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8日,印度国防部正式确定向意大利采购98枚先进的“黑鲨”鱼雷,以满足几年后进入本国海军服役的蝎子级潜艇的作战需求。按照印度国防部官员的说法,采购该鱼雷将“有助于提升印度海军对广阔的印度洋海域的‘反介入’能力”。
其实,印度看上“黑鲨”鱼雷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05年就有消息称印度从法国引进蝎子级常规潜艇的建造技术,并将以“75号工程”的名义建造6艘,这些潜艇将是印度海军在21世纪前50年内的“水下主力”,而意大利白头公司的“黑鲨”重型鱼雷正是该级潜艇必不可少的“利齿”。意大利人也傲气地声称“黑鲨”鱼雷在销售上未作任何价格让步,甚至连技术转让也没承诺,完全凭借自身的优越性能打败了他国的竞争对手。但事情发展却远没有这般“意气风发”,受累于“75号工程”屡屡拖期,特别是精明的法国商人利用印度在技术转让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幼稚”,频繁提出“超出合同的附加费用”,导致印度国防部疲于奔命,根本没有精力和资金推进鱼雷的采购事宜。等到2010年印度人总算搞定“75号工程”,蝎子级首艇下水有望之际,鱼雷交易才得以延续,而此时的“黑鲨”娘家——白头公司已成为意大利军火大鳄芬梅卡尼卡公司的子公司。
正所谓“重打鼓,新开张”,由于早前的鱼雷采购意向停摆太久,印、意两国只能把鱼雷销售谈判程序重新走一遍,但是麻烦也接踵而至:先是法国军火商同样觊觎武器供应合同,竭力抵制意大利鱼雷;接着参与印度军购竞标的德国阿特拉斯-STN公司也来“搅浑水”,向印度“特殊技术监督委员会”起诉意大利公司搞不正当竞争,并提出“贿赂指控”。众所周知,印度政坛因为军购弊案而发生地震不是一两次,高层人士为避免引火烧身,一听到弊案传闻就下意识地放慢采购步伐,结果德国人的“抹黑”战术一试就灵,印、意鱼雷交易又僵持了两年。2013年初发生意大利水兵打死印度渔民事件,鱼雷交易又遭了池鱼之殃,幸亏意大利政府同意涉事军人赴印受审才算挽回大局。
直到2013年3月28日,时任印度国防部长的A.K.安东尼正式宣布印、意鱼雷采购案符合规定,“采购程序公正透明”,这笔采购“黑鲨”鱼雷买卖才尘埃落定。有消息称,受到欧洲同行竞争的压力,意大利也在谈判中作出一定让步,例如出口的98枚鱼雷中原厂只生产20枚,其余则以授权方式由印度巴拉特动力公司组装生产,意方提供核心部件,同时意方还承担向印方转让鱼雷维护和检修技术的义务。
经历这么多波折,印度还对“黑鲨”鱼雷如此钟情,显见该鱼雷确有过人之处。据白头公司发布的数据,“黑鲨”鱼雷长6 300毫米,口径为533毫米,是一种重型反潜/反舰两用鱼雷。它采用电池动力驱动,螺旋桨为11+9叶对转桨。内部电池共安装4个电池组,采用铝氧化银结构,可以快速激活,鱼雷可在10秒内完成发射,最大航速超过50节,最大航程90千米。由于该鱼雷采用电力推进,运行噪声非常低。“黑鲨”鱼雷符合北约STANAC4405标准,可使用各种现代鱼雷火控系统,服役年限约30年。
“黑鲨”鱼雷可以通过一根光纤传送制导信息。鱼雷头部为平顶锥形,使用的是最新一代ASTRA共型声导引头,可预先在目标周围形成波束,白头公司声称采用多频率、并行处理和同步声学模式等技术的声导引头允许“黑鲨”鱼雷远距离同时跟踪多达10个目标,其主动探测距离超过2 500米。由于实现了完全数字信号和数据处理,“黑鲨”鱼雷可探测低信号特征目标,具有水声对抗能力。“黑鲨”鱼雷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能够随时提供目标跟踪图像的鱼雷,这意味着鱼雷在任何时候都“知道”所有被探测和识别的目标位置,从而确定关键目标参数(距离、俯仰角、方位角等数据)。携带该鱼雷的潜艇可在任何作战深度进行发射,对水面舰艇和潜艇实施致命打击。
该鱼雷配备一个装有250千克高能炸药的六边形高爆战斗部,其爆炸威力相当于460千克TNT炸药,完全可以摧毁具有坚固防护能力的双壳体潜艇。此外,它也被认为是一种相当安全的鱼雷,符合北约制定的安全训练标准。在训练时,可以用一个训练模块替换“黑鲨”鱼雷的战斗部,它包含跟踪信标和带有固体存储器的信息搜集系统,能够非常逼真地模拟鱼雷发射、追踪和打击目标的全过程。
轻型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