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批评也能变得如此优美

晚上,寂静得很。

品读毕淑敏老师的一篇文章《批评孩子也可以低调奢华有内涵》,文章开头讲了韩国古书里的一个小故事。

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

农夫看了看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干嘛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

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由此想到人,想到孩子,想到青年。

……

对照那个对牛的心理体贴入微的农夫,世上做成人、做领导、做有权评判他人的人,是不是经常在表扬或批评的瞬间,忽略了一份对心灵的抚慰?

父母常常以为小孩子是没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随意地大声呵斥他们,为了一点小小的过错,唠叨不止。

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全然不理会小小的孩子是否承受得了。以为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越说明对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越能够起举一反三的效力。

这样的父母,实在是想错了。

……

孩子和年轻人的皮肤与心灵,更为精巧细腻。他们自我修复的能力还不够顽强,如果伤害太深,会留下终身难复的印迹,每到阴雨天便会阵阵作痛。遗下的疤痕,侵犯人生的光彩与美丽。

山野中的一个农夫,对他的牛,都倾注了那样淳厚的爱心。人比牛更加敏感。因此,无论表扬还是批评,让我们学会附在耳边,轻轻地说……

我陷入了沉思,回忆起对于自己的孩子,曾经犯了多少错误啊。

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兴冲冲地把他的作业拿给我看,我想,他肯定是要等待我的表扬,但是我却当着他妈妈的面,大声地说:“写得这么差,重新写!”甚至我还把他用握不稳笔的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的作业撕掉了!记得孩子哭着开始了他重写作业的艰难旅程。

我不知道孩子是否还记得这一幕,他现在上大学了,从来没与我提起过。但是,我却永远记得,有时回想起来,心都在颤抖。从我孩子成长的历程中,我能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我那次的冲动、错误的行为,对他的成长是多么的不利。他有时的胆怯,有时的反抗,有时的焦虑,有时的自卑……都与那次冲突是有关的。

说句实话,像这样的场景发生过不少次。现在,当孩子与我交流时,我都不敢正视他。我知道我做错了好多事。彼时,我为什么不能沉住气,小心翼翼地与孩子沟通交往呢?

后来,我又读到丰子恺先生回忆自己老师李叔同先生的文章,文章中李叔同先生对待学生的做法,让我感动不已。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看不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吐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吧”。出来的人都脸上发红。

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李先生做教师,以身作则,不多讲话,使学生衷心感动,自然诚服。他话很少,说时总是和颜悦色的。但学生非常怕他,敬爱他。李先生的教育是“爸爸的教育”。

读完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我想到了自己。做老师时,我也做错了好多事。比如:当着全班同学会大发雷霆,有时还会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一个学生,恨不得把他的缺点、错误全部挖掘出来;有的学生破坏了一件公物,便不依不饶;有的学生闹矛盾,便不分青红皂白把两人狠狠批评一顿,甚至要求回家反思;等等。当时为什么不等一等,问清楚事情的各种理由,弄明白矛盾背后的原因呢?虽然我的学生们都依顺了我的管理,遵从了我的处理意见,但是,现在想来,我是多么的愚蠢。

人都是在犯错误当中长大的,我那时为什么会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呢?美国当代名师莎伦·德雷珀说:“犯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心理学家盖耶说:“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允许错误存在,实际上是给予学生自主处理新问题,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进行辨别、分析、判断、推理的机会。

允许学生出错,容忍学生出错,就是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的人格。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可怕的不是孩子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我曾经犯过多大的错误啊!

之于我的孩子,我的学生们,我感觉对不起他们。虽然他们现在都发展得很好,也很尊敬我,但我的一些不符合规律、随意的行为曾经伤害过他们啊。

幸运的是,现在,我变了。我由原先的大声说话变得轻声细语,让他们感觉到我在与他们平等对话;由原先的当众批评变成个别交流,给他们留一条自我改正的通道;由原先的咄咄逼人、居高临下变得宽容和善,等等孩子们,给他们一次辨别、判断,甚至创新的机会。

我认为,孩子表现得难以管教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它是一种觉醒,是对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对学校严格死板教育体系的抵触,是对自由、民主、个性、诚信、人文和理性等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生态环境的呼唤。

因此,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正是我们大人自己。一名家长,一名教师,面对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的成长仅有强烈、主动的愿望和诉求还不行,更关键的是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遭遇阻碍后,能够自觉地审视自己的主观和偏见,重建教育观念,重构自我成长的方式。

我要说一句话,家庭并不一定就都是温暖的港湾,学校也不一定就是教育的圣地,有时它们是会伤人的。这种伤害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今天,我在反思自己。这就是我的观念和行为遭遇孩子抵抗(这种抵抗有时是无声的)后的切身体察,这是一种对过去教育手段的虔诚的忏悔,是一种对人性和人的生命困境的深刻的同情。

所有做父母的可能都能回忆起这样一种场景:当你的孩子被你管教训斥以后,孩子会抹干眼泪,主动走近自己,表现出对父母的爱,而此时,才是最佳教育机会。

我们做教师的和做家长的,应该时刻记住:永远用理解的目光看待孩子的各种行为,关注他行为背后的思维、观念与故事,甚至有必要追溯到他的童年生活和生命背景去寻找教育的机会。

您对孩子的错误的一次宽容,也许会成就孩子今后的美好人生;您轻声细语的批评、举止文明的劝诫、等待与倾听的姿态,会变成孩子成长的基石、成功的支点。 uAfy+3dVqdfxVEKFFNvAYugciBpNmeHO8nwcdiahQCLRcbXMshAgtoPXPidQD/u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