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迸发思想火花,绽放艺术才能

专访钢琴家阿里·瓦迪与索菲亚·古利亚克

Sparking Intellectual Insights, Kindling Artistic Talents

Interview with Pianists Arie Vardi and Sofya Gulyak

文字_白雪

figure_0016_0018

一连数日沉浸于天津茱莉亚钢琴艺术节的大师课、讲座与音乐会之中,校园内外随处可见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们的一张张笑脸,滨城因一个节日、一群人而飘散着艺术的气息。

借此机会,本刊专访了钢琴家阿里·瓦迪(Arie Vardi)与索菲亚·古利亚克(Sofya Gulyak)。他们一位是耄耋老者,曾培养出五十余位国际比赛冠军,中国钢琴家陈萨、王笑寒均出自他的门下;一位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首位获得英国利兹国际钢琴大赛冠军的女性钢琴家,常年活跃于国际舞台。他们从钢琴教学与钢琴演奏的视角向我们分享了参加本次钢琴艺术节的体会,希望能为青少年艺术家及音乐爱好者带来帮助。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优雅的景致、独具艺术美感的建筑,两位大师对天津茱莉亚学院一流的环境设施赞不绝口。八十六岁依然精神矍铄的阿里·瓦迪教授向我们分享道:“这些十几岁的青少年选择了从巴洛克到近现代的诸多作品,极富挑战。他们天赋异禀、技术卓绝,每个人都可圈可点。”在他看来,本次钢琴节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演奏与学习的机会,其非凡之处还在于帮助他们在社交中受益。

除了为艺术节带来一场独奏音乐会以外,古利亚克也经常聆听其他钢琴家的大师课和音乐会。她颇有感触地提道,获得独奏和与职业乐团合奏协奏曲的机会对演奏者的艺术实践十分必要;聆听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协奏曲比赛获奖者与苏州交响乐团合作的音乐会也会为青少年艺术家带来鼓舞的力量;聆听不同的教授上课无疑会为学习者带来演奏技术、音乐文化、艺术审美等诸多方面的智慧启迪。

figure_0017_0019

01 大师课上的阿里·瓦迪

©TWAN VISION

figure_0017_0020

02 大师课上的索菲亚·古利亚克

©TWAN VISION

器以载道

关注乐器发展沿革带来的风格与演奏法的变化,思考伟大作曲家在钢琴上所做的具有前瞻性的声音实验——每一位钢琴家都需要花些时间来熟悉自己这位“知己”的前世今生。

阿里·瓦迪教授与我们聊起了他演奏文物级古钢琴的体验。“除了触键和音色不同,调律标准的差异使古钢琴比现代钢琴低半音。古钢琴是使用膝部杠杆来实现现代钢琴延音踏板功能的,因此演奏莫扎特、海顿作品时需要谨慎使用踏板,让听众在感受到饱满圆润音色的同时却发现不了踏板隐藏其中。”伴随着现代钢琴的发明,贝多芬革命性地将交响化的声音概念植入钢琴创作,他钟爱使用钢琴踏板制造丰富的音响效果。从浪漫主义时期起,作曲家们极力发掘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或是制造出连绵飘浮的音响与朦胧迷离的意境,或是让钢琴发挥其打击乐的本色,敲击出振奋人心的民族节奏。乐器、作曲家、演奏者三者息息相关,从乐器的演进、演奏技术的变化、多元的音乐风格中汲取灵感和启示,有助于演奏者形成全面的演奏观。

figure_0018_0021

索菲亚·古利亚克独奏音乐会

©TWAN VISION

见山是山

当你与作曲家的手稿相遇,乐谱上的一气呵成、勾画涂抹、插入删减仿佛把一个个正在创作或踱步思考的作曲家带到你的面前。无论是最接近原作的净版乐谱,还是加入了学者个人演奏经验和艺术审美的注释版乐谱,谱面上的注释都是我们解读作品的线索。然而,乐谱上的这些符号真的能准确传达作曲家的意图么?阿里·瓦迪教授谈道,乐谱中音乐术语的使用多为意大利语,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作曲家使用的未必是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表述,而注释版乐谱经众多音乐学者编订后,多少会与作曲家手稿有出入,因而不可尽信之。

如何对音乐文本之外的内容给予合理的表达,是复杂且充满个性的,品其弦外之音,体现着演奏者的演奏审美与内涵。阿里·瓦迪曾演奏过海顿全套奏鸣曲,对每首作品都做过精心研究。《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中的速度术语,乐谱中的标记是柔板,倘若按照当今节拍器的速度演奏,则有失准确。由于节拍器在贝多芬时代才出现,也是在那时,速度的标准才得以确定。因此,阿里·瓦迪给出的建议是,借鉴莫扎特音乐作品中的行板速度。海顿在创作中期褪去了早期对浪漫、华丽风格的追求,进行了很多新颖、大胆的尝试,该乐章的西西里舞曲风格就是这个时期海顿大量运用民间音调进行创作的例子。在演奏时,莫扎特风格的行板速度更接近海顿笔下西西里舞曲的音乐风格。古利亚克也提到了根据作曲家真实情感的表达合理调整演奏速度的观点,比如标着快板的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9,No.8),结合作曲家的时代背景,用接近中板的速度演奏更能表达其深沉伤感的情绪。

两位教授都表示,音乐中没有对错,只有多一点或少一点。强、弱、断、连、长、短的奇妙组合,踏板使用的深浅与数量以及音乐停顿的时长都没有标准答案。除了尊重作曲家的音乐逻辑以外,还要根据现代钢琴的特点与演奏的声场选择合适的演奏技术。

他山之石

作为钢琴家、教育家,阿里·瓦迪有着丰富的乐队指挥经验,古利亚克更是经常与世界上众多知名乐团合作。我在向他们请教如何使演奏更感人、充满品位且具有说服力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关注听觉、建立音乐想象力,以及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得到启发的方法。

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时,需要想象莫扎特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古利亚克以《第五钢琴奏鸣曲》中的主题为例进行说明,右手一高一低的两种音型像是两个性格不同的角色在进行重唱,像极了莫扎特喜歌剧的音调。为了塑造不同的声音角色,演奏者需要进行声音的实验,练习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展现不同的音色,或顽皮,或深沉,或明亮,或忧郁。

阿里·瓦迪在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音色时,常用指挥的手势或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来启发学生。定音鼓的滚奏、弦乐的拨奏与运弓法都能给钢琴演奏带来灵感。古筝丰富的演奏技法、多变的音色在令阿里·瓦迪感到匪夷所思的同时也大受启发。演奏某位作曲家的作品前,可以先将这位作曲家的大部分作品都听一遍。对于演奏协奏曲,阿里·瓦迪建议要把乐队总谱熟记于心,建立乐谱形态与实际音响的联系。

不教而教

阿里·瓦迪与古利亚克在教学时不仅尊重学生差异,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更是将学生们看作是工作伙伴,教学相长。

与阿里·瓦迪讨论钢琴比赛的利弊时,他谈道,既然是比赛,总要一决高下,选择让谁成为第一名,说出谁更有才华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冠军选手未必就是所有评委公认最佳的那一个。谁知道一个获了奖的十几岁的孩子,他的未来是否皆为坦途;而没有获奖的孩子,未必明天就不会带给我们惊喜。阿里·瓦迪教过的学生中,有的技术风格精湛,有的听觉敏锐,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可以轻松驾驭作品中的某个部分,而有的学生对整体的把握更为鲜明。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我渴望看到一双听见音乐就会闪烁的眼眸。”阿里·瓦迪说道。

古利亚克坦言,练习使她非常享受自己的独处时光,而教学则使她十分乐于与学生合作。在聆听学生的演奏时,她会在整个演奏厅内踱步,做学生的耳朵,为学生寻找好的解决方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她会按照声部,启发学生去模拟某件乐器的音色,让学生带着音乐的听觉探索演奏技法。有时她会为学生伴奏,让学生对音乐结构与音响有着整体性把握;有时她会充当学生的一只手,让学生专注于改善单只手的演奏。她认为,年轻的演奏者在练习之余应多尝试涉猎不同的领域,提高自己的修养,好好地去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当然,劳逸结合也很重要,毕竟,“无声之乐”也是音乐的一部分。

采访临近尾声,当我们谈起近年来中国钢琴教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时,阿里·瓦迪感慨地说,用中国人的视角解读西方钢琴文化,或许是中国带给钢琴表演艺术的一种新思路、新审美,期待我们的音乐家能将优秀的中国作品奉献于世界。 AE7JX0Cz8yN9q2ZAYOGH/y/fZkP4rh1JWOD1PCFQVMlkCcO3UHOOH6ciAYQN/X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