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基本知识点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是指策划人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电视纪实特性,以事实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和效果,制定相关报道策略、规划,设计报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求得最佳采访报道效果的运筹与谋划。

新闻策划的客观基础是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进行初步的价值判断后形成新闻选题,再经过新闻价值和可操作性判断,留下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选题进行策划。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新闻策划更多是对一个单体新闻事实或一组系列新闻做出符合新闻规律的一种谋划,它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可预见的新闻,目的是为了采用最合适的新闻手段,以获得最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二、电视新闻节目策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求得最佳策划效果,策划者应注意掌握新闻的本质问题和策划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电视新闻节目策划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这些特性的发挥必须遵循某种客观规律。既要真实、客观地反映新闻事实,又要符合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更好地体现电视新闻的直观性、现场性。掌握这些客观规律和原则是策划者达到策划目的、实现策划效益的保证。电视节目策划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消化和整合再生资源,让其发挥内在的潜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任何成功的策划都源于策划者对相关信息充分而成功的运用。

为此,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中,我们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新闻策划要注意客观性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指新闻事实不能随策划人的意志而改变。策划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活动空间和实践活动空间,但是绝对不能扭曲事实和虚构新闻。事实在前,报道在后,这是新闻最基本的常识。新闻策划是关于采访报道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策划,而不是策划新闻事实,即无视新闻的客观规律去策划新闻、编造新闻。当然,有一种新闻现象应该区别开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视新闻业的改革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媒体不再满足于“守株待兔”式的报道,而是主动出击。2007年,节目《红灯记》在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夜线60分》栏目横空出世,连续取得了收视高峰,并在安徽省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文明行动,《红灯记》也迅速在江淮大地蹿红:阻止不文明的脚步,请交警给予闯红灯者罚款,爱心文明帽传递,记者阻截十大闯红灯牛人……一场声势浩大的整风行动由此展开。节目制作者根据文明礼仪宣传的要点,设计了一些街头测试,诸如过马路是否规范等题目,通过隐性拍摄的方式,发现身边文明、热心的榜样并予以奖励。通过节目放大文明、热心的行为,使它们具有更好的社会示范效应。从表面上看,这些内容好像是策划出来的。然而,从本质上看,被采访者的反应和表现是不以记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记者的策划只是对报道方式的谋划与选择,是通过这种报道方式和方法将客观事实凸现出来。

(二)新闻策划要注意导向性

我们知道,新闻是报道事实的。但毋庸讳言,新闻具有导向性。导向分为正确的导向和错误的导向。和网络安全、金融安全一样,解决新闻舆论的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媒体在舆论导向的处理上要充分把握好电视新闻的本质特征,争取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通过我们的镜头将事件的现场和媒体的声音传达给受众,以争取报道和解释的主动权,形成并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导向性要通过客观事实的报道来体现,观众对直白的、说教式的导向已经丧失了兴趣,因此,电视媒体要想让观众接受自身的观点,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通过快速而精心选择的客观事件来体现导向性,使媒体的信息成为受众手中的第一新闻来源。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既要考虑如何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观众,又要考虑观众的需求,把握两头,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巧妙结合,这才是节目策划的出发点。在许多情况下,观众的需求与导向并不矛盾。

(三)新闻策划要考虑效益性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变革,电视节目制作者在注重节目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开始追求经济效益。电视新闻节目无论何时都不能把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原则,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优。所谓社会效益就是要使策划的节目具有宣传、教育功能;经济效益就是要使策划的节目获得经济上的回报,从而创造经济财富。要取得良好的效益就要策划低成本的节目,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节目的制作成本是有效的竞争手段。电视是高投入的产业,但并非低投入就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被誉为“晨报加咖啡”的《凤凰早班车》就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节目。《凤凰早班车》于1998年4月开播,是一档具有报纸摘要性质的节目。节目信息密集,节奏明快,画面也非常简单,节目的背景就是报纸。它把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的信息进行集约化处理,经过主持人林玮婕、黄橙子、全荃等的亲切表述,将节目信息传达给观众,是一档深受观众好评的节目。这档节目不仅弥补了凤凰卫视原先没有早间节目的缺憾,其低成本的运作还给凤凰卫视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开播7个月后,广告已订满,改变了节目早期收入为零的状况。从《凤凰早班车》开始,“说新闻”成为早间电视新闻传播最常使用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手法。

(四)新闻策划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世界性新闻事件发生时,任何一家电视台都想到事件现场进行目击式报道,但是这样的策划必须建立在可操作的基础上。中央电视台在20世纪90年代末策划并派出水均益等8名记者远赴中东“直播巴格达”的方案,就是建立在中央电视台对这一方案具备可执行力的基础上。中央电视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在新闻理念方面也日益成熟。对于策划者来说,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不可取。如果不想让策划束之高阁,仅仅成为策划案,就必须把可行性作为首要标准来检验策划的内容和实施的成果。一个无法有效实施的策划是没有价值的策划。事实上,确实有许多策划因为实施的环境或策划方自身的能力等因素,导致整个策划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在最初的策划阶段要有天马行空、自由驰骋的思想,才能做出令人叫绝的策划,而当策划处于成型阶段就要进行求证,看其是否有实施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中,也确实存在许多不具可行性的策划案被付诸执行,结果不仅未能达到策划者的预期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这中间,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策划过于超前,现阶段无法实施;另一种是策划超过了实施者的能力,结果弄巧成拙。

因此,可行性应该是任何一个新闻策划案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五)新闻策划要有前瞻性

前瞻就是对事情的前后变化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及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策划人要有预见能力,能准确判断即将到来的形势或即将发生的事件,并进行相关的新闻策划。前瞻性从大的范围来说,是对社会形势(包括政策、社会思潮等)的预见能力;从小的角度来讲,是对某一行业发展的预见能力。新闻的前瞻性就是围绕正在萌芽的新闻热点,提前进行研究。这要求编采人员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一线记者要及时反馈信息,策划人及时进行分析论证。策划人对某件事、某个项目应有前瞻性的把握,要把着眼点放在未来,而不是现在。策划是需要创意的,要有灵感。从这个角度来说,策划是一种艺术。前瞻性原则要求新闻要新,电视新闻节目更要不断出新,求变、求异,涉足别人未涉足的领域,报道别人未曾报道过的内容,选用别人未曾选用的主题,采取别人未曾采取的形式。只有在内容上、形式上、制作手法上、节目包装上不断出奇制胜、新意迭出,才能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独树一帜,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新闻策划要考虑权变性

新闻的权变性也可以理解为事实的伸缩和变化。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实是不存在的。制定出策划方案后,策划人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方案。策划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主动、积极的反映,主观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电视新闻策划者应该具备的素养。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有一定的伸缩性,它表现在节目中就是在维持总体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变通。策划与方案的实施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策划的环境和实施环境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执行者要随机应变,不能刻舟求剑。如果目标不能被灵活地修改和调整,就会导致整个策划无法进行。我们经常会遇到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出现了突变因素进而导致原来的设计方案不再适用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重大活动的直播过程中。直播中不可控的因素很多,因此在策划中,策划人要做好充足的预案,尽可能充分地估计事件发生的几种走向,做到防患于未然。策划越充分,策划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总之,只有遵循和灵活掌握这些权变因素,才能使新闻策划得以顺利实施。随机应变,既是新闻策划中发生变化后采取的应急思维,同时也是新闻策划本身之要义。既然策划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事件,策划过程中必须有应变之策。及时应变可以减少损失,增强宣传效果。

三、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策划必须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把握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要认识到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才有新闻。任何精彩的策划都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在节目策划中我们可以设计内容的表达方式,可以设计新闻的拍摄角度,但是不能设计事实本身。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截然不同:

新闻策划是利用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筹划、组织报道,以期达到某种宣传效果。新闻策划可以使有限的新闻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其发挥出可能发挥的文化功能和宣传功能。它是新闻宣传最有效的实施方式。新闻策划是对客观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策划新闻,是为达到某种宣传效果或者是社会效果,而人为地策划一起可供媒体报道的事件。策划新闻的内容全部在主观的预想和操作之中,甚至连新闻事件本身都是人为策划的产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委员会在其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指出:“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以各种方式歪曲事件的形势和全貌,用不准确和不真实的报道代替确凿的事实。比如,突出强调并不真正重要的事件,或把毫无关系的事混合在一起,或者将部分零散的事实拼凑成一个似是而非的完整事实,或者对假定公众不会感兴趣的事实和事件保持沉默,而只提供假定公众感兴趣的东西。”

这段文字对新闻失实、造假新闻下了非常明确的定义。所以说,策划新闻即无中生有,干预事件的正常发展过程,人为制造新闻热点,小题大做。它严重背离了新闻策划的基本出发点,也对新闻策划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一些违背新闻发展规律的、与事实不符的假新闻都是我们应该严格规避的。

新闻本身不能也不应该被策划,这不单单是观念问题或是新闻原则问题,而是整个新闻事业的性质问题。在新闻策划中,新闻策划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件,离开了事实,新闻就成了虚构的,变成了制造新闻。在西方电视新闻界中,一些电视媒介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置新闻的原则于不顾,公然制造新闻以获取高的收视率,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媒体因此丧失了在受众中的公信力。

电视新闻策划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新闻的一般规律,二是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策划人在进行新闻策划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两方面的客观规律,避免新闻炒作和策划新闻。新闻炒作是严重背离新闻策划原则的,它或者拼命炒作本不重要的新闻,将其当作惊天大事来报道;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迎合某种不健康的需求;或者在获取新闻过程中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违背了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

新闻炒作,是指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有意夸大或歪曲事实的某些细节或因素,使报道的角度、规模、结构、手法等与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属性不相称。其目的,则是为了获得新闻的轰动效应,追求市场销量。

除了新闻的一般规律外,电视新闻还有其特殊的规律。电视是视听兼备的媒介,因此现场性和直观性是电视新闻策划中要遵循的规律。切忌补拍、摆拍,否则就将新闻置于非常可疑的境地,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我们在拍摄新闻的时候,要以真实性为前提,拍摄的时间、地点要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准,不要摆拍,以免让人有一种做戏和不真实的感觉。另外一种失实的情况就是“补拍”。电视新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新闻事件本身一经发生就再也不会重演。报纸、广播的新闻报道只能用文字或声音描述所发生的事件,而电视新闻却可以记录下事件的发展过程,使转瞬即逝的事物有了重现的可能。但是由于时过境迁,一些精彩的画面在记者到达之前就消失了,因此就有人想出“补拍”这一招术,这种“补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原则,是新闻报道中严格禁止的。虽然突发性重大事件的发生是不能被提前预知的,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没能拍摄到事件发生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改变我们的报道计划,将重大事件的形象报道改成口播新闻,或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以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的方式,让当事人或目击者向广大观众叙述事件发生时的情形。如果可能,还可以拍一些新闻事件的后续情况进行报道,虽然这不是重大事件的主要部分,但却是事件发展的延续,可以体现重大事件的结果或影响,同样可以较好地报道新闻。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获得良好的收视率而不惜制造策划一些虚假新闻,这无疑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四、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基本步骤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获得灵感到策划目标的确立再到策划意图的实现,整个过程是连贯而协调的。策划过程是一个比较辛苦的智力劳动过程,它大量耗费人们的心智。整个策划过程中,策划人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积累和智力储备去认识、分析、构思、规划直至完成整个项目。在此过程中,要不断修正、完善策划思路。每一个成功的策划都要经历多次反复的修改,才能使策划效果达到最佳。作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我们一般把电视新闻策划的基本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选题的确定

一个成功的新闻策划,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选题和执行,而选题就是新闻策划的命脉。新闻策划的选题不清,将会导致策划无主题、无目的,最终将导致策划的失败。

新闻选题是新闻采访选择的“题目”,是新闻报道的起点,新闻选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深度与传播效果,可以说,好的新闻选题是新闻报道成功的一半。具体到新闻策划而言,新闻策划的前期是以选题的策划为核心的。失去了有新闻价值的、具有可执行性的选题,新闻策划也就不存在了。随着新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选题日益成为竞争的焦点。确定选题是策划的第一步,选题是新闻策划的起点。

选题的确立要立足于以下几点:

1.立足于观众的需求

观众的需求是决定报道内容的重要砝码。满足了观众的不同需求就能抓住固定的观众源,让你的媒体、你的节目为观众所认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档栏目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改版,在包装上、节目的环节设置上、内容的选择上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良,这就是为了满足观众日趋变换的需求。观众在不同时期对节目的要求是不同的。早期,观众看新闻仅仅是满足获取信息的需求,到后来则想要了解一些新闻背后的东西。他们不仅希望知道新闻是什么,还希望知道为什么和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一批以背景分析见长的节目应运而生。也就是说,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在不同时期、不同时段是不同的,当然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2.符合舆论引导的要求

新闻不仅要满足受众的需求,还要体现自己的“议程设置”,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通过有组织、有特色、有意识的报道,形成一定的信息传播的攻势,吸引受众,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传播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议程设置”,就是说传播者通过安排与设置传播内容来达到吸引观众、引起注意、树立理念的目的。这种议程设置实际上就是对所要传播的内容进行筛选和强调。虽然在新闻节目的整个报道过程中,传播主体可能对其个人的思想观点及倾向只字未提,但是这种观点已经通过新闻内容的展示或隐瞒而予以体现。这种传播方法一方面利用媒体的传播权利划分了传播重点,情无声息地强迫受众接受和关注某一类信息,另一方面也使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认同了传播主体的意识核心,这就是传播主体对受众客体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导。

3.考虑其他媒体的影响

新闻的竞争表现在选题上,是说同一新闻选题,往往有多家媒体共同选择报道,这就要求记者研究其他媒体的报道方式和选题特点,在角度选择、题材选择、报道的规模、评述、电视化的表述等方面做到与众不同,避免人云亦云。在选题上要把握热点、把握“三贴近”的原则,站在时代的前沿,捕捉新闻事实。《焦点访谈》的选题三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尤其在今天,“独家新闻”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已经不仅仅意味着抢到了第一落点和第一时间,还意味着独家观念、独家视角、独家方法。面对同一新闻事件,记者要力争挖掘出比别人更深入的新闻事实,通过对已知事实的重新安排,表达出新观点和思想,尤其是要让观众知道事实背后的事件成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新闻事实,由于选择的报道角度不同,呈现出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新闻报道要出精品,就应该精心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老百姓关注的角度去挖掘和制作。实践证明,有些报道由于角度选择得好,贴近了受众的生活,因此更加受到受众的欢迎。

(二)选题的分类

新闻选题有多种选择与分类方法,如按性质分类、按时机分类,等等。按照新闻报道时机的不同,可以把新闻选题分为配合式新闻选题、可预见性新闻选题和不可预见性(即时性、突发性)新闻选题。

1.配合式新闻选题

这类选题主要是为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鉴于媒体的性质与功能,这类选题不仅大量存在,更是媒体报道的重点。这类选题的特点是有重大社会影响、新闻价值显著、事件发生有持续性但时效性相对较弱。选题范围包括党和政府强调的重要工作,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典型经验,以及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重大题材。这类选题是深度报道的绝好选题,是新闻策划的重中之重。对这类选题必须进行前期策划,也只有通过策划,这类选题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挖掘。

2008年奥运会确定在我国举办后,中央文明委、北京奥组委和首都文明委组织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于2006年正式启动。为此,《新闻联播》开辟专栏,连续播出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报道,重点报道北京市开展交通文明建设、改善社会公共秩序、开展窗口行业培训年、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主要做法和成果等相关信息,以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该示例报道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迎奥运—天津营造文明出色环境》等一些反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的报道,又有反映《英语标识错误百出—小细节大形象》等值得关注的聚焦文明细节的报道。

2.可预见性新闻选题

这类选题由尚未发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现象、问题或事件等引出。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推知即将发生的事件是这类选题的主要特点,同时,选题还具有事实的可预见性、新闻价值的不确定性、选题时效的未知性、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有时间上的提前)等特点。这类新闻选题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预见性新闻,顾名思义是指采访之前即已预知事件的发生地点、时间以及其他要素,记者可以事先经过策划和准备而拍摄的新闻。选题的范围包括:历年定期召开的党、政府、人大、政协等党政部门较为重要的会议;定期举行的一些重大活动;节假日、纪念日举办的活动。可预见性新闻选题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事件)所带来的结果与影响做出新闻价值判断,并在进行价值判断后予以报道。这类新闻策划的重点在于首先要判断其新闻价值,然后再在肯定新闻价值的前提下对新闻的报道形式、时间安排进行策划。

3.不可预见性(即时性、突发性)新闻选题

这类选题内容往往是带有一定的突发性、偶然性或灾难性的不可预测事件,事件发生过程无法预先得知或控制,策划更不可能提前进行。重大突发性事件也称非常事件,通常指战争、瘟疫、地震、火灾、洪灾、车祸、矿难、恶性犯罪等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这类事件往往能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并具有较强的震撼力,媒体对这类选题的反应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能否被满足实现,对此类事件的报道是检验一个媒体在受众中的公信力高低的直接标准。该类选题的特点是时效性极强、新闻价值较高、报道时间紧迫和群众关注度较高。这类选题的成功报道既是各个媒体的共同目标,又是媒体实力与能力的体现。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各国参与战争报道的媒体数量和记者数量、全程直播战争的媒体数量、对战争现场的传播速度等均为历史空前。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一个多月前就着手部署策划的中央电视台,在战争开始后立即投入人力,直播战争进程和各方反应。直播结束后,中央电视台又在每小时一次的《整点新闻》中继续报道战争新进展。这体现了中央电视台对突发性重大事件新闻价值的敏锐捕捉和重视,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这场战争密切的关注程度。这些报道不仅传达了中国政府的原则和立场,而且反映了中国专家的观点和中国老百姓的看法,既让中国人了解了重大国际事件的全方位动态,也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政府与民众的立场和观点。中央电视台的这次报道把“为受众服务”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将宣传寓于新闻报道中,既体现了媒体的导向,又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可以说是一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生动而有益的尝试。

节目的选题有报道价值是做好任何报道的前提,如果选题具有时效性、符合当前形势,且又是电视观众普遍关注的话题,节目自然会受到观众的认可。如果选题陈旧,制作又没有新意,就无法留住观众。选择具备重大意义或极具典型色彩的选题是吸引观众的有效方式。在确定选题时要注意围绕热点,力求创新。新闻策划是创造性的劳动,一味照搬别人的做法或延续传统的做法不容易产生好的效果,甚至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精心策划,以独特的视角报道出来的新闻,才能出奇制胜。我们不能否认,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能使策划少走一些弯路,这也是策划的捷径之一,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照搬照套,而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三)信息资料的收集

一个好的项目策划,是从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利用开始的,而好的开始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因此,信息资料的收集是项目策划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的原则。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础条件。要做好一个策划,也要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串联、传递、整合。没有一个系统的信息占有过程,项目策划更是无从谈起。占有信息要注意日常资料的储备,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节目的创办、播出或者改版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特别的调研。策划者必须时刻了解最新的信息,不断地对媒体自身的信息包括一些从业人员的相关信息、媒体的资料信息、同行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新闻价值的判定

新闻价值具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显性层面是指新闻事件作为客体表露出的显而易见的价值。隐性层面是指新闻事件与整个社会环境发生联系时所具有的价值。对于隐性价值的挖掘和报道能使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得以进一步拓展。

如当某地泥石流造成严重滑坡,使大量的村民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显性的新闻价值。但是在事件背后所隐藏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忽视环境保护意识就是隐性的新闻价值。新闻策划的目的就是在于发现并促成隐性新闻价值向显性新闻价值转化。作为一个策划人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做出有前瞻性、有深度的报道。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包括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宿的社会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从人类不同层次的需求出发,我们可以将新闻价值的关注点放在:

·新闻的实用价值——报道与受众的衣、食、住、用、行有关的实用信息。

·新闻事实的信息价值——提供给受众更多具有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冲突性、趣味性、人情味的新闻信息。

·新闻事实的宣传价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

总之,记者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就得从新闻的实用价值、信息价值、宣传价值等方面入手。对于复杂的新闻事实,策划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相关政策的把握度,准确锁定有助于挖掘新闻事实本质的现象,对其进行深度开掘。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新闻事实的本质,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深度的实质是新闻事件与社会、与特定的人群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复合体”。深度的破解也就是分解事实,分析事实形成的环境,事实形成、变化发展的原因及其给周围带来的重大影响。记者应通过了解事实本质、性质、特点等要素来逐步挖掘事实内核。

(五)策划方案的形成与实施

在获得有效的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后,策划人员所要做的就是对节目策划方案进行拟定。节目策划者要根据节目的内容、特点确定对应的受众群体,再制作出符合他们口味的节目。电视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特别讲究协调性和配合性。要选择经验丰富、有思想、有创意的从业者参与制作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这也是防止资源浪费的一种有效形式。策划者根据受众的需求、栏目的要求来确定节目的形式、规模、表达方式、角度等,从而确定节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确定方案以后,就要安排好实施中的各个环节。节目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以策划者为核心的行为操作过程,因此在节目实施过程中要有全局意识,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自己的某一环节而忽视对整体的配合和把握。各个环节要建立起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以便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更好地沟通。

(六)策划效果的总结

策划的最后一关就是策划实施后效果的评估和总结。效果评估是通过多种渠道对节目策划进行全面审核,它包含对节目制作质量、社会效益、市场价值等方面的审核。策划部门据此了解节目播出以后的效果,进而提出节目的改进措施和修改方案,以便于在以后的节目制作中不断完善和进步。节目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目前我们使用的评估方法有收视率调查法、欣赏指数调查法和专家调查法等。

1.收视率调查

收视率调查是目前电视台用来评价电视节目播出效果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各大电视台基本从20世纪80年初期就开始运用,成为常规的使用方法。到了90年代,随着电视台及电视频道数量的迅猛扩张和电视媒介市场化的快速发展,电视收视市场的竞争加剧,作为反映电视观众收视行为和偏好的主要指标,收视率在节目编排、广告投放决策以及电视节目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业内人士认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收视率调查得以快速发展,收视调查更加精确、专业。中央电视台索福瑞媒介研究(CSM)、AC尼尔森公司分别对全国各级电视台进行收视率调查。很多电视台将收视率作为衡量节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收视率与节目的评比、人员的配置及电视台对该节目的人力、物力投入密切相关。

2.欣赏指数调查法

欣赏指数调查法用于调查观众的满意度。我国的欣赏指数调查开始于1998年,1999年中央电视台将这种调查方式作为衡量栏目品质的一个评价标准。具体调查内容包括对频道或栏目的满意度、知名度、收视率、总体评价、艺术观赏性等方面。这种调查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弥补了其他调查法在节目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评价方面的一些缺憾,使调查的内容更加细化和全面客观。

3.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就是媒体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对节目进行评价,这部分评价相对来说比较专业。专家的把脉往往会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提供给节目策划者,为未来节目的走向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在对反馈内容进行总结后就要对节目的类型、内容进行分析,找出节目存在的不足和必须改进的地方。对于观众喜爱的板块或内容,可以在下期节目中加大其在节目中的比重。最大限度地将节目的构成与观众的喜好联系在一起,策划出既有市场份额又有品位的电视节目,这也是策划人要追寻的目标。

总之,电视新闻策划是以事实为基础、以价值为前提、以创意为核心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重点就是对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手法进行策划。如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要关注受众想要了解事件真相的心理,注重时效性,力争先声夺人;配合性宣传报道,重在把握事关全局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人们极度关注的问题中选题,在深度上做文章;社会活动报道,关键是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报道思想,注重活动本身的创意;新闻评论,重在选题和评论技巧。

五、电视新闻特别节目的策划

(一)特别节目的含义

特别节目和常规节目不一样,有明确的主题。比如,制作最大的特别节目—春节联欢晚会的原因就是在传统的大年夜,观众能够阖家团聚,坐在电视机前欣赏一台喜气洋洋的晚会。而期盼团圆这个主题就是办晚会的基础。有了特别的主题就有特别的收视人群和特别的播出时间。这三个特别决定了特别节目也需要特别的包装。特别节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上与常规节目有不同之处。

对于一些特别重大或者新闻性强、影响深远的新闻事件,常常会采取特别节目报道的方式。特别节目的选题一般是针对特别的节日、假日、纪念日,又或是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宣传任务而策划。重大宣传活动、大型电视系列片、专题片等电视节目,都是提升频道形象、扩大频道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2015年到2016年间,各级电视台都加强了直播节目的策划、制作、播出力度,新闻频道逐渐实现直播节目的常态化。大型特别节目的策划是以电视台或频道为单位进行的,因而更要紧扣频道定位,体现频道特色。如每年3月15日前后,中央电视台都要配合“315消费者权益日”举办大型宣传采访活动和专题晚会,这对于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定位的强化、频道品位的提升、频道品牌的创建和观众收视率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闻要吸引观众的“眼球”,首先内容要“新”“快”,所以新闻策划的着眼点应该放在选题策划上,特别节目的策划更要遵循这一原则。

(二)特别节目策划技巧
1.特别节目选题策划要善于抓住“热点”

“热点”是一定社会阶段和一定社会环境下为受众所关注的问题或事件。发掘“热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闻的多变性,一个新闻事件越“显著”越“重要”,其新闻价值越大,受众对此也就越关注。所以,当新闻“热点”发生了,媒体要抓住时机进行选题策划,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比如2015年5月,国家七部委联合下文,发布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对稳定全国房价做出了八点指示,将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打击炒房卖地作为阶段工作的重点。围绕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各媒体都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与策划,尤其是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北京、上海、杭州,媒体反应强烈,纷纷在一些重要的新闻栏目里做出系列连续报道,反映了政府、市民、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银行等方方面面对这一决策的观点和看法。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的发布、实施,无疑是观众关注的焦点,也是这一段时间报道的热点。

2.特别节目选题策划要与重大的“节”或“日”互动

中国传统重大的“节”有春节、中秋节等;重大的“日”有香港回归日等。因为这些“节”或“日”,受众要么重视它们的传统因素,要么重视它们的重大意义或象征性,因此在选题策划时,可以纵向或横向进行分析。媒体通过与重大“节”或“日”的互动,凸现节目的新闻内核,吸引受众的目光,从而使自身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例如在迎接新千年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的《相逢2000》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牵头组织了一次国际大联播,中央电视台向50多个国家、78家电视台提供了40多分钟的节目,把中华世纪坛的庆典、长春的舞龙、三亚和泰山等地迎千年日出的活动,现场直播给全世界30多亿观众。同时,中央电视台换取了23小时10分钟的节目源。24小时直播的《相逢2000》开创了中国电视直播史上全球联播的先例。这次直播以我国媒体为主,与西方主流媒体展开合作,是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具有突破性的重大举措。这样大手笔的策划当然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制作实力才能胜任。同样,在新千年的其他相关报道中,各家媒体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吸引观众,有的纸质媒体做出了一千版策划,还有一些电视栏目根据自己的定位进行了相关活动的报道策划,比如贵阳电视台的《新闻空间》栏目就根据自己栏目的特点策划了《喜迎新千年》的特别报道。

所以说,节庆活动是一个策划的富矿,如果开采得好,就会挖出有价值的宝藏。

3.特别节目要有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形态和特别的组织

特别节目一般不在某一栏目中播出,而是在临时开辟的某一时间或时段播出。比如针对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台进行了连续72小时的直播,这也是中国电视新闻史上时间最长的特别节目,其他所有节目都为这次直播节目让路。特别节目在报道的组织、形式、内容、包装等方面都和常规节目不同,要求有良好的策划机制,以保证策划顺利完成。

总的来说,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特别节目能产生一定影响的社会效应,成为电视节目策划的重点,对其的策划是电视市场竞争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特别节目能够凸显节目自身价值,提高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树立媒体形象,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制造新的收视高峰,同时向社会传递新时期的社会思想和主流意识。因此,用大型特别节目来提升栏目价值和频道价值的方式,已经为众多电视栏目组所认同和采用。

项目实践

实践项目一

项目名称: 电视新闻选题策划文案的撰写

实践目的: 新闻选题是新闻频道或节目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保障,选题策划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新闻策划的成败。

实训条件: 多媒体视听教室、投影仪、网络

实践要求:

目标指向性。电视新闻选题的确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实行。

现实可能性。电视新闻策划必须在现有条件下实施,反映现有状况,取得现实效果。要考虑在选题具体实施过程中,参与报道人员和经费是否充足、采访工具是否准备妥当。

系统规划性。选题策划要重视同一选题下各个具体报道之间的关联和融合,将分散或连续的多个报道有效地组织在一个主题下,形成整体的最优传播效果。

结果前瞻性。对选题进行分析与评估,预测新闻播放后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选题的实际结果有比较准确的估计,从而优化选题,对新闻的实际采制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实训步骤:

(1)解读项目与调研;

(2)外部环境的调查与把握;

(3)战略分析与竞争状况调查;

(4)确定策划方案与目标;

(5)编制策划文案;

(6)收集反馈信息并分析评估。

项目实践结论: 确定选题是策划的第一步,选题是新闻策划的起点,前期新闻策划是以选题为中心的。

实践项目二

项目名称: 电视新闻采访策划文案的撰写

实践目的: 采访占据着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最基础的一环,其行为本身往往是节目的主体,采访素材更是节目的构成因素和基本形态。

实践要求:

(1)熟悉和研究已(或将)发生的事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2)查阅相关资料和专业知识,掌握采访对象所涉行业基本态势;

(3)判断采访对象的利益格局与可能心态,寻找可能的介入角度和突破口;

(4)有针对性地提出采访请求或有针对性地拟订采访提纲;

(5)判断对方的回应心态,调整自身姿态,努力促成采访;

(6)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间、地点、方式;

(7)检查有关物资准备情况,提前10分钟赶到约定地点。

实训步骤:

(1)选择报道角度;

(2)实施前期采访;

(3)拟定采访计划。

项目实践结论: 电视新闻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通过记者的采访获取事实的真相,了解真相之间的关系,采访的内容指引着电视视听要素的获取,对编辑过程中解说词的撰写及其他相关过程也有重要影响。

思考题

1.选择一档你熟悉的电视新闻节目,并对其策划方案进行评析。

2.试述目前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3.如何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4.结合实例说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实践中的策划要素。

5.电视新闻特别节目策划的着力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OXqEPLTNZBYuMGqpozkwKU7Xt2EAtMM/YO6XUPQxPWS04RmhPDPKr4ha06oUmg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