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轻松说话加手势,慢条斯理治口吃
——口吃问题的咨询

案例介绍

三年级的大成异常烦恼,老师问的问题都能回答,但从不敢举手——因为口吃,想好了的答案,一站起来就卡壳,有时憋得满脸通红,直咂嘴、咽唾沬(其实没有口水),同学们老笑话他;后来他发现只要伸一下脑袋,症状就减轻了,可是他妈妈说那是怪动作。我告诉他不妨在回答问题及稍感紧张时加入手势动作和体态语言,后来回馈是没问题了。

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口吃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5%,大约一半的口吃儿童,是在5岁以前发病的。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也最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在幼儿期不纠正,有时口吃可伴随终生。

口吃儿童有的还伴有挤眼、唇颔颤抖、歪脖子、摇头等动作。口吃儿童会为口吃而痛苦,往往回避集体,少言寡语,变得孤僻、胆怯、自卑;有时易于激动、情绪不稳、敏感、恐惧、焦虑,也有睡眠不佳或食欲不振的。口吃影响儿童的人际关系,也可能产生学习困难,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发展。

一、儿童口吃的原因

儿童由于环境压力使情绪过度紧张以至声带处于紧张状态,儿童试图挣扎解脱便会口吃,所以归根结底口吃也属于情绪问题。当儿童感到害怕、紧张、焦虑、担心时,往往就会口吃。有的儿童由于性格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与生人、自己害怕的人讲话时,十分紧张,言语表达就不太流利;这时,如果受到对方或他人的挖苦、嘲笑,就会更加紧张,说话时压力很大,可能会失去信心而发生口吃。如此反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不流利的言语习惯就会在孩子身上固定下来,从而造成口吃。

儿童受到惊吓、严厉的训斥或惩罚以及突然而强烈的精神打击,如父母去世、离异,或遭遇环境改变,如儿童入学后对众多陌生人说话,会产生胆怯和紧张的情绪,说话时就会结结巴巴,时间久了也会形成口吃。另外,儿童学说话时,由于发音器官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可能出现暂时的口吃,这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长和老师用过于严厉的方法来对待儿童的口吃,过分注意和纠正儿童的口吃,或者指责批评,或者模仿讥笑,会使儿童更加紧张、焦虑,反而还起了强化作用,造成真正的口吃。

语言是从通过模仿学习得来的,故有人认为口吃是一种学习获得行为——“习得学说”。张未报告在577例口吃者中模仿致病者占77.5%。杨宗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如果一个错误的发音习惯在大脑皮层形成,讲话人就始终摆脱不了,这时需要有意识地模仿别人正确的发音,更换发音控制的中枢,放弃错误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语言条件反射。”这个理论实际上也是继承了“习得学说”。因此,儿童的父母或周围的人有口吃,当儿童学习语言时,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而受影响。

另外,父母强迫左利手儿童改用右手时,往往也导致儿童发生口吃。

造成儿童口吃的因素还有可能是遗传,支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证据是口吃患者男性比女性高以及家族口吃的出现率偏高。双亲患有口吃,孩子的口吃出现率为60%;父母之一患有口吃,孩子的口吃出现率为40%。国内报道有家族史的口吃儿童占20.1%。这说明口吃和机体的本质有密切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口吃者皮质绝对血流量下降,在数个区域血流不对称,其中包括涉及语言的区域。国内有研究发现,口吃是儿童智力水平偏低的表现。儿童患了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红热或大脑外伤以后,大脑功能受到损伤,容易产生口吃,时间长了便形成习惯,这说明口吃者存在脑功能异常。

统计表明,学龄儿童真正患口吃的只有1%~4%,其中80%的儿童不经治疗会自发痊愈。口吃延续到青春期、成年期的只有1%。9岁以后的儿童很少出现口吃现象。男孩的口吃比女孩几乎多4倍。

二、儿童口吃的诊断

口吃是语言障碍的一种。语言诊断的过程是为了确认异常存在与否,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障碍的性质,选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对口吃儿童的诊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所需资料。

(1)儿童个案史的资料。收集儿童的成长过程、家族史、健康状况、学业成就、社会能力、语言环境的有关资料,如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曾出现过口吃患者、其父母是否患有口吃、儿童是否曾患病而导致脑损伤、儿童是否曾是左手使用者等,以便充分掌握导致儿童口吃的资料,为未来进行矫治提供依据。

(2)生理检查。检查儿童的听力、发音器官、呼吸器官等的发育情况,必要时做脑神经生理检查,以确定口吃是否由生理原因造成。

(3)儿童的表现。口吃的基本表现包括:说话时经常重复音节或单词、拖长;经常出现间断而打断说话的节律,可随环境变化(如当情绪激动不安、当众发言、回答老师问题时)加重;经常使用较少的词句,避免使用难词或用简单的替换难词;讲话时常伴有面红耳赤、伸颈昂头、挤眼、摇头等面部和身体动作,只有当他想说的话说出来以后才会放松;大多数口吃者在唱歌、朗读、做游戏、学外语、自言自语时并不口吃,在有掩蔽效应时也不口吃。

(4)情绪方面的状况。与正常人相比,口吃患者存在更多焦虑、抑郁的情绪。口吃儿童在学校中常成为被嘲笑和被欺负的对象,多不能参加学校内的各项活动,特别是需要在别人面前用语言表达的活动。因此,口吃儿童缺乏自信,孤独,易产生被抛弃感,易产生抑郁的情绪。采用心理测验、访谈、行为观察分析的方法了解儿童的情绪,有助于对儿童口吃进行诊断与矫治。

三、儿童口吃问题的矫治策略

由于口吃是心因性疾病,所以对口吃的正确矫治应从心理治疗入手,着重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然而,对于一时的口吃现象是不需要治疗的,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智力发展,口吃可以自愈。但是,父母千万不能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否则口吃现象就会发展成口吃病。如果孩子口吃与其内向、自卑、怯懦的性格有关,就要从优化孩子的性格入手,同时要注意当孩子表现出语言不清时,不要太在意,更不要挖苦、讽刺。如果孩子口吃是由于年龄太小(幼儿园阶段)、言语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所致,不要忙于纠正孩子,更不要反复打断孩子的说话,可以让孩子重说。与处于这种情况的孩子讲话时,不妨说得慢一点,尽量说短句子。

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内容合适的语言,如儿童故事、儿歌等,听熟后,让孩子跟着一起讲,一起念。父母一定要耐心地多与孩子交谈,说话时速度略慢,边说边问,引导孩子答话。如孩子一时不愿回答,不必勉强。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就应给予鼓励和奖励。总之,要让孩子在不注意自己有口吃缺点时,自然而然地回答问题,使孩子说话时没有心理压力。

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口吃孩子经常同说话流畅的同伴们一起玩。同时,要设法教育小同伴们不要嘲笑口吃的孩子。家长应告诉孩子,矫正口吃需要有个较长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略有反复是正常的,绝不可恢心。矫正口吃,关键在于要有信心和恒心。

对儿童的口吃问题,父母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纠正。

◎书写矫正法。国外有人发现,患口吃的人写字时大多非常潦草,龙飞凤舞;而如果让他们经常练习一笔一画地写字,对矫正口吃有一定效果。

◎发音法。口吃者讲话有个坏习惯,即过重、过快、过急。发音法就是针对口吃者的不良习惯,强调说话要轻柔、缓慢。

◎呼吸法。口吃者在发生口吃现象时,会感到气停滞不动了。这是由于紧张引起的呼吸混乱,呼吸法既有利于放松又有利于正确运气。

◎松弛法。多数口吃者并不是讲话都口吃,而是有时口吃有时不口吃。他们在紧张时就口吃,不紧张时就不口吃。为了使口吃者在紧张时会放松就要让其学会松弛法。

◎暗示法。暗示对人的影响很大,负面暗示会给人带来不良后果,正面暗示会使口吃者对口吃的害怕心理消失,给人带来良好结果。

◎催眠法。对有些孩子进行催眠治疗,在催眠中进行暗示使其口吃现象消失。

◎通道代偿法。要求口吃孩子讲话时配合适当的手势,通过胳膊和手的运动通道释放能量,从而达到平和讲话的目的。

◎适应性训练。让儿童在自然环境和程度不同的恐惧情形下练习讲话。例如,让他先与朋友、熟人说话,开始时对话的人少一些,然后逐渐增多,最后引导他与陌生人对话。可先单独向他提问题,若儿童能顺利回答时,要立即给予表扬;进而老师在课堂上向他提问,鼓励他回答。这个步骤是让儿童自己体验在各种情境中讲话,但必须循序,逐渐加大难度,让口吃儿童慢慢适应。

◎对症训练。针对儿童口吃时伴有的某种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训练。例如,儿童在口吃时有歪脖子或低头的毛病,就要求他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正着脖子或者抬起头来说话,只要他能做到这点就给予表扬或奖励,通过多次训练使这种正常的行为固定下来。

◎说话练习。家长和教师与口吃儿童对话时态度要平静,速度要慢,发音要清楚,让他能逐字逐句地慢慢模仿并说出来。在儿童讲话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儿童讲话,也不要做任何动作和表情,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有些儿童口吃是因为感到某个字词发音困难,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多练习这些字词的发音。另外,有学者认为口吃儿童在练习时可以换一种语言习惯或语言形式来讲话。例如,以说方言为主的孩子可以改说普通话,也可以方言和普通话夹杂着讲,意思虽然一样,但其发音和用词不同了,往往可以避免口吃,久而久之,使用方言的口吃现象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朗读训练。口吃从表现上来看,是词与词之间失掉了联系。因此,可让口吃儿童进行无他人在场的朗读练习。一篇文章反复朗读,直到读熟为止。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他们连贯、流畅的说话能力。 tbIh8jqdfQ3LR/znEEdXca7T+A8PYyUncxEziIbVB4gMFXRCeomANi2UbfBmo8A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