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改革中的明治维新

佩里在日本,向幕府政府递送了来自美国总统的国书,国书写作的对象是日本的“世俗皇帝”。美国人知道日本有两个国家领袖,理所当然假定有一个是宗教的,另一个是世俗的。美国要谈条约,当然要找具备实权的领导者,那在日本不是天皇,而是幕府将军。

很自然地,在和美国及其他西方势力交涉过程中的笨拙、屈辱,引发了日本社会对于幕府的不满。过去两百年间德川幕府强力压制各地强藩,本来就累积了许多潜在的冲突,此刻看到德川家颟顸无能,这些势力便高张反对旗帜。

江户时代最盛大、最有名的“大名行列” ,看起来很热闹、很惊人,然而在政治上的实质作用是逼迫强藩藩主定期到江户晋见幕府将军,而且旅途中一路铺张浪费,目的是将他们的财富花掉,不得累积在自己的领地里。藩主身边的家臣也要跟着去江户,还被严格规定必须在江户待多久,幕府要保证这些人也受到德川家监管,不会只效忠藩主,勾结做出对幕府不利的举措。

这样的手段在统治上有其效果,但遇到变局时,原本敢怒不敢言的强藩就借机联合抵制幕府了。最大胆积极的,是在南方九州岛的几个强藩,他们的根据地离江户很远,而且地理与气候的条件让他们有着比较丰厚的经济与武力资源。他们很聪明地拉拢了天皇作为反抗合法性的基础。

一开始的骚动争议是针对该继续锁国还是开国,然而没多久,开国成为势不可当的共识,骚动的焦点就转移到是“公武合一”还是“王政奉还”上。

两者都是将原本纯粹象征性的、一直在权力暗影中存在的天皇,推到了政治舞台的最前方。“公武合一”指的是“公家”(也就是天皇)和“武家”(也就是幕府)要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这是承认在危机中幕府的权威不足,所以要拉拢天皇,借天皇来创造更大的团结力量。

“王政奉还”却是要排除幕府,将实权还给天皇,解决日本政治上存在长达几百年的二元结构,将象征与实际的统治地位合二为一。

一阵混乱中,在一八六七年,也就是夏目漱石出生这年,又发生了孝明天皇去世的事件。在当时的骚动情境下,天皇的死讯一传出,就同时出现了天皇并非自然死亡的耳语。言之凿凿的说法是天皇朝廷中的倒幕派大臣木户孝允毒杀了天皇,原因是孝明天皇支持“公武一家”,阻碍了更激进的“王政奉还”改革计划。

很多人相信这个谣传,却没有人追究,显示了德川幕府之不得人心。明治天皇即位后,身边的大臣一边倒地反对“公武合一”,幕府的处境于是更艰难了,被要求“王政奉还”的压力也愈来愈大。

其实天皇已经几百年没有行使过统治权了,并没有一个现成可运作的朝廷,要“王政奉还”,就必须几个强藩联合起来,一方面推翻德川幕府,另一方面协助天皇新组政府。

天皇没有经验,强藩也没有经验,但他们很快拟定了简单的策略,积极推动。既然幕府是因为无法应对西方强权问题而垮台,那么“王政奉还”后的施政重点就放在尽快引进西方制度上,让日本快速西化,不只要取得阻止洋人侵夺的能力,还要赢得列强的尊重。 citkKs6rG+93ARZaYv3pdCd9f2jEOAGNx2n68bS3bXUwWVOIVvW0/WwzeTKgny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