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阿信地藏菩萨》的菩萨传说

再来读一篇叫作《阿信地藏菩萨》的掌中小说。

这篇小说的背景是山里的温泉旅馆,是让川端康成特别有感受的一个场景,他的名著《伊豆的舞娘》和《雪国》也都选择将故事放在这样的场景中。

小说开头先描写了温泉旅馆背后一棵高大的栗子树,树下有一座小神龛,是祭拜“阿信地藏菩萨”的。那不是我们会在其他庙里看到的菩萨,源自当地的民间传奇,依照《名胜观光指南》上记载,阿信是这个地方的一个女人,一八七二年六十三岁时去世的。当然是去世后才被奉为“菩萨”,不是什么古老的信仰。

那么大家当然还知道、还记得这个女人做了什么事而在死后被奉为菩萨。二十四岁那年,阿信的丈夫死了,她成为寡妇,没有再嫁,却从此和村子里的每一个年轻男人都亲近过,对山村里的每个年轻男人都一视同仁地接受。年轻男人建立起彼此间的秩序,共同分享阿信。

用通俗的语言说,也就是村子里有了一个和很多男人上床的寡妇。这样的人怎么会是菩萨呢?关键在于山村的环境极其偏僻,要走七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最近的一个市街,在村里长大的男人必须花那么大的工夫才找得到外面的女人,所以当有需要的时候很可能就在村子里想办法解决。因为有了寡妇阿信,这些男人能够明确地得到肉体欲望上的发泄,他们围绕着阿信,建立了一套规矩。未婚的男人都可以去找阿信,一旦结婚了就必须离开。

是这套规矩长期维持、保障了村中家庭的安宁。结婚前的男子都和阿信发生过关系,也只会和阿信发生关系,结婚之后又必然不会再和阿信有什么纠葛,那么女性不必担心自己嫁的人之前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也可以放心他婚后不会去找别的女人。

这是发挥很大善良作用的“菩萨行”啊!在那段时间中,山村里的少女都很纯洁,山村里的妻子也都守妇道。山谷中所有的男人都会走过溪谷的吊桥去找阿信,又在结婚后全都不再走上吊桥,那是他们的成年礼,借此让村里的人们能够稳固地团结在一起。阿信还活着时,就已经有这样的比喻:每个男子都是踏过阿信的身体而长大成人的。

阿信是“圣与罪”的奇异结合,甚至不是在妓院中当妓女,是最底层地将自己的身体出卖给村中男人来生活,却在死后被供奉为菩萨,而且不能否认她真的于村中的所有家庭大有贡献,大家有理由感激她、朝拜她。这种底层的生活,尤其是底层的女性,格外吸引川端康成,他特别将她们写入小说中,彰显她们独特的生命意义与力量。

掌中小说篇幅那么短,最理所当然的写法是集中写一个短暂时光内的现象或突发事件,让小说叙事在几分钟内,顶多几十分钟内闪过完成。但川端康成偏不采取这种理所当然的写法,他甚至常常反其道而行,不要一气呵成。那么短的篇幅中他还要分段,让各段有不同的时空背景。不过段与段之间省略了因果解释,并列呈现,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想象段与段间可能有、应该有的关系。

解释“阿信地藏菩萨”来历是这篇小说的第一段。第二段出现了第三人称的男性观点,这个人觉得阿信菩萨的故事很美,却也因此对那尊佛像很有意见。那只是用石头大略刻出的人形,模模糊糊的,绝对无从让人联想曾经活过的那个阿信。石头上连眼睛、鼻子都不太分得清楚,顶上光光的,应该不是特别为了阿信地藏菩萨去找人刻的,说不定是捡来的。

在他心中,佛像和故事有相当大的落差,正因为这样,住在温泉旅馆时,每经过那块石头,他就忍不住想象真实的阿信,那个曾经和这么多年轻男人在一起的身体与形貌,究竟长什么样子。

他会来到山村,是因为村子被改造成了温泉区,街道上栗树的那一边,距离温泉旅馆不远的地方有了服务旅馆住客的妓院。他常常看到偷偷摸摸来往于旅馆和妓院的浴客,每次经过栗子树下都会顺手在石头佛阿信的光头上摸一下。有一次,三四个客人要冰水喝,一个客人喝了一口却吐了出来,旅社女佣好奇地问:“有什么不对吗?”客人指着妓院说:“是从那边弄来的吧?”女佣点头。客人说:“是那窑子里的女人装的吧?难道不觉得脏吗?”女佣辩解:“怎么会呢!况且是那边的老板娘装给我的,我看着她装的呢。”客人坚持嫌弃道:“可是茶杯跟勺子不也是那里面的女人洗的?”随后将茶杯丢弃在一旁,还跟着吐了一口口水。

妓院在他们眼中是纯粹罪恶肮脏的存在,和阿信菩萨所代表的完全不同。这是第二段。 3JHgTTZhb0IGZLusW5PdlEYez2e8FAHOPMw1LZ8UCzvFYtoYzBaHVmGVcj/8/X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