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篇首语
教育家的“青春性”

当代教育家应当有自己的青春。

教育家的青春是怎样的青春?又应当写在哪里?我们应当重读王蒙先生的“青春万岁”。

记得《青春万岁》里写道: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看到了吗?青春是一幅热烈的画面,壮烈中的理想,枪、机器、汗珠编织成的勇气、忠诚、刻苦,以及那勇往直前的姿态。听到了吗?青春是一声自豪的呼唤,一声声的鼓舞,一声又一声的责任、使命、担当的誓言,还有无比的信心。这就是“青春性”。想到了吗?我们,当今的人民教师,迈向未来的名师,正在成长着的教育家,假若没有这样的“青春性”,就不会回应伟大的时代,也不能为时代作出贡献。教育家的“青春性”,就是时代的抱负、民族的理想,就是青春的活力、生命的创造力,就是当下的行动和不断奔涌的思想力量。看不到,听不到,想不到,亦即不会深刻认知青春的使命,也就称不上名师,更称不上教育家,当然也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当代教育家永远把“青春性”记在心里,扛在自己的肩头,写在一个又一个的行动中。

王蒙先生重读李大钊的《青春》,写下这样的心得:“重读李大钊之《青春》……热泪盈眶。……先知先觉的中国知识分子,高举起青春的大旗,颂少年之中国,歌青春之伟大,办《新青年》之杂志,为古老中国再造重生,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这是从历史、先辈的角度对“青春性”的解读与阐释。王蒙还非常明确地说:“面对李大钊的青春论青春义青春血青春旗帜,在这个给了中国更多机会的时代,面对新的使命,我们该怎样选择,怎样行动呢?”显然,历史的角度,又是现实的角度。

是的,古老的中国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走到今天,一路的青春义青春心青春血,一路的青春旗帜飞扬。当今,世界给了中国更多的机会,从中国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时代和世界赋予“青春性”更多的内涵,“青春性”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实现中国梦,并与世界一起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给中国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机会的祖国也给青春更多的机会,这是时代的嘱托,是未来对青春的期待。“青春性”中又增加了世界进步的责任。青春当然不会让祖国、让当今世界失望。

教育家也应当重读李大钊之《青春》。这时,教育家的“青春性”一定会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自诩,也会有西谚所言的“世有三岁之翁,亦有百岁之童”之哲理。“百岁之童”是对名师、教育家的又一称呼,“童心”总是与“青春性”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童心让名师、教育家永远有想象力,永远有好奇心,永远有创新的冲动和行动。

于漪老师就是具有鲜明而充盈的“青春性”的教育家。“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两句直白的话,却道出了“一辈子”的努力追求。她还说:“教学就是担起一副担子,一头挑着学生的当下,另一头挑着民族的未来。”正因为此,于漪老师的一辈子,正是洋溢着“青春性”的一辈子。于老师,这位全国名师、教育家,永远把青春写在事业中,写在课堂教学中,写在生命的歌唱中。

不用担心青春逝去,因为只要“青春性”在,青春就不老;向青春致敬,就是向“青春性”致敬,向“百岁之童”致敬。“青春性”说到底就是理想、抱负,就是革命性、思想性和创造性。当代教育家,依凭“青春性”飞扬吧! q5jwgGaf0XAadaEvgdEtJ/K4fFh3gPsndK1BamaVo9h40LmYi5JSONvIuyJuBhH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