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和五年,温庭筠回到长安,顺便给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大致规划:一边参加科举考试,一边结交权贵。当然,两者相辅相成,参加科考,最终就是为了进入社会的上层;结交上层人士,也是为了在科考中获得可能的赏识。晚唐时期,行卷之风盛行,座主与门生之间的关系唇齿相依,上层的官员是可以左右科举结果的。或许只有跻身那个人脉圈,人生才可能如愿。

温庭筠将很大精力投注到了与公卿子弟的交往中。回到长安后,他交了两个“重要”的朋友,一个是裴 ,一个是令狐滈,前者是宰相裴度的侄子,后者是宰相令狐绹的儿子,当然那会儿,裴度是前宰相,令狐绹也尚未任宰相,怎么说呢,总之他们都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后台。大和七年,温庭筠又出入宰相李德裕门下。尽管这个年轻人其貌不扬,还落下了“温钟馗”的外号,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在公卿子弟间八面玲珑。你想想,文采斐然,能倚马万言;善鼓琴吹笛,有弦即弹,有孔即吹;重要的是性情洒脱,酒量惊人。这样风流倜傥的才子,怎么能不成为公子哥儿们宴会中的座上宾呢?陪公子哥儿们赌博饮酒、郊游打猎,从一个宰相府到另一个宰相府,温庭筠走得“如履平地”。

大概也是长久混迹于上层圈子,到了开成元年(836),温庭筠得到了贵人推荐,入东宫,进到太子身边陪游。从后来屡次怀念太子的诗中,我们可以见出温庭筠与太子李永处得相当融洽,这段时光也成为他生命中一段足以向别人吹牛的履历。

不过,政治上一派天真的温庭筠,此时还不能预见,一场可怕的血雨腥风将倾泻到这位他寄予了诸多期望的少主人身上。

一开始,李永就不是被皇帝看好的太子人选。文宗皇帝心里,最看重的人是他的侄子——哥哥敬宗皇帝李湛的长子李普。比起李普,自己的两个儿子可差远了。但生命无常,李普还没来得及长到册立太子的年纪就夭折了。此后,文宗皇帝便不再提立太子的事。直到大和六年(832),文宗皇帝克服了犹疑和不情愿,册封李永为太子。

但那个时期,另一桩事始终困扰着皇帝,并成为他的心腹大患。

说到皇帝的闹心事,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文宗之前几任皇帝的下场。

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逐日坐大。自德宗开启的委任宦官掌管禁军的糟糕先例,给李唐王朝带来了多起血光之灾。此事成为定制后,禁军统领权旁落太监之手,宦官权力越来越不可控。

元和十五年(820),太监王守澄与陈弘志于中和殿弑唐宪宗,对外谎称宪宗服方士金丹而死,随后将唐宪宗第三子李恒推上帝位,即为穆宗。穆宗二十六岁登基,纵情声色,三十岁驾崩。长庆四年(824),十六岁的李湛于先帝穆宗灵柩前继皇位,即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十二月,这位在位两年的皇帝被太监刘克明等所弑,享年十八岁。

穆宗薨,刘克明等伪造遗诏,欲立宪宗之子绛王李悟为帝,太监、枢密使王守澄和中尉梁守谦指派禁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李悟,拥立李昂为帝,改年号“大和”,即为唐文宗。

这是皇帝的家族履历,光看看都令人脊背发凉。这大概也是五千年中国历史上鲜有的做皇帝而难以自保的年月。

唐文宗对宦官干政恨之入骨,无奈一直找不到时机加以剪除。后发觉大臣李训、郑注颇有抱负,就与之密谋。大和九年(835),文宗采纳李训计谋,杖杀谋害宪宗皇帝的宦官陈弘志,接着于同年十月命令宦官李好古带毒酒前往王守澄宅第,将其秘密鸩杀。

另一位手握兵权的太监仇士良却一时无法撼动。

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以观赏降落在石榴树上的甘露为名,欲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左金吾衙门后院剿杀。但事情败露,引发了仇士良的激烈反噬,结果李训、郑注、王涯、贾 、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等数十名朝廷重臣遭宦官屠戮,有的大臣家人也受到牵连,惨遭灭门。这次事变,直接和间接遇害人数达到一千多名,这就是著名的“甘露之变”。

事件平息后,仇士良再次给自己升官,任右骁卫大将军。至此,太监彻底挟制了皇帝,文宗的处境更是每况愈下了。

经历过“甘露之变”,皇帝元气大伤。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甘露之变”后的那段时间,中书、门下省官员每日上朝前,都要与家人郑重话别,因为谁也不知道下午还能不能活着回来。一次闲聊中,文宗皇帝问当值的集贤殿学士周墀:“朕可与从前的哪些君王比肩?”皇帝突然问出这样的问题,让周墀有点不知所措,他急中生智,赶紧拣了一句溢美之词:“陛下可比尧、舜这样的圣君啊。”文宗叹道:“朕岂敢比尧舜,我是想问,我是否能跟周赧王和汉献帝相比。”周墀说:“他们都是亡国之君,怎么比得上陛下的圣德!”文宗说:“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强大的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如此比较,朕还不如他们!”说着,皇帝落下泪来,周墀赶紧匍匐于地。

正因了长久的憋屈和不安全感,文宗皇帝对儿子寄予了厚望,期待他具备雄才大略,期待他日后有能力廓清阉党,重振朝纲。不过李永并未如父亲所愿,或许一开始的不喜欢也让皇帝很难看到太子身上的优点。总之,册封为太子不久,这个少年就让父皇失望了,新晋的太子不但未能刻苦好学胸怀天下,而且“慢游败度”,沉迷声色,这令皇帝很快生出厌恶之心。当然,这中间还有另一桩事也掺和进来。李永为王德妃所生,其时,王德妃色衰而爱弛,杨贤妃正得宠,杨氏忧心太子对自己不利,时常在皇帝面前摆事实,讲道理,指出李永种种不是。这种话由心爱的女人在枕边说出来,说多了,自然就成为皇帝的心病。开成三年(838),皇帝的心病终于发作,于延英殿召集群臣,商议废除太子一事。由于老臣们竭力反对,文宗皇帝最后动了恻隐之心,此事暂被搁置。不过皇帝开了一通杀戒,诛杀了太子身旁数十个宠爱亲近的人,算是狠狠地整肃了一下少阳院的风气。太子回少阳院后,皇帝命令侍读窦宗直等人到少阳院授经,强化对太子的学业管束。

不过,事情在那年十月变得扑朔迷离,太子李永暴薨。传闻被杨贤妃所害,实际是被太监仇士良谋杀,嫁祸于杨贤妃,这件事令文宗心如死灰。

开成四年(839),文宗在宴会上观看杂技表演,有一个小男孩表演爬竿,他父亲在底下来回地转,紧紧盯着竿上的孩子,生怕他掉下来。这一幕父子情深深触动了皇帝,令他想起死于非命的儿子,皇帝当场落了泪:“我贵为天子,却不能保全一个儿子。”皇帝落泪后,又起了杀心,下诏诛杀当初诋毁太子的教坊乐官刘楚材及宫人张十十等十余人。

一系列发生在太子李永身上的事件,带来强大的旋风和寒流。作为太子陪游,温庭筠的生活并不宁静,想必也充满了各样凶险。在文宗皇帝想要废太子并诛杀太子身旁幸昵之前,温庭筠预感到了死亡的威胁,深切意识到少阳院非久留之地,他选择了提前离开,并没有经历皇帝大开杀戒的那段变故,这大概是他在这个可怕事件中未曾引火烧身的原因。不过这一经历非但未能给他的人生锦上添花,反而留下了一些后遗症,至少在文宗皇帝这儿,亲近过太子的人,都被打上了一个可疑的问号。

这又是温庭筠无法预见到的,他只是想着接近权力中心的那些人物,或许有一天会为自己的人生带来某种意料不到的变化,但他没有意识到权力既带来光鲜和荣耀,又是一头疯狂的野兽,它嗜血如命,一旦发作了,见人就咬。 C1sOfi1sWK1pWZMHezBKJscy4BlC3F02ojgbmNeekU/BJhDNY6h7nwgtzqbs+4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