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狼”防长敢对美欧亮“肌肉”

记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
谢尔盖·绍伊古

文─雷炎

俗话说:“一只狼指挥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指挥的一群狼。”而要是“狼指挥狼”,那战斗力恐怕就“盖了帽”了。统领百万俄军的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就是一头不折不扣的“战狼”。在这几年的俄罗斯重大海外军事行动中,谢尔盖·绍伊古都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让有“硬汉”之称的俄联邦总统普京也赞叹不已。

突击检查战备能力

尽管谢尔盖·绍伊古坐上防长位置没几年,但俄军官兵普遍感到他是个不苟言笑且意志坚定的人物,想得到他的称赞,就必须干出实绩,否则只会受到呵斥乃至罢职。例如索契冬奥会尚未结束之际,绍伊古突然抵达远东地区视察战备,就让一些“混日子”的军官措手不及。

据俄媒体披露,2014年2月10日,绍伊古在俄东方军区司令苏罗维金上将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瓦基扬茨海军中将陪同下,首先来到堪察加半岛,视察兴建中的维柳钦斯克潜艇基地,视察中他要求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必须“不折不扣地按照进度表执行”。第二天,绍伊古又来到太平洋舰队总部,视察驻乌利斯港的水面舰艇大队和太平洋海军学院。在太平洋海军学院附属总统武备学校的建筑工地上,绍伊古看到工程尚处于丈量土地阶段且基建设备四处散落,对此他大为不满,并批评院方“不要装样子”。按计划,新建的六所青少年武备学校应于2014年9月建成,普京会出席落成典礼,工程进度缓慢让绍伊古大动肝火。

2月12日,绍伊古访问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两家军工企业——加加林航空制造联合体和阿穆尔造船厂。在加加林航空制造联合体,绍伊古出席了12架苏—35S的交付仪式,盛赞“苏—35S的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并观看了飞行演示。阿穆尔造船厂“干活不卖力”则让绍伊古极为不满,他直言该厂“应采取三班倒的生产模式,而不是一个工位只安排一个班组”。他责令陪同视察的东方军区司令和太平洋舰队司令严格监督该厂的生产进度,并定期向总参谋部指挥中心汇报情况。

离开东方军区后不久,绍伊古又向快速反应部队司令部麾下的空降兵以及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的海军步兵分队下达突击战备检查命令,实际测试部队的勤务能力。此次检查分为两个阶段:2月26日和27日在跨兵种靶场和海上靶场进行高战备等级状态下的战备检查,2月28日至3月3日进行战役战术演习。绍伊古强调,演习不针对特定第三方。但西方舆论普遍认为,俄罗斯此举是向插手乌克兰事务的美国和欧盟“亮肌肉”,避免乌克兰彻底落入战略对手的手中。

“救援队员”绍伊古

绍伊古本不是军人出身,却有着军人般的坚定与狠劲儿。1977年他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理工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重大国防工程建设项目,贝加尔—阿穆尔大铁路工地、新西伯利亚洲际导弹阵地、乌克兰卡战略轰炸机保障基地等项目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许是因为他具有在荒凉地区兴建大型国防和基础设施的丰富经验,绍伊古30来岁时就成为一家专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国营公司领导。1990—1991年,绍伊古担任国家建筑建设委员会副会长。1991年4月,他成为俄罗斯救援队指挥官,后来成为俄罗斯联邦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灾难后果事务委员会负责人。1992年,在奥塞梯—印古什冲突中,他被任命为北奥塞梯和印古什的临时行政长官。1994年1月,绍伊古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紧急情况部部长。

实际上,绍伊古的紧急情况部部长生涯基本与新俄罗斯的历史等长,正是他将以前分散的一些承担救灾、抢险、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的部门组合打造成了一个全新的紧急情况部。在苏联解体后的一些冲突事件和热点地区,紧急情况部承担着难民安置、物资运送、排雷等重要任务,以至于许多人将绍伊古称为“国家主要救援队员”。

据报道,经过18年的耕耘,俄联邦紧急情况部由一个在莫斯科市内仅一间办公室加几个人规模的小机关,发展为拥有30万员工的大机构。该部门拥有三万余件专业装备,包括最现代化的灭火设备、气垫船、各种机器人等。该部门不仅拥有工兵、防生化专家、心理专家等各行业专业人士,也拥有民防部队这样的准军事组织,还包括矿山救援、科研中心和教育机构等部门。由于其卓越的功绩,绍伊古于1999年获得“俄罗斯英雄”称号,并在2003年获得将军头衔。2012年11月6日,普京总统解除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职务,改由绍伊古接任,揭开了“俄军新时代”的序幕。

专家指出,绍伊古时代的俄军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式的改革措施,属于较为激进的方式。绍伊古认为,对于阻力巨大的军事改革,指望一步步推进只能一事无成,因为在执行时会被大打折扣,只能先一步到位甚至越位,再进行回调。

事实上,俄军改革往往充满“简单粗暴”的风格。一名绍伊古身边的参谋军官坦言:“政府要求军队尽快走出‘大而不强’的状态,因此只能在没有足够科学论证的情况下进行彻底改革。”由于改革设计者的自身局限性,改革规划必然存在漏洞和缺陷。例如,俄国防部一度把西方国家军队12%~15%的军官比例作为改革目标,结果发现不够用后又紧急追加7万军官编制。总之,绍伊古认为尽善尽美的改革路线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今后俄武装力量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必须依靠更坚定的“强人”去应对。

格拉乔夫 UM04hR9N6hGsJZjKzsDoIXI4UmcbtE7yXZpW/8S4t6WdT7JjRZvFe7CS19nGuW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