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个体的愿望能得到满足。当然,还有比较高端的解释。美国的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说: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不掺杂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作为学校的组织单位——班级,师生都想从中获得幸福,那么,作为组织者、协调者、领导者的班主任,该如何打造一个幸福的班级,从而让孩子们经得起困难和挫折,感受到快乐与存在的意义呢?所谓各师各教,每位班主任都有对幸福的理解,追寻幸福的路径也有所不同。
此处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戴维·迈尔斯在著作《他人即地狱》中秉持一个观点:当我们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理解其内心感受,给予其正当需求时,我们就变成了他人的地狱,反之,别人也能成为我们的地狱。当我们处在人际关系的地狱中,心情是不会快乐的,学习、工作根本不会全身心地投入。所以,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在班级里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极其重要,有时甚至比学生的分数还要重要。
那么,怎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我觉得班主任的态度及秉持的理念非常重要。我在建班的第一周,就会帮助学生建立人际圈子,让他们快速地在这个班级里找到自己的圈子,从而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比如,根据同一个小学毕业、同一个姓氏、同一个月份的生日、同一个小组、同一个大组等这些相同点帮助孩子们建立小圈子。圈子建成之后,我秉持的观点就是:咱们就是一家人,从此相亲相爱互不嫌弃。当然,还会请孩子们看电影《帕丁顿熊》,告诉他们,不同的物种都可以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何况是人呢?
除此之外,还会利用课程指导学生之间的交往,如男男交往、男女交往、女女交往。通过“把女孩惯成神”“传女不传男”“女孩是拿来呵护的”“做个善解人意的女孩”等生命课程,教会了学生如何正确交往,班级人际关系非常和谐,没有霸凌行为,学生的幸福感就提升了。
当然,除了生生关系,还要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觉得这个并不难。其实,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老师能看见他身上的亮点,懂得他的需要,不随意指责他,不轻言放弃他,学生就很满足,并且对老师有依赖感。真心换真情,这话没错。作为班主任,只要你真心爱学生,不附加任何条件地爱学生,学生一定会爱你的。比如,我对学生说:你考试考差了,我确实很失落,但不会因此而少爱你一点。当老师的爱除去了功利,师生关系就会很融洽。至于班主任如何跟科任教师处好关系,我觉得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必须大气,要吃得了亏,把管理做好,多体谅科任教师,甚至帮他们一些小忙。我相信,这个关系是很好理顺的。一个班级,只要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幸福指数一定会很高。
玩可以说是学生的天性。现在应试教育压力大,学生很容易厌学,尤其是家庭教育很不到位的学生,心里就只想着玩。但是不让他玩吧,他也不学,怎么办?只能一边带着孩子玩,一边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我是很喜欢带着孩子玩的。我一直认为,班主任工作就是一个成年人带着一群孩子过日子。日子过好了,心情就好了,幸福也就来了。
去年,在元旦前一天,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孩子们带着家长、弟弟、妹妹浩浩荡荡地开往润东农庄,开展“雅墨10班烧烤活动”。
孩子们的开心真的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有个叫温厚的孩子,性格非常古怪,整个人看起来非常颓废。组织烧烤活动之初,他很不屑地说:“我不去!”我笑着说:“尊重你的想法,我不强求。”私下我又找他的好朋友去当说客,目的当然是要他去。然后,我又跟他父亲沟通,说家长最好也陪着,趁这个机会把孩子心中的刺给拔掉。当然,工作都做通了。烧烤那天,温厚去了,并且还带了他的妹妹跟母亲。烧烤的时候,他可勤快了,既帮妹妹烤,又给我烤了一个鸡腿、一根玉米。自那以后,颓废的温厚变了,变得积极阳光,更加上进。虽然他的成绩还在原地打转,但至少心态和性格已经朝向好的方面发展,这让我们都看到了希望。烧烤活动结束后,雅墨10班的生生关系空前和谐。这个学期的第四周,我还准备在光明中学食堂搞一次包饺子活动。孩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在饺子宴上露一手。雅墨10班的小钟钟,甚至要请他爷爷来做技术指导。
除了这些活动外,我还将活动办到学生家里去。比如,我要去家访了,但不是一个人去,而是带一些表现好、跟被访学生关系特别亲密的同学去。所谓家访,就是在这个同学家里,包饺子,唱会歌,说会话,最后带他们去超市逛逛,买点小零食。同学们非常开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就在这样的接触中变得越发密切。
我为什么要精心打造这样的小组呢?一是建立官方圈子,避免一些学生拉小圈子。只要孩子们在官方圈子里找到了归属感,他就不会轻易去那些消极的小圈子扎根了。二是让孩子们感到新奇,有事可做。当孩子们有事可做的时候,他就不会轻易去违规。所谓“无事生非,闲人惹事”,正是因为有些孩子既不爱学习,又无事可做,当然就去违规。孩子们违规,老师生气,他们自己也沮丧,严重的还会投诉到家长那里去。有些家长说教之后还要暴揍孩子,孩子就更加难过了。所以,建立一些官方圈子,让孩子们积极做事,他们违规的概率便小,幸福感就很强。
那怎么来打造这个有品位的小组呢?
第一,按照成绩“优良中差”异质分组。当然,必须做到几个平衡。比如性别的平衡,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也要考虑性格的平衡,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尖锐,他最好到包容度比较强的小组。最后,也会考虑孩子之间的契合度。比如,有些孩子之间有些小疙瘩,虽然没有大的矛盾,但处在一个小组,并且几年不变,确实心塞,从人性的角度必须考虑这一点。
第二,确定组长。确定组长也是有讲究的:一是尽可能是中等生;二是性格比较外向;三是组织能力相对比较强;四是愿意为集体付出;五是有较强的表现欲。这是理想状态,真实的情况是很多孩子并不完全具备这五个特点,不过没关系,只要具备其中一两点就行,其余的都是可以培养的。
第三,取组名。我要求所取组名中必须有一个字是组长名字里的字,这可以体现组长的权威性,同时也告诉组长,从今以后,这个组就是你的了,搞好搞坏,都是你一肩承担。这样一来,组长就很尽力,这是他自己的组,搞坏了太没面子。组名取好了,还必须挖掘这个组名的内涵,且必须与整个小组提倡的精神相契合。说实话,难度是有的,但是孩子们做得很开心。
第四,诸如制定组规,找组歌,定组花,设计组徽。学习之余,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都洋溢着笑意。
第五,设计小组造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势,每年照一张,姿势必须一样,今后十年同学会见面,各小组仍然按这个姿势照相。想想这个场景,孩子们是不是很开心?
小组建设当然不是短时期的,而是长达三年的持续性建设,主要是以“晒”的方式将小组文化展示出来。根据以往的经验,小组建设的过程中,各组员都捆绑在一起,感情逐日加深,幸福感逐渐增强。
班级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来做班级的主人。只有学生自己来做班级的主人,每天都有事情做,他才会找到归属感,不会轻易把自己边缘化,就会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从中找到幸福感。那么,如何才能把每个孩子都拉到班级管理中来呢?
我主要采用岗位管理的方式。也就是说,把班级中的各项事务划分成很多小块,先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岗位,多余的就由学生竞聘,聘多聘少,看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每个岗位都配有岗位工资,并与每学期的德育考核以及评三好、星级学生挂钩。学生为了多得岗位工资,会费尽心思开发很多新的岗位。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人人有岗位,个个有事做。当他们有事可做的时候,班级违纪事件就减少了,班主任也会轻松很多。最关键的是,每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了归宿感和成就感,幸福感自然也就来了。幸福是什么?除了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外,还会让他人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说起班级文化,很多老师总是会把着眼点放在教室的布置上。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简单、朴素、干净、温馨即可,不宜搞得花里胡哨。尤其是中学生的教室,更多地要体现出理性、简单、雅致的文化品位来。因此,不管你怎么布置,教室还是教室,不能完全凸显出班级文化,学生最多就是觉得自己的教室干净、漂亮而已。显性文化不可不做,但不能只做它,最重要的是班级隐性文化的建设。而且,这种隐性文化一定是别的班没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就如雅墨10班,我就不想做成跟以前带的“一心走路”班一样的文化。我问孩子们:“以前‘一心走路’班的核心文化是‘静文化’,你们还做这种文化吗?”孩子们竟然回答道:“我们是雅墨10班啊!”对啊,我们是雅墨10班,怎么能拾人牙慧呢?我们需要做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人无我有,独一无二!雅墨10班班名的含义:雅,可以理解为文雅、优雅、儒雅、雅量等。词典释义:正规、标准的,美好高尚、不粗俗的。“雅”字,似乎涵盖了所有美好的事物。“墨”字的释义,通常都和读书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写字要用到墨,印刷书本要用到墨。“墨”代表有知识,有智慧,有文采。雅墨,意味着咱们10班就好比一幅淡雅、深远、悠长的水墨画。
根据这个班级的特点,我给雅墨10班植入了一种成长理念:建设一个格调高雅的班级,让每个孩子都朝向美好!所以,班级核心文化就应该围绕“高雅”二字来做文章。于是,我与孩子们一起打造了雅墨10班的“雅文化”。
第一,为“雅文化”制造舆论。我跟孩子们说:“既然我们的班级叫雅墨10班,班级成长理念的关键词是高雅、美好,就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是什么呢?我觉得叫‘雅文化’最好,重点在‘雅’字上面做文章。”
第二,提炼出“雅文化”的关键词:文雅、优雅、儒雅、典雅、高雅。具体要求是:男生要文雅,女生要优雅,男老师要儒雅,女老师要典雅,整个班级要高雅。
第三,敲定“雅”的核心素养。
文雅:谦虚、有礼、大气、幽默、有责任感、尊重女性。
优雅:善良、美丽、勤奋、健康、有见识、善解人意。
儒雅:博学、有礼、风趣、阳光、有风度。
典雅:知性、美丽、善良、乐观、庄重、有学养、情绪稳定。
高雅:高尚、不俗、积极、上进、和谐、温馨。
第四,制定修炼措施。不管多么高大上的理念,如果不执行,都是纸上谈兵。因此,班主任的想法一旦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就要及时制定措施,将其落到实处。最重要的不是纠结行不行,而是立即执行。任何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可行性究竟有多大。所谓成人之中做事,做事之中成人,孩子们只有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才会找到真正的幸福感。
打造幸福班级的路径实在很多,不再赘述。我最后想说一句:不管班主任拥有多少治班技巧,如果看不见学生生命体中的亮色,不对学生的需要做出回应,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学生都不会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