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小区散步,遇到一个老师(面熟,但并不认识)。她非常激动地问我:“王校长,您出了那么多专著,想跟您取取经。我马上面临评高职,也想有本自己的专著,您创作一本专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我说:“每本书最终成稿时间有长有短,可能一两年,也可能一两个月,关键在于,前期我已经写了若干相关的东西,变成书稿,只是一个梳理、整合、提炼的过程。您的著作,打算写什么样的主题?有了多少相关文章的积淀?”那个老师一脸困惑:“不知道啊,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写东西!”
大部分教师是不愿意写作的,借口无非是工作忙。每天有上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辅导不完的学生,做不完的家务活,哪里还有时间呢?再说也没有写作灵感啊!每天面对的都是如此琐碎的事情,哪里有对教育问题深入思索的机会?没有灵感,当然也就写不出来了。于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资历越来越老、职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不读书,不思考,更不愿意总结与写作,对新事物、新理念的理解与接受变得越来越迟钝。久之,平庸的“教书匠”形象就定型了。
我们总说,教师应该有点书卷气。要造就自己的书卷气,最重要的莫过于写作了。如果说教师的生活过程平淡如水,那么写作便是丰富教师内心世界,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的调料。有人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把这句话迁移到教师专业成长上,加一句就是‘得而不写则庸’。”这个观点非常准确地点明了写作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做人品位上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笔耕不辍的更重要意义,则在于使自己的言行和灵魂不断地获得砥砺。坚持写作,就会使我们逐渐摆脱由于琐碎工作而导致的麻木和迟钝状态,感受人生的色彩斑斓、丰富多彩,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学识,丰富了生活,深刻了思想。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一个能够用文字把教育问题阐述清楚的教师,必然是教育教学上的“高手”。
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平时疏于写作,只是到了评职称的时候,才抱着功利的目的,匆匆炮制。这显然是不好的。对普通教师来说,最初的写作就是简要记录自己的教育足迹、思想历程,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因此,要特别注意平时的积累,把有趣的故事、有意思的场景、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随时记录下来。即使是平时学校领导要求写的计划、总结等,也不要应付了事,因为这些文字很可能是以后你写某篇大文章的重要素材。而且,完成这些材料,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功底。如果总是敷衍了事,不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做,怎么能奢求写出真正的佳作呢?
教师的写作要追求自然朴实,不能故作高深。不要非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朴素的文字加上华丽的装潢。那些玩弄新鲜术语、充斥高深“理论”的文章,不见得就有多高的档次和价值。我们去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去读魏书生、李镇西、吴非,会发现,他们的文字都有一个共性:寓真知灼见于朴实无华之中。但谁能否认他们是教育大家呢?用最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以我手写我心,更为读者喜闻乐见。
在我的个人成长中,有这样一份清单:
先后出版《为师生赋能》《我,就是教育》《教师的自醒力》《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用心做教师》《经营你的课堂》《用心做教研》等十余部教育专著;一百余篇教学论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师道》《教师博览》《河北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教师之友》《语文教学之友》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创作《梦落无痕》《花落无声》《中国式教育》三部长篇小说;出版诗集《醒》;经营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发表原创文章近一千五百篇;累计公开发表、出版作品六百余万字……
写作,我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谈到对写作的理解,我常说一句话: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在用写作为自己“立言”。通过写作,我与读者交流,探讨人生,思考教育,建立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内心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教师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经历各种各样的教育情境,总有一些收获、一些感悟、一些波折、一些失误,甚至是一个画面、一句对话、一个表情,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带来思考和启发。这些转瞬即逝的片段,往往是最富原创性质的、可贵的教育资源。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来,分享给他人,不仅可以加深对教育感悟的理解,还可以内化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千万不要因为“懒惰”,让这些思想的“火花”烟消云散,失去其价值。
比如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来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的家庭生活、社区环境等;来自课程教材的问题:如何按课程标准教学,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根据教材的内容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如何做好新老教材的过渡,如何做好不同学段教学之间的衔接等;来自教法的问题:哪些知识的学习采用讲授法效果会更好,哪些知识的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比较好,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生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的交互式发展等;来自教学技术的问题: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如导入、过渡、总结等),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的方式,师生交流互动的方式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点”纳入关注的视野。
要掌握不同文章写作的基本规律。比如论文写作,通常包括“立题(题目)—构形(框架)—明理(内容)—装潢(排版)”四个步骤。再如教育案例的撰写,通常包括“案例标题”“案例背景”“案例事件与过程”“对案例的反思”,每部分又有基本的写作模式。多加练习,必有长进。
写作不一定都要在传统媒体发表才有价值,自媒体时代,微博、公众号、空间、论坛、微信群等场合,均可将自己的文章予以公开,接受他人的点评,让更多人受益的同时,也为自己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总结这一节的收获,如果你做到了,请在相应内容序号前的括号里标注“★”。
( )1.能够主动记录课堂上偶现的灵感或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环节。
( )2.能够主动记录身边发生的关于学生、同事、家长的故事。
( )3.能够认真对待各类总结、计划,不抄袭、不套用。
( )4.能够把自己的作品与学生或同事分享。
( )5.能够建设展示自己作品的网络平台。
( )6.能够主动给报刊等传统媒体投稿。
( )7.能够主动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教育主张。
( )8.能够关注一些优秀教师的微信公众号。
( )9.能够有自己感觉非常满意的作品。
( )10.能够结识喜欢写作的教育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