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脉冲星、类星体与“小绿人”:苏珊·约瑟琳·伯奈尔(Susan Jocelyn Bell)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在对无线电波进行早期研究时发现了类星体[quasars,得名于“类恒星无线电源”(quasi-stellar radio source)的首字母缩写]。类星体位于可观测宇宙的遥远边缘,距地球100~150亿光年。当其发出的无线电波、光以及射线到达地球时,我们接收到的其实是它在100~150亿年前发出的信息。

科学家认为,类星体其实是被一个旋转着的、碟状的扁平气体结构[即吸积盘(accretion disc)]环绕着的超大质量黑洞,其引力极大,能吸引并吞噬恒星甚至小的星系,并喷发出巨量射线和光,导致其亮度骤升——科学家正是由此发现了类星体。

英国天文学家苏珊·约瑟琳·伯奈尔(生于1943年)用挂在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附近场地的一个木桩上的简易天线观测新近发现的类星体,此时,一段微弱但有规律的无线电脉冲引起了她的注意。研究团队起初怀疑这是外太空的“小绿人”(Little Green Men)在试图与人类取得联系,但他们随后意识到这些脉冲信号来自急速旋转的中子星——由中子这种电中性的亚原子粒子构成的密度极高的小型天体;弗里茨·茨维基曾于1935年猜测这种星体是超新星爆炸留下的遗骸。而后他们将这种星体命名为“脉冲星”(pulsar)。伯奈尔最终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因为成果发表时她还是学生,许多人为此愤愤不平。

科学家相信,在银河系中存在多达3万颗中子星。巨型无线电望远镜时刻指向天空,试图捕获它们传递的信息。 xMamSNP5M5HdHxT/s6OhmLxPaV401yj+U0D8JE1QL+qRvktrxB7RYKrWqCObC0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