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校语文老师在作业布置上,仍然更多地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再加上中考的压力,学生的作业负担没有减轻,反而让自己陷入了重复、单一的机械作业当中,毫无生气,甚至厌倦。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面对现状,我们从学科的角度出发,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优化作业设计,实行分层作业模式,提升作业趣味性,转变过去那种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形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做作业的乐趣。我们把作业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结合起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选录在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部编版)课本中。我们把《白杨礼赞》一文的作业分为三个部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素养提升。
(1)积累运用。
①基本字音和字义: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虬)枝
②成语运用:我们学校新建的操场真大呀,一眼望去,无边无垠。(“无边无垠”运用错误)
③标点符号运用:王旭城看到我校新体育馆由衷地感叹:“真壮观啊”!(感叹号应该在引号内)
④修改下列病句:白杨树是西北地区极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才有白杨树的影子。(关联词有误,应是:只要……就……)
设计意图:立足于文本字词句意最基础的考查,同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设计了成语理解、标点符号和病句的考查,让一些中考知识点始终出现在学生脑海里。通过对这部分作业的训练,达到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本课的一些基础知识的目的。
(2)阅读理解。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①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白杨树的内在精神是作者“礼赞”的根本原因,但作者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③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运用的妙处。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 你要说它不美。
④文中画线的四个反问句之间构成什么关系?运用这种关系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作业选段是文章关键段落,是主旨升华部分。设计了概括内容、理解词语及其作用、分析写作手法等问题,让绝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问题都能基本掌握。训练概括文本内容、分析表现手法、赏析句子、理解文章的主旨等答题技巧,使学生实现从不会答题到熟练答题的能力提升。
(3)素养提升。
学习了《白杨礼赞》之后,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识白杨。下面是检索自网络的关于“白杨树”的介绍文字(略),请你说出它与课文第五段中写白杨树的文字在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
②唱白杨。歌曲《小白杨》脍炙人口,你能根据这首歌的歌词,探究其借助“小白杨”抒发的感情吗?
③议白杨。课文中,作者用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你觉得白杨树还可以象征我们身边哪些人物?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把文中对“白杨树”的描写和其他对“白杨树”的介绍或讴歌进行比较,让学生多方面去认识事物、感悟事物、结合实际表现事物,即:识—悟—用。这部分训练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中把学生分成三个组:A组占总人数的20%,B组占60%,C组占20%。分组的时候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
积累运用类作业,B、C两组都必须完成,A组可以不做;阅读理解类作业,三个组都要完成;素养提升类作业,A组必须完成,C组可以不做,B组从三个题目中任选其二。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月的作业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B组中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C组。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对学困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等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对中差生可放松些,对优等生可紧些。
(2)实施效果。
在激励机制下,学生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在《白杨礼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是设计好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素养提升三类作业,三种题目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各不相同,层层递进。对于C组,要求能够达成作业布置的最基础目标;对于B组,重在检阅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熟练度;对于A组,利用作业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引导学生的独特思考。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我们发现:C组能够达成作业布置的最基础目标;B组能够完成基础题与阅读提升题;A组发挥出较好的学习潜能,三类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分层作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设计分层作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我们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自己“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