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罗生门下躲雨的佣工

黑泽明的成功带来一项令人遗憾的副作用,是人们忽略、忘记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那是比《竹林中》早七年,一九一五年,芥川龙之介才二十三岁时发表的作品。

那是他开始发表作品的第二年,还在东京大学英语专业念书时。同样是从《今昔物语》中挪用的故事,小说一开头就写出了带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画面,难怪后来黑泽明会选择这个场景作为电影的开头。

黄昏时,一个佣工到罗生门底下躲雨,那里空荡荡的,除了他之外,只有一只蟋蟀。为什么城门下如此冷清?因为:

近年来,京都由于地震、旋风、大火、饥馑等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寥落得迥异寻常。据旧志上的记载:佛像或供具被敲碎了,那些上了油漆或贴金的木头,堆积在路边,当作柴薪出售。京中的情况如此,罗生门的修缮当然被搁在一边,谁也懒得去管了。而看中了这样的荒凉,狐狸来此栖息,盗贼来此藏身,到后来甚至连没有人认的死尸,也被弃置到这个城楼上来。因此到了日色西沉,就令人毛骨悚然,谁也不敢到这城门附近来走动。

故事的背景是京都遭遇连续灾难、贫穷困顿的非常时期,死了很多人,有的甚至无法被好好埋葬,以至于人们连下雨天都不愿到城门下来躲雨。

接着描述这里有很多乌鸦,是被这些弃尸吸引来的,也就是吃了人肉的。但是在这一天的黄昏,不知道为什么,连这些乌鸦都不见了,更形恐怖。过了一阵子雨停了,却发生了和开头这段形容很不相称的事。身处没人愿意靠近之处的这个佣工,在雨停之后竟然不赶紧离开,还留在罗生门下没有动。

然后,我们才知道原来他刚刚被解雇了。小说开头说:“一天黄昏,一个佣工在罗生门下躲雨。”其实他已经不是佣工,连如此卑微低下的工作身份都失去了,因而他也不是真正在躲雨,下雨是事实,不过对他来说更具体的是一时失业没了去处。

下雨还比较好,可以有借口滞留在罗生门下;雨停了,连这样给自己的借口都没有了,他非得面对自己前途茫茫的现实处境不可。然后:

再加上今天的天色,也给平安朝佣工带来了不少的sentimentalisme(法文,感伤)。他有意无意地倾听着朱雀大路上淅沥的雨声,一面茫然想着在一筹莫展之中如何打开僵局。

芥川龙之介故意在小说中夹杂了法文“sentimentalisme”,一方面是时髦,另一方面是要凸显平安时代和现实日本之间的差距,并且预示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是如此诡奇,非当下时空所能吸收安放。

雨停了让他不得不想,自己接下来呢?几乎没有什么选择,最有可能的就是饿死,差别顶多只是饿死在泥墙脚下还是饿死在路边而已。如果死了,应该就会成为没有身份的尸体再被送回这个城楼上吧!

还有什么可能吗?小说中跳出这句话:

佣工的想法,在同一条路上不知低徊了多少次,好不容易才到达了这个僻角。

什么“僻角”?一个他自己一直抗拒着不愿去想的念头,一个阴暗的诱惑,阴暗到他必须避过去,却被愈来愈悲惨的状况逼了进去。那就是:如果不要饿死,就只能做贼,做贼是唯一还能活下去的办法。 KxecuqLFPu7ipL1EgPr2c4a17vK16MvmRmEYYS03nk+QBMhUqTukNcEiEzKyg4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