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没有之一。因为它是以赋予生命并以血脉传承的方式来缔结的。

在人类发展史中,我们遗传的素质秉性、习得的生存能力、传承的群体文化,都是以亲子关系为纽带来连接和延续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采集时代、狩猎时代、农耕时代,还是工业化时代;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混居杂交、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还是三妻四妾、四世同堂的父权社会,以老带新、以大带小的种族延续方式一直是薪火相传、赓续不变的。

无论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一个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总是有一半基因和另一个人有关。研究表明,不只是身高、体重、遗传疾病,内在的个人素质,如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也有部分来自遗传,甚至连幸福感这样的个人体验都有部分是遗传决定的。再加上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行为学特征的代际传递,孩子的情绪反应模式、隐性心理创伤、行为特征风格也可能受到几代家族经验的影响。

亲子关系,本来是生命之河的自然流淌。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弯处,我们突然发现,在如何处理亲子关系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哪一代父母像今天的父母这样焦虑和窘迫。因为,时代不同了。

在采集、狩猎、农耕时代,养孩子不是特别难的一件事。就是大带小、老带新,以氏族、部落、家族的方式集体抚养,小孩子在群族当中得到照顾、习得技能。由于彼时社会进化缓慢,远远慢于代际的更迭,所以祖孙几代面对的是同样的世界,住的是同一个村,种的是同一块田,小的跟着老的看、听、学、做就行了。多张嘴,多双筷,养育成本不高,变成劳动力收益不小,多子多福,即使出现个别不肖子孙或者养育失败也不会影响家族传承大局。这个时候,只要一个家庭的家风不错,在社会道德养成和生存技能习得方面没有大的缺失,就可以完成家族传承。而亲子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家庭关系,无论在婴幼儿养育、童年启蒙、生存生产生活能力训练、社会关系建构乃至结婚生子后的家族生活中,都扮演着核心角色。可以说,一切家庭关系都是以亲子关系为核心构建起来的。亲子关系被嵌套在复杂的人伦关系和亲戚关系中,被滋养被补充,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能够被宗族和村落里的社会支持系统补位和校准。

到了工业化社会,蒸汽机和生产线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祖辈的生存技能储备不足了。面对新的社会分工、新的生产流水线,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工作者。服务于机械化大生产的班级授课制式的学校教育取代了家庭教育,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主阵地。这个时候,教师的角色介入到亲子关系中,并逐渐由辅助者变为主导者和评价者,既通过家庭作业控制了孩子的家庭时间和家庭活动,又通过考试排名、家长签字和家长群互动等调整了家长的角色、行为和责任。家庭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辅助。同时,由于父母职业化、家庭小型化、工作移民化、婚姻不稳定现象的出现,导致留守儿童、祖辈养育、身心失调等问题层出不穷。从某种程度来说,亲子关系被弱化了。

而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95后、00后等一代网络原住民出现,从出生就开始进入读屏时代,生命样态在二次元空间和三次元空间并行展开,给家长带来了家庭养育的黑洞。爸爸妈妈知道网络世界、虚拟空间的吸引力,却不知道那里面到底藏着啥。屏幕育儿虽然方便但是也有隐藏风险。这导致了年轻父母,一方面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屏幕,分担了孩子“十万个为什么”阶段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另一方面,又因为孩子社会性早熟带来的青春期提前叛逆而懊悔不已。家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漩涡中无所适从。亲子关系,在夫妻关系、原生家庭关系、家校关系、职场关系、网络社交关系、宠物关系、人机关系中变成了一个关系节点,既影响着其他关系,也被其他关系影响着。

我国2022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重新梳理了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认为亲子关系应该做到,一是亲子关系是父母的主体关系。自己的孩子自己养,父母要亲自陪伴孩子,不能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把自己的责任转给老人、保姆、老师。二是亲子关系是父母的同位关系。父母的责任是同等的,爸爸妈妈谁都不能逃,即使分居、离婚了,照顾孩子的责任也不能少。三是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言传身教,相机而教,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想让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督促孩子成长,自己先要成长。四是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尊重差异,平等交流,不要打骂孩子,不得伤害孩子身心健康和社会健康。五是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底层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安全感,也为孩子立德树人确立了界限与规矩,是孩子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养成的关系基础。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亲子关系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孩子0至6岁的时候,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依恋模式和安全感的基础,也是大脑神经布线的关键时期,爸爸妈妈的角色和影响至关重要,双人游戏、多人游戏和规则游戏是亲子之间进行技能学习和社会化的主要载体。7至12岁的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对方式、社交技能的关键时期,亲子关系一方面为孩子适应学习生活建章立制,另一方面也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免受伤害保驾护航。12至18岁的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的疾风暴雨时期,身体、自我、认知、情绪、社交都进入了一个在波峰和波谷之间起伏跌宕的折腾时期。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则成为这段时期的压舱石。亲子关系好,就有惊无险、化险为夷;亲子关系差,就火上浇油、雪上加霜。18至28岁,孩子已经进入了成年阶段,但是还会在专业定向、职业选择、婚恋生育、职场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与家长协商或者争夺决策权。此时的亲子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转换、一种交接、一种守望,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演变成独立与反独立、操纵与反操纵、支配与反支配、以爱之名与反爱之名的一场战争。至于到了备孕备产的准父母阶段,年轻人越来越意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对即将到来的父母角色充满期待也充满焦虑,在成为新角色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关系的改变和心理上的突破,尤其是孕产期间和独立抚养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成为人生成长脱变的一道关卡。生命,在相遇和传承的过程中实现着意义的迭代,每个时期都是关键期,每次应对都是胜负手,是稳定安全的亲子关系筑牢了生命跃升的基石。

要看到,这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乌卡时代和巴尼时代。竞争激烈了、就业艰难了、岗位消失了、人工智能升级了、元宇宙来临了。当体能被能源取代、智能被算法击穿的时候,人类最后的尊严就是我们的情绪情感、我们的使命情怀。亲子关系,是一个幼小生命发芽、拔节、抽穗的营养之源,是人生中的宝贵资源,一定要倍加珍惜。

要看到,这是一代在二次元空间和三次元空间平行成长的生命。脑机接口、硅基生命、大健康产业、分子生物学、虚拟现实、线上平台、机器人工作,为新一代生命的生存、生产、生活带来了无限可能性。一些边界会坍塌、一些价值会沦落、一些生命被点燃、一些存在会重塑。而亲子关系,是在这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最有生命连接感的纽带、最有内生动力实现升级迭代的助推器、最柔滑顺畅相互温润滋养的催化剂。亲子关系,是无土栽培时代的营养剂,是野蛮生长过程中的阳光和水。

要看到,我们就站在代际传递的传送带上,载着历史的痕迹,走进未知的未来。要切断代际创伤、要自我疗愈心灵、要保护幼小生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而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见证历史巨大变革的过程中,挡住沉渣泛起,撑起万里无云。以亲子关系为镜,可以照见我们的贪婪和恐惧、无知和傲慢、暴躁和愤怒、怀疑和焦虑,也可以看见初心本性、使命愿景、道与坚守、爱与责任。

亲子关系是个支点,可以撬动代际生命。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上海开放大学家长学校组织专家队伍编写了“亲子关系指导丛书”。丛书由上海开放大学王伯军副校长统筹安排,由非学历教育部王松华部长和姚爱芳副部长督促落实,由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贺岭峰教授担任主编,由青少年畅销书作家朱凌、叶如风、张玲、郝正文、吴海明、姚爱芳、贺岭峰等组成写作队伍,为广大家长朋友呈上了一场亲子关系的心理与精神盛宴。

“亲子关系指导丛书”共5册,逻辑结构是按照人生发展关键期来编排。根据人生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幼儿阶段(0至6岁)、小学阶段(7至12岁)、中学阶段(12至18岁)、大学及就业阶段(18至28岁)、准父母阶段(备孕备产阶段)的亲子关系。

朱凌老师编写了《好关系成就好孩子:0至6岁亲子互动中的关键密码》。这本书聚焦在6岁之前的亲子关系。0至6岁,可能是孩子生命中变化最快最多的阶段,也是建立亲子关系最宝贵的岁月。书中提出了“手指灵活的孩子更聪明”“妈妈越爱说话宝宝越聪明”“亲密关系从感觉妈妈的体温开始”“给孩子建立规则而不是交换条件”“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教会他用语言表达”等有趣的观点,值得小孩子的爸爸妈妈去关注。

张玲、吴海明老师编写了《更好的关系,更轻松的教育:小学阶段家庭陪伴成长指南》。作者认为,6至9岁是孩子进入小学正式开启学业和社交生活的“启航”阶段,而9至12岁的孩子进一步有了自己的意识,进入了家长“领航”阶段。在这个阶段,家长更应该学会去发现,“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尊重和有边界的关系”“亲子关系越亲密反而家长越会越界影响孩子的自主能力”“孩子发生突然变化,原因在父母自己身上”“每一次孩子间的战争,都是难得的社交能力成长机会”“孩子越来越磨蹭,背后竟是家长的‘功劳’”。

叶如风老师编写了《如何读懂大孩子的心:12至18岁家庭育儿指南》。作者聚焦在12至18岁这个年龄段。面对青春期,为什么原本小学阶段的那个“乖孩子”,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怪孩子”?青春期的大孩子到底有哪些特征?我们在养育上会有哪些难点和痛点?如何赢得大孩子的心,收获和谐的亲子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贺岭峰、姚爱芳、郝正文老师编写了《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本书选择了代际间的沟通、志愿的选择、求学与留学、择业与就业、恋爱与结婚、成家与养育6个方面的20多个案例,讲述了18至28岁的青年人与其父母之间的相处之道。全方位展示了当代年青人与父母在同样的问题、情境面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让读者对这代年青人及其与父母的关系有更多的看见。

朱凌老师编写了《拯救准妈妈的未来焦虑:走出原生家庭束缚找到自己的角色》。针对准妈妈这个群体,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记者出身的作者做了大量的采访。书中的案例涉及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妈妈自我成长、家庭关系的平衡,以及成为独力抚养者该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和新妈妈如何应对产后抑郁。作者发现,孩子是爸爸妈妈的镜子,“问题孩子”映照出的是家长正在遭遇的困境。有的妈妈在原生家庭中养成了讨好型人格,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孩子的各种异常行为,其实是妈妈内心情绪的外化。有的妈妈内心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对所有事情都要求完美,都要掌控,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已经能接受到妈妈的焦虑不安,并通过应激状态反映出来。当妈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调整自己的状态,孩子的“问题”也会随之好转。通过案例故事,可以看见原生家庭的影响,看见自己成长的路。

本套书的读者对象面向市民家长,每篇均以生活现象和典型问题导入,一个个具体的亲子关系案例,对案例进行深度精细化解析,并为家长提供3至5个具体实操的行动建议。丛书根据“好看、实用、深刻”的编写要求,尽可能做到育儿理念科学化、亲子案例故事化、语言风格口语化、对策建议实操化。

希望不同年龄段的家长都能够在本套丛书中看见时代、看见孩子、看见自己,最重要的是,看见亲子之光,在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生命播下幸福的种子。

王伯军 贺岭峰
2022年10月22日 unm4M2c48KyaQp7jimtk9//8aQOC2vp+a4FrsNywb3aloL8YKiHWfGPQmNJmTH2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