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内在规定

我们已经了解了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知道教学目标的叙写要依据课程标准,以及依据课程标准所传递给我们的极其重要的信息:大概念。下面我们进一步探讨学习内容的类型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叙写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其实内在规定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并进而影响到教法的选择。教学目标是建立在学习内容基础上的,并且受制于内容,教学内容不清晰,教学目标也写不好。比如说,我设定一个目标“学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含义”,这个目标就包含着“光合作用”这个学习内容,“光合作用”这个学习内容规定了教学目标只能是“理解”。

学校一般都会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而后根据学习内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既然学习内容这么重要,那么学习内容有哪些呢?对于学习内容,按照性质来分的话,一般可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这三个领域。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这三个领域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1.知识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指贮存在学习者头脑中的信息,也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些事物或事情。比如,通过这十一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习的规律,知道了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你把这些信息都贮存在头脑中,这些信息就是知识。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写在书本上的或者存在语音节目里的那些信息,都不能被称为知识,只有这些信息钻到你的脑海里,变成你头脑里的一部分,这才是知识。知识不是在天上飘着的东西,知识并不外在于你的头脑而独立存在。人类认识到知识是每个人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的,这是一个认识上的巨大革命,导致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彻底分开。

那么,知识有哪些呢?知识分类学说有不少,这里提供给大家的是美国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罗米索斯基的分类,他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再细分的话,事实性知识主要包括两类:

(1)事实。知道物体、事件、人或名称的信息。

(2)程序。知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做什么。

概念性知识主要包括两类:

(1)概念。知道对某一特定事例所下的定义。

(2)原理。知道解释或预测某些现象的规则和原理。

按照罗米索斯基的分类法,就可以把知识分为四种:事实、程序、概念和原理。这么分类对教学目标叙写有什么帮助呢?

一般来说,对于事实性知识中的“事实”,教学目标设定在“知道”层次上,比如说,“新冠病毒在2020年初爆发”,这是一条事实性知识,“知道”即可;事实性知识中的“程序”,不仅要“知道”,而且最好还能通过练习达到“应用”水平,比如“新冠病毒疫情下如何洗手”,这是一条程序知识,知道了还要应用;概念性知识是那些需要“理解”的知识,比如“什么是病毒”,这是一个概念,需要正确理解;而“新冠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这是一个“原理”,对于原理,光理解还不够,还要能“应用”,因为学习某种原理,应着眼于“迁移”,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技能

我们习惯将技能与知识摆在一起说,合起来称为“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所以称为“基础”或“基本”,是强调能力、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这个“基”,因为中小学教育又被称为“基础教育”,强调“筑基”也是理所当然的。一些人认为中国教育基础扎实,说的也是这个双基。

知识和技能常常摆在一起,还有个原因是知识和技能两者紧密相连。你想学某项技能,一定要先知道某些知识,比如学游泳这项技能,教师一定要先讲讲动作要领之类的知识,尤其是事实性知识中的“程序”知识,然后再开始练习;而你要学习某些知识,也应具备听和读的技能,否则也学不好知识。

什么是技能呢?简单地说,技能是指个体做出的动作和反应。我们一般把技能分为三类:动作技能,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容易观察到的技能;认知技能,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难以观察到的技能,比如逻辑思维、解题、写作之类的动作和反应;还有第三类,是交互技能或者称为人际技能,也就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技能,这类技能是综合性很强的技能,既有清晰的可被观察到的动作和反应,也有不容易被观察到的一面。

根据技能的具体内容,我们来确定技能目标。一般技能类的目标是这么写的:

(1)模仿——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2)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3.情感

什么是情感。笼统地说,那些智力或认知以外的人类活动都属于“情感”,用我们教育界的行话来说就是“非智力因素”。对于情感的种类,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情感领域的目标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十分复杂,难以精确界定,而且目前还没有被大家所公认的解释,所以我国课程方案中虽然提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是争议比较大,操作上也比较困难。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内容十分丰富,同样举不胜举。比如“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作为一个更为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内容就更多了,你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十二个,这仅仅是“核心”价值观,还有非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那就又不胜枚举了。

从横向上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感领域的完整画面。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感发展连续体,最底层的是“情感”,然后提升到“态度”,最后才能到达“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别对应着以下三个水平,“情感”对应着“感觉”水平,完全没有认知的成分;“态度”对应着“认同”水平,需要一定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对应着“内化”水平,认知水平相应的更高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纯粹的感性认识,属于情感层面;认同“井绳有害”,属于态度层面;心中坚信“井绳是个坏东西”,则属于价值观层面了。

关于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情感)对教学目标的内在规定性就讲到这里。你要知道,教学是有内容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而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就影响到教法的选择,教知识、技能和情感,显然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本书讨论的教学设计,将主要集中在内容最为丰富的知识领域。 TvoTVUIlNgK1vVu2H98R1aWmcaPFP22xmJEeVE6jzopeGYg/GLexQ9tMgeYK5lp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