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俄狄浦斯的神话以及根据其改编的悲剧在弗洛伊德之前,就像通常的神话故事与戏剧一样摆在世人面前。只有当弗洛伊德分析之后,人类才对这个故事有了恍然大悟似的新理解。

弗洛伊德在《释梦》一书中曾经对俄狄浦斯的故事做出分析,他指出,索福克勒斯所著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之所以对古人、今人都有同样强烈的震撼力,并不在于它在揭示神的意志所代表的命运与个人意志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因为其他种种描写命运与个人意志冲突的所谓悲剧都没有产生过像《俄狄浦斯王》这样震撼心灵的力量。他认为,这个悲剧的震撼力是由于它触发了人类社会每个成员都有的一个深刻心理情结,这就是儿子的“恋母憎父情结”,或者更尖锐地说是“弑父娶母情结”。弗洛伊德把这个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精神分析学的通用概念。

弗洛伊德在他的研究中认为,俄狄浦斯情结见于三至五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男孩都有过这样或那样“弑父娶母”的梦想,它成为一个情结潜藏于儿童的深层意识中。同样,这个年龄的女孩则是“恋父憎母”的,有着恋父憎母的本能愿望,弗洛伊德把它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这名字来源于参与杀死自己生母的希腊神话人物厄勒克特拉。

弗洛伊德认为,三至五岁儿童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厄勒克特拉情结)通常结束于儿童与同性家长认同并抑制其性本能的时候。如果与双亲的关系比较亲密,没有带来精神创伤,而且双亲的态度既不过分抑制,又不过分刺激,这一阶段就会顺利地通过。但若存在着精神创伤,便会发生“婴儿神经症”,成年后还会发生相似的反应。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一种道德因素,支配着有意识的成人心理,也起源于克服俄狄浦斯情结的过程中。对抗俄狄浦斯情结的反应是人类心理最重要的社会成就。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清楚地看到,俄狄浦斯的故事之所以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就因为它触动了潜藏于每个人童年深层记忆中的情结。俄狄浦斯无意中“弑父娶母”的经历,以隐蔽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心灵深处“弑父娶母”的愿望。而俄狄浦斯最后刺瞎双眼的自惩,又表明了人类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罪过感与忏悔。这种自惩与忏悔本身就表明人类文明在对抗和克服俄狄浦斯情结时所做的努力。 igkelBZJHW+VrIvCHad1oTiHsPO0K/dUZpQSiXO2e8F8bn+XBVCj4n2bUbiFo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