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从小气到大气

总的说来,当下中小学课堂教学“大气不足”。这固然与现行的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有关,但也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积累、能力水平、文化素养等有关。即便是为了测评和升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完全可以大气一些。

“小气”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以数学教学为例,数学概念教学注重“掐头去尾烧(鱼)中段”的干焦面孔,而忽略了对数学知识的火热的思考;钻数学解题教学的“特技特法”,而忽略了数学解题教学的“通性通法”;以高考中考不考为由,扼杀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适当延伸的渴望;不重视“选学内容”,甚至视“选学内容”为“不学内容”;等等。

案例1:某数学教师上“数列求和”课,讲了 ,讲了 ;讲了

这时,有学生问1 4 +2 4 +…+ n 4 =?

这原本是学生探求问题的“生动之问”,教师理应“精彩生成”,但我听课时所听到的回答是:“《考纲》规定,这类数列求和问题,只考到3次幂!”一些学生朝提问者笑了起来,我从学生笑的眼神和教师不以为意的眼神中感到他们似乎有点嘲笑那位提问题的学生。

当时我在想,老师啊,你不能扼杀学生的“追问”,哪怕他是一位平时数学学得不太好的学生,你至少也要这样说:“这位同学问得好,我们以后有机会再研究这个问题。”

如果“大气”一些,你就有如下精彩的生成:“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太好了!把数学问题一般化,是研究数学的好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类比探索”:( n +1) 4 n 4 =…

案例2:某数学教师上“复数”最后一课,书上有“小体字”的选读内容,讲复数的指数形式等。我听课时,以为老师会有“最美等式”的生动故事,没想到老师却说:“大家功课紧,选读内容就不读了吧,可预习‘小体字’之后的解析几何内容。”

我当时的反应是:“老师啊,你不能这么‘小气’,没文化啊!”

e +1=0”是传播“数学文化”的很好案例,也是激发学生喜爱数学的极好案例,如此“失之交臂”实在可惜!

我每次教复数时,都会这样讲:……奇巧而有趣的是,数学中的“五朵金花”——中性数0、基数1、虚数单位 i 、圆周率 π 、自然对数的底数 e ,竟能开在同一棵树上,组成一个“最美的艺术插花”—— e +1=0,不可谓不绝!

我还让学生欣赏我为此写的数学小品文《数苑中的“五朵金花”》,学生在“意料之外”与“令人震惊”中又一次体验到了数学之美、数学之奇、数学之趣。

我期盼数学教学大气一些,数学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深入都需要我们大气。愿数学教师能气度不凡、不落俗套,自觉成为有“文化”的数学教师,自觉成为“数学文化”的传播者,自觉成为有“文化”的教育者。

围绕着“大气”类比开来,我们会想到其他“气”。

呼唤有智慧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才气”。

数学教学的才气,表现在科学和艺术两个方面。数学是科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当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能“透视”数学问题,解释数学规律;教学是艺术,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能深入浅出、富于启发、生动活泼地传授知识,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教师的才气,是数学教师“有智慧”的体现。

呼唤有活力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朝气”。

比较中外数学课堂教学,多数人有这样一种感觉,中国数学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沉闷。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沉闷的理由。抽象的东西,就不能把它讲得生动些吗?严密的东西,就不能让它妙趣些吗?

其实,数学是迷人的乐园,曾使多少探索者流连忘返,如痴着魔;数学是神奇的世界,曾使无数开拓者脑汁绞尽,驻足兴叹。只要数学教师真情投入,激情教学,就能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就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朝气。

呼唤有美感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秀气”。

数学之美,美不胜收。维纳说:“数学实质上是艺术的一种。”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运用审美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数学美感,能唤起良好的情感,因而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十分有趣的,不觉得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役,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问题是我们无论在数学美感的发掘上,还是在数学美感的运用上,都还做得很不够。换句话说,研究“数学教学中数学美感”问题,并在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有着宽广的前景。

呼唤有互动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和气”。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师“和气”一些,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以“和气”之态,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心理、生理、情感、行为、价值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其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才能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学习境界。

呼唤有方法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灵气”。

“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的灵性”,这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数学课堂的灵性,更多的是要靠数学教师“灵气”的感染。这种感染可以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可以是深入浅出的巧妙解答,可以是化难为易的新奇证明,可以是教师“大智若愚”的有意差错,可以是“设置陷阱”的善意为难。

呼唤有趣味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喜气”。

许多人听过数学课之后,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严肃有余,“喜气”不足。其实,只要数学教师稍微留心一下,就能找到许多可以创造“喜气”的情境。给个趣题,讲个故事,做个游戏,甚至“闹个”笑话,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为人师的我,数学课上得“疯疯癫癫”,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深受学生喜爱。记者问我有什么秘诀?我当时也没怎么细想,就说了句:“每课一趣。”今天回想起来,觉得当年的回答还是蛮有道理的。当然,严格地说应该是“每课至少一趣”。

数学学科的情况,其他学科也是有的。老师们,想想你所教的学科是否有“小气”的情况,能否“大气”一些,能否“气”象万千? VAYeCm9ncPBcWSiLkpCv1YhZdn+fJ1tmRos1eBaJ9on56fh/TfTZ32xw6+SwW3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