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与书为伍:教师专业生活的日常形态

案例呈现

在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中,我一如既往地热心推销自己的“教师读书论”,鼓励在场的几百名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增长职业智慧,彻底改变教师苍白、麻木、贫乏的人生状态。

中场休息时,一个三十来岁的男老师一脸虔诚地跑到我跟前:“您讲得太好了,我参加工作这些年早就远离了读书,听您一说才知道,读书对当好老师有这么多的好处。我麻烦您一件事,您能不能给我拉一个书单?只要读了这些书,能让我成为一个名师就行。多一点没关系,我一定有毅力读完。”他的眼神异常诚恳。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只得如实告诉他:“这个我恐怕也没有答案。可能读书就像吃中药吧,更多的是慢慢调理肌体的功能,不像西医那样,手术刀一动,就直接解决了某种病灶。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你读了哪些书,就一定会成为名师。”

问题剖析

我看得出,那个老师有些失望:既然读书那么有用,怎么就拿不出一个速成的读书方案呢?

有人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阅读选择比较集中,绝大部分是跟工作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图书,有的甚至是教辅类图书。大家往往希望找到速成的方法,阅读的目的性、功利性非常强。很多学校领导,也喜欢选择类似《优秀教师一定要常做的××件事》这样的书籍,希望能够给教师提供立竿见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窍门和策略。这真切地反映了教师群体的焦灼心态。其实,教师的阅读应该有着更为宽泛的选择,甚至不一定为了“教育”而读,只有长期的“自由、广泛的阅读”才能陶冶身心,颐养性情,达到阅读的自主、自由境界,形成一名教师内在的气质。这可以称之为“道”。而只看眼前那一点点利益,读书就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此功利性的阅读只能称之为“术”。我想,那个“虔诚”的老师一定认为,我应该知晓能够解决教育问题的秘诀级别的书籍,所以才为我不给他提供书单而略有不快。

我们暂且抛开“读什么”的问题,首先说说为什么要“读”。读书对于教师成长的价值不言而喻。可惜的是,在学校这样一个最应该充满书香气的地方,却鲜有真正爱好阅读的教师。有人说:平时工作太累了,每天与几十上百号并不太听话的孩子“斗智斗勇”,消耗了太多精力,哪还有精神头儿去读书?于是,业余时间全部在无聊的电视剧或者乐此不疲地刷短视频中消耗掉了,似乎这样才能够让疲累的身心得到缓解。

人的生活方式本来就多种多样,只要不违法,各种选择都无可厚非。但我坚持认为,读书生活是一种最惬意、最舒服、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不会让人疲劳,相反,能够让心灵得到最深层次的放松。

我也算得上是个爱读书的人。我生活和工作的场所,通常是乱糟糟的,这种乱皆源于我的“懒惰”和随手读书的习惯。书就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书桌、茶几、床头、洗手间,到处都是。有点闲暇,读上几行,是最大的乐趣。做校长之后,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但越是这种时候,越是离不开书,几天不读书,就有种莫名的空虚感。如果工作不顺利,读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烦躁的心顿时就可以安静下来。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精彩。无聊时读书,历史会告诉你,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导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们会给你讲他们成长的经历;时间会告诉你,它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苦闷时读书,书会告诉你,伟人也曾苦闷过,只是他很快就拨开了黑暗,奔向了光明,每次苦难都是一次淬火,假如你拒绝,一次成钢的机会你又将错过。

读书是一个人最优雅的生活习惯。在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种种风险、冲突,而书籍,能够给我们的心灵提供安宁的栖息之所。在书中,我们与古今中外的人物相遇,览尽世间的命运悲欢,我们从中去把握规律,体验生命的起起伏伏,在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而让自己更加自信、镇定、从容大度。

让读书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盏孤灯,一卷在手,静谧的夜晚,让沉静的心灵沐浴在书香的气息中,岂不美哉?

破解锦囊

吃透一本经典——拥有看家宝

一定要有一本经典的教育书籍,读通读透。因为这样的书籍往往阐述了教育的基本之“道”,能够让我们真正掌握教育的普遍真理和基本规律,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这样的书籍很多,比如《理想国》(柏拉图)、《爱弥儿》(卢梭)、《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勇气:漫步老师心灵》(帕克·帕尔默)、《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教育的目的》(怀特海)、《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克里希那穆提)、《写给教师的心理学》(斯科特·巴克勒、保罗·卡斯尔)、《幸福与教育》(内尔·诺丁斯)等。

主攻一个专题——深挖一口井

美国当代管理学家托马斯·卡林经过研究发现:“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持续不断地花6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如果说,读书也有“短期速成”的秘密,最关键的就是目标专一。比如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比如研究学生心理、青春期特点,比如研究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等等。六个月到一两年,坚持聚焦一个主题,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就会因没有“浅尝辄止”而触碰到甘甜的水源。以此为基础,逐渐由一个主题拓展到多个主题,快速地将“一口井”变成“一片湖”。

精研一位名家——站上巨人肩

管理者可以研究李希贵、高万祥、郑杰;班主任可以研究魏书生、任小艾、丁榕、万玮、郑英;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研究李吉林、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薛瑞萍、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中学语文教师可以研究钱梦龙、程翔、韩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研究邱学华、刘德武、徐斌、华应龙、陈惠芳;中学数学教师可以研究顾泠沅、孙维刚、张思明、任勇;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可以研究裴娣娜、郑金洲、陈向明。选择认可的名家,读其成长史,解析其教育思想,体验其教育实践,会让你站在巨人肩头,看到更远的风景。

融入一个团队——寻找同行者

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学生一起读书,和爱人一起读书,和朋友一起读书,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读书。这都有利于对自己形成激励的力量。可以积极参加教师阅读共同体、读书论坛、读书会等各类线上线下的组织,共同成长。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会走得更快、更远。

自测清单

总结这一节的收获,如果你做到了,请在相应内容序号前的括号里标注“★”。

(  )1.能够坚持每天读书十五到二十分钟。

(  )2.能够有计划地读书。

(  )3.能够有意了解各类图书排行榜。

(  )4.能够边读书边做些摘记。

(  )5.能够主动与身边人交流读书感受。

(  )6.能够拥有一两本对你产生重要影响的书籍。

(  )7.能够透过书籍主动关照、反思自己的工作。

(  )8.能够有适当的理论书籍的阅读。

(  )9.能够主动写一写读书心得体会。

(  )10.能够主动参与各类读书组织并积极参与活动。 Mzfjk6VpeiFBpXqvxxcM3vxjRsy8WcXa1d9c3s0LmIyF9gzhHsNghwuMtsJTbX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