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节
儿童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

儿童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促进每个孩子心智健康成长,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使之不断成长、成熟;二是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心理困扰。每个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心理老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下面的案例是讲述一个胆怯害羞的孩子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怎样战胜社交焦虑的。

给她一个机会

一个怯弱的女孩在班主任的辅导下变得自信,毕业后,她心怀感激地给班主任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景老师:

您好!

您还记得我吗?3年前,在您班上有一个怯懦的女孩,她,常常一张嘴就脸红,常常掉泪,常常躲在人后,那就是我——王鸿。告诉您吧,我现在变了,胆子大了,课堂上,我能大胆地举手发言,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校会上,我站在全校同学面前表演,虽然紧张得直发抖,但我坚持下来了,并获得了热烈的掌声。这一切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导。谢谢您,老师。

还记得那次课上,您让我们表演课本剧,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表演,我像往常一样低着头不敢举手,虽然我也非常想演一演,可是我害怕。这时,我听到一个声音:“给王鸿一个机会好吗?”我愣住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终于站到了教室前面,我的表演并不理想,但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正是你们的鼓励给了我自信。从那以后,我的胆子渐渐大了,同学们也愿意与我一起玩了,大家都说我变得开朗了,爱说爱笑了,我的学习成绩有了进步,爸爸妈妈的笑容越来越多,我心里真高兴!

老师,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小学,但您的教导我会牢记,您那鼓励的话语会激励着我,相信我,我一定会做得更棒的。

学生 王鸿

上课害怕发言,往往是许多胆怯害羞孩子的典型行为,长此以往,会加重孩子的自卑。班主任注意到了王鸿的退缩和胆怯,为王鸿提供了一个机会,“给王鸿一个机会好吗?”这句话震撼了孩子的心灵,这次机会成了王鸿心态改变的一个转机。教育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景老师抓住了这个契机,无意中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理辅导,缓解了王鸿的胆怯害羞。其实景老师无意之中就运用了心理辅导的方法帮助了王鸿同学。

心理辅导的概念

“辅导”一词,在英文里对应的术语是“guidance”,有引导、辅助别人的意思。教育心理学专家张春兴对辅导的定义是:辅导是一个教育的历程,在辅导历程中,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能,协助受辅者了解自己,认识世界,根据其自身条件(如能力、兴趣、经验、需求等),建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并使之在教育、职业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发展上,能充分展现其性向,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活适应。

张春兴指出辅导有四个特征:其一,辅导是连续不断的历程,人的一生任何阶段均需辅导;其二,辅导是合作和民主式的协助,根据受辅者的需求而辅导,而非强迫式的指导;其三,辅导重视个别差异,旨在配合个人条件,辅其自主,导其自立;其四,辅导的目标是个人与社会兼顾,期使个体在发展中既利于己,也利于人。

另一个与辅导相关的术语叫“counseling”,一般译作“咨询”,但也有的译作“辅导”,有时两者混用。对于咨询有两种界定:

一种是将咨询视为辅导的历程,基本含义同上。

另一种将咨询视为心理治疗过程,即咨询是一个再教育或习惯矫治的历程。在此历程中,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运用其专业知能,对生活适应困难或心理失常者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之改正不良习惯,重建人格,从而恢复其健康的人生。

根据学校教育的目标,学校心理辅导可以界定如下: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临床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心理辅导课程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这个表述有以下几点含义: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学校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通过他助、互助,培养其自助能力。

3.学校心理辅导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方法和技术,它不是一种带有指示性的说教,而是耐心细致的聆听和诱导;它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和服务。

4.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应该由教师承担。当然,不同的教师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全面承担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计划的实施,对学生(有时也对教师)进行心理服务工作,包括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心理问题转介等。而班主任主要是承担面向班级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如,学习困扰、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以及青春期适应问题等。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种心理服务模式。其共同点在于:其一,都是帮助当事人解决心理问题,使当事人获得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其二,都需要在受助者与助人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其三,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基本相同。因此,许多学者建议,把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看成是一条线上的不同点,是连续的,而不是割裂的,其间的差异是呈程度的,而非本质的。

这三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服务功能、干预方法的侧重点,以及服务人员等方面。心理治疗是以心理疾病患者为对象,经由精神医学的治疗计划,达到治愈的目的,主要由精神病医生和临床心理医生来承担。心理咨询是以心理障碍者为对象,主要由临床心理医生和其他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来承担。心理辅导是以一般正常人为对象(在学校里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主要由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和班主任承担。当然,这三者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承担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有时也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有时在处理个案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心理咨询者的角色。

儿童健康心理发展目标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都在关注21世纪的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研制的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如下(表1-2):

表1-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有学者梳理了国际上29个核心素养的框架,整合了18个条目如下(表1-3)

表1-3 21世纪核心素养

以上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对于我们讨论儿童健康心理发展目标富有启发。其中都含有心理素养的内容。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理性思维、审美情趣等都是心理素养的成分。21世纪核心素养里,五个领域之中,其中高阶认知、个人成长和社会性发展三个领域均为心理素养,可见学生的心理素养在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完整的生命应该是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和谐,是在社会、自然、自我之中获得养料和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生命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的关系和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心智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个体与自我、与他人、与环境的三种和谐关系上。具体表现在:

(一)帮助儿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促进其积极的自我发展

自我是个体内心和谐的基础、人格发展的核心,它是个体生命历程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人因为有了自我,才会觉得自己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体。而正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才会构成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自我认同感较好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体验到较强的自尊和自信,热爱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而自我认同感较差的学生,常常会体验到自卑与沮丧,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被人排斥,对于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模糊,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因此,辅导旨在帮助学生从朦胧的自我走向理性的自我和同一的自我。实践告诉我们,人对生命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内心的自我信念,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个体,往往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积极的自我意识与信念。

(二)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关怀、尊重与合群

帮助学生与同伴、父母、教师,以及其他周边的人群和谐相处。与人和谐相处是一种人生智慧,最近,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精神科医生罗伯特·瓦尔丁格教授公布了一项“人生全程心理健康研究”成果,这个报告开始于1940年,对哈佛精英的个案和波士顿男孩个案追踪了75年,他们要研究的是,美好生活最重要的个人因素是什么?报告还引入最近调查:询问1980—2000年出生的年轻人,人生的目标是什么。80%的调查者回答是“富有”,50%的人回答是“成名”。而他们的重要研究结论恰恰相反,美好生活最重要的因素并非富有和成就,而是良好的身心,温暖、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三)帮助儿童积极适应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学会学习是儿童青少年生命历程中一项主要的历史使命,儿童青少年学习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升学,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这是孩子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然而功利主义教育使得儿童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发生了偏离,在“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口号的鼓动下,孩子的课业负担日趋加重、学业压力日趋加重,乃至孩子的学习焦虑、厌学、退避等心理困惑越来越多,孩子的学习热情与潜能受到压抑。从更长远的意义来思考,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潜能、创新能力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四)帮助儿童学会情绪调节和积极应对,提高抗挫折能力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其中情绪是连接的纽带,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困难与挫折的经历是学生成长中的财富,积极的应对方式、抗逆力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心理品质与生活态度,可以帮助学生走向成熟。

(五)帮助儿童关心社会、热爱大自然,培养责任心

人的发展是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个性发展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无政府主义的。个性发展是与社会性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由一个个个体组成,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进步、安定、有序的基础。只有在安定、有序、公正的社会里,才有个性的自由和发展。我们不能设想在一个混乱的、无序的和充满恐怖的社会里还有什么个性发展!因此,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的人。人在承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得到了升华。

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自然界养育着人类的生命,人的生命与自然息息共生。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指理解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进而理解个体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懂得关心人类的危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帮助儿童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一)帮助儿童解决自我发展的困扰

目前许多资料表明,升学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下,他们对于学校课程缺乏热情,厌学情绪滋长,并且感到自己没有价值,对自己没有自信。学生许多情绪和行为问题,其根由就来自消极的自我意识。

儿童常见的自我发展困扰包括:自卑心理、任性、依附心理和性别角色学习。

自卑常常是学生学业挫折、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的内在心理原因,是一种自我认同危机。分析学生自卑心理的由来,解决学生的自卑心理,是帮助学生自我探索、增长自助能力的重要一环。

任性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行我素。任性对于儿童心智健康成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影响其同伴交往,在班级里往往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许多行为问题,影响其社会化进程。因此,班主任对于任性孩子的辅导,实际上是对其情商的培养。

具有依赖心理的儿童,常常会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它是一种附属内驱力,常常是低年级儿童遵从老师和家长的动力。随着年龄增长,附属内驱力会越来越弱,逐渐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所替代,使儿童变得积极主动。但也有少数儿童依附心理反而越来越重,这就使其增加了许多沉重的心理负担,抑制了儿童的主体能动性。

性别角色学习往往是家长和教师容易疏忽的一个问题,性别角色学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任务。儿童社会化过程要求赋予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性别角色和气质: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大众传媒的多元化使性别角色的界线变得模糊。青少年时期的性别角色错位往往源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性别角色辅导就是要确立男孩和女孩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和接纳,培养各自性别相应的气质。

(二)培养儿童健康的情绪

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显著标志,现代脑科学研究进展表明,情绪健康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还有益于智力活动和潜能开发。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儿童学习、交往,提高参加各种活动的效率。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是处理学生的情绪健康问题。

儿童常见的情绪问题有分离性焦虑、恐惧心理、嫉妒心理和易怒情绪等。

儿童面临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压力,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而儿童的焦虑情绪常常不被教师和家长注意,更得不到相应的辅导。这可能是由于害怕和焦虑情绪的很多症状不容易被发现,另外,焦虑也不像行为问题那样会给班级和同学带来明显的损害。儿童常见的焦虑情绪有分离性焦虑和恐惧等。分离性焦虑是指儿童会对与父母分离或者离开家,产生与其年龄发展不适应、过度的焦虑。有分离焦虑的幼儿会经常表现出对于父母关注的过度需要,比如缠着父母或者寸步不离,晚上要睡到父母的床上。大些的孩子会觉得很难白天一个人待在房子里、很难独自在家睡觉、去上学或者去野营等。

恐惧心理,是指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境出现过分的恐惧,伴有焦虑不安与回避行为。儿童恐惧一般可分为特定恐惧和社交恐惧。当面临恐惧的对象时,儿童就表现为恐惧、害怕、焦虑,并伴有呼吸急促、胸闷、心悸、血压升高、肢体震颤、出汗、面色苍白等,离开恐惧对象后症状消失。恐惧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嫉妒是儿童之间竞争和攀比时产生的一种不良心理。好嫉妒的儿童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经常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三)帮助儿童突破学习困境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许多资料表明,学生心理问题大多与学习有关,例如考试焦虑,因升学压力过重而厌学、弃学,以致因学业失败而产生的抑郁、自卑,甚至各种危机事件(自弃、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等。一名称职的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创造力和积极的思维方式。《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得好,“儿童的大脑不是填充东西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如果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学校教育的极大成功。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学习基本的学习理论,并运用理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是有益的。儿童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有入学适应、拒学行为和学习困难等。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挑战,小学学习不同于幼儿园,是正规学校学习生活的开始,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需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差异,适应能力低的孩子,入学适应时间长些,需要教师和家长有更多的耐心。

旷课、逃课、拒学实际上都属于学习退避行为,其深层次动机是习得性无能。尤其是拒学在家,荒废学业,容易使孩子迷恋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孩子的拒学行为应该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帮助班级里学习落后的学生,正是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一个不能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运用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是一项挑战性任务。

(四)帮助儿童合群与交往

人际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学会合群与合作是儿童社会化最为重要的指标。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需要,儿童亦是如此。他们通过交往得到友谊和爱,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乐趣;同时,交往又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接触。善于交往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人缘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善于理解别人,乐于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协调。儿童合群交往方面主要讨论:亲社会行为培养、同伴交往辅导、孤僻心理辅导。

亲社会行为包括利他行为、合作与分享,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儿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品质。

同伴交往是小学生在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交往之一,许多孩子从小缺少伙伴交往,在同伴交往中会“自我为中心”,不会谦让和关心同学。同伴交往辅导就是让孩子学会合群与合作。

而有些孩子性格孤僻,孤独离群,容易被班集体边缘化,容易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

(五)帮助儿童重建适应行为

出于种种原因,在班级里总会有些行为问题儿童,这些儿童常常会成为班级里的“麻烦制造者”,因而也成了班主任的心病。以往老师往往会给这些孩子扣上“差生”或者“双差生”的帽子,除了批评教育,别无他法。其实,行为问题是儿童发展中的一种障碍,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加以解决。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有课堂行为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攻击性行为辅导。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英文缩写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ADHD有关研究表明,ADHD儿童存在不少功能损害问题:90%以上的ADHD儿童父母报告患儿在学校学习、遵守纪律和完成家庭作业方面存在困难;62%的父母报告患儿在按时起床、准备上学方面有一定困难。由于这些孩子学业不佳,又有课堂捣乱行为,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和歧视,往往容易成为班级的另类而被边缘化,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攻击性行为是班主任经常遇到的班级事件。过去对待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处理往往采用思想教育加纪律制裁,而忽视对学生内心动机的了解和心理辅导。许多成功的案例表明,辅导结合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处理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六)帮助儿童乐观面对生活

社会急剧变迁,使得学生成长的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有利的环境因素与不利的环境因素同步增长,给学生健康生活、学习带来不同程度的隐患。这些危机有的来自社会与自然,也有的来自家庭和学校:一是近年来自然灾害、社会恶性事件频发;二是校园暴力、校园伤害事故逐年增多;三是家庭暴力、儿童虐待事件时有报道;四是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生存机会,出现了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今天,许多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我们不应忘记同在蓝天下,还有少数弱势群体儿童的生存状况堪忧。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对这些孩子予以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儿童常见的生活困境有丧失与哀伤辅导、儿童虐待和留守儿童问题。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丧失,如失去亲近的人、失去未来各种可能性以及身体的损伤等,可以说丧失与成长共存,它们会带来生活的改变。儿童遇到的创伤性事件主要是亲人与同伴的亡故,这些丧失与哀伤事件会引起孩子巨大的心理悲痛和创伤,不仅影响他们当下的生活与学习,甚至会留下终身的阴影。而自汶川地震以后,无数儿童丧失亲人和同伴,人们对丧失与哀伤辅导、灾后心理干预予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把它作为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主题。

儿童虐待问题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虐待和忽视儿童权利已成为造成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一杀手。国内外有关文献表明,儿童虐待事件发生率逐年上升,令人吃惊的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和教师不以为然,在“棒打出孝子”“都是为了孩子好”等成人意志下,儿童的权利备受践踏。儿童虐待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许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淡漠、脆弱、无助感、被遗弃感、无价值感、性格孤僻、任性、攻击性行为、退缩性行为、小偷小摸、自杀行为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溺水、触电、烫伤、烧伤、幼女被强奸等生命安全事故。为此,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调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章结语

时代发展需要未来公民具有21世纪的核心素养,其中身心健康、人格和谐发展既是回应时代的呼唤,同时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儿童心理辅导不仅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服务。儿童期比之青少年期,孩子更加天真烂漫、可塑性更大,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的最佳时期。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方法,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就要知道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教师和家长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需要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辅导,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烦恼,使其顺利度过儿童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知识疆界的拓展、生活的历练,需要的是教师和家长的启发和指引。在从童年走向成年的生命旅程中,儿童在不断地探索内心的自我,探索周围世界,积累积极的经验。儿童心理辅导点亮了孩子心里的一盏灯,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L41JiUC8nzvRxRlc+J1NPQldr2xfJ3SdRCgRFE7fTNRkmCsi6O1Ff7RrCm+pxh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