校,也是按学科分出“某某教研组”;高考中考,也基本上是按学科进行的,虽说有文综理综大类,也多为“拼盘”,真正学科间的综合,微乎其微。

按学科分类进行教育教学,肯定有其好处,但“固守”学科也肯定有它的不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不出去看一回?

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很少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其结果是必然禁锢思维的发展。学科教学的“深挖洞”,已经挖得很深,而学科教学的“广积粮”,却无“广”可言。

请问问自己或同事,你们有谁能胜任两门学科的教学?

我们很可能胜任不了两门学科的教学,补救的方法之一就是我们可以跨学科学研。

跨学科学研,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跳出自己所教学科,学习、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类比迁移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中,以及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进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跨学科学研,至少可以先从跨学科听课、跨学科教研和跨学科阅读做起。

跨学科听课,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助于各科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有助于教师了解“科际联系”,以便在自己所教学科中注意这种“联系”。音乐老师,也许可以从语文老师那里感悟到音乐教育的文化担当;语文老师,也许可以从数学老师那里感悟到思维的严密性;数学老师,也许可以从体育老师那里感悟到运动场上也有不少数学问题……

通过跨学科听课,教师学到的不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还学到了每一位执教教师尤其是名师从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素养,如渊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深刻的教育思想、优秀的道德品质、感人的人格魅力等,而这种学习是没有学科界限的。

是啊,跳出学科看教育,眼前一片新天地。

跨学科教研,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当然学校如果能组织几个教研组一起开展教研活动那就更好了。

记得有一位教师,他若参加多学科的学术会议,就会根据多学科会议的安排,找机会佯装成某学科教师,混进去听讲座或听交流,获取他科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软着陆”。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出新,教学水平提升很快,令人称奇。他在自己的博文中感叹道:听“他”一席话,胜教十年书!

跨学科阅读,就是教师有意识地找些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书籍或专业杂志进行阅读,还可阅读综合类教育杂志中的其他学科的文章,这样既能扩大知识面,更能获取他科研究成果,取他科之“石”,攻本科之“玉”。

类似地,中学教师阅读一些小学教育教学杂志,小学教师阅读一些中学教育教学杂志,也绝对是获益多多。

一直以来,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到图书馆翻看杂志,基本上不看数学教学类的杂志,因为我自己已经订齐了中学数学杂志,而是翻看其他学科的杂志。我发现,把其他学科中的“某某学科”用“数学学科”替换,就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就有一个崭新的研究前景。比如,《语文教学情趣论》是一部著作,考虑《数学教学情趣论》又何尝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如,《英语多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一篇论文,考虑《数学多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再如,“音乐教育:现实挑战与未来发展”是一个论坛的主题,考虑“数学教育:现实挑战与未来发展”想必也是一个不错的论坛主题。当然,不可随意替换,否则会弄出啼笑皆非的课题来。

我从教到了第十个年头时,已有不少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选题也很新颖,许多老师向我请教,当时我说了一些我的做法,但不知何故,我借他科之“石”攻数学之“玉”的做法,始终没向他人说。不仅如此,我翻看他科教育教学杂志时,往往在阅览室择一角落阅读,生怕他人发现。

今天“解密”了,老师们,跨学科学研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学研方式,何乐不为?

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至少有一条,就是要有跨越学科的综合素养。

有校长坦言:“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让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就需要有超越学科教育的‘大教育’的观念。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科人’升级为‘教育人’。”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基本要求的第28条是“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14个字,也从某个角度告诉我们“科际联系”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以数学课为例,华罗庚教授说过;“哪里有‘形’,哪里有‘量’,哪里就有数学。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当今世界,数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华老当年早已“科际联系”了。

事实上,“学科科际联系”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科学发展走向高度细分化和高度综合化发展时代,中学学科教育理应“科际联系”。如果每个学科都“有机”联系其他学科,每个学科的教师都“用心”联系其他学科,学生就会整体地看问题,就会逐步学会系统思维和综合思维,就能打下一个适应未来的基础。

当然,基础教育毕竟是“基础”教育,学科间的“科际联系”也应有一个“度”。

“度”的把握,也是一门艺术。 xcVETeG7GuqhqoUzNwzIz1f/HKeVtRnsDx4BYvau/AY6m8NUQ8zZtcbukbUko0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