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想当然耳的“人情”与活得精彩的“非人情”

什么是“人情”?

《草枕》开头是一段看起来像老生常谈的俗话:太聪明的人会被聪明所误,感情太丰富的人容易过于冲动,至于固执的人则会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有这些个性上的问题,该怎么办?太聪明的人修正变笨一点,感情丰富的人要尽量别冲动,太固执的就放软自己的身段,别一直那么硬。

然而接下来,夏目漱石特殊的看法出现了。如此对治个性问题的方式,就是“人情”,即常识中的集体智慧,想当然耳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答案。但真的吗?真的有这边出了问题调整一下挪到别处就能解决的办法吗?小说的起点是,叙述者“我”领悟了“人世不易”,真正的艰难之处就在于没有这种可以逃避的选择,去到哪里都是艰难的。

所以必须抛弃原本“人情”思维的固定模式,开始“非人情”的思考。守着“人情”到处都是艰难,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找到高于这个“人情”世界的所在,过一种离开“人情”的生活呢?

在“非人情”的思考上,艺术具备特殊意义。“人世不易”无法逃离,那么就接受生命短暂即逝的事实,不要避来避去应和“人情”,而是努力活得精彩。正是在这种态度中,诗人诞生了,画家的使命出现了。艺术家各尽其才使“人世”得以恬静、人们内心变得丰富,这是艺术家值得崇敬的理由。

在“人情”中流转,我们总是这里遇到困难就躲到相反不同的地方去,不断流转,以为能找到不困难的生活。然而事实上没有这种地方,你永远找不到。那怎么办?那你就不逃了,转过来面对困难,将困难化为让生命丰富的资源。

在这里,夏目漱石显然接受、承袭了西方浪漫主义对于艺术的看法。由夏目漱石以汉字定名的“浪漫”有两种意涵:一种是我们想象情人节两人共进烛光晚餐,或激情拥抱的那种“浪漫”,但还有另一种更庞大,即十九世纪席卷欧洲的集体思想与生命态度潮流,那是“浪漫主义”,其根本精神是要追求极端与超越。

浪漫主义的前提,是不接受任何现成认定的疆界,特别是感受与感情的疆界。浪漫主义要探求人的感官极限到底在哪里,不愿停留在“正常”的范围中,要去冒险试验“正常”以外的冲击。在“正常”之外,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波涛汹涌,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激动与震撼? W2NTvN/J3IX5kl1hMFIxwiUyFryBGlJ5gLmKSTvqceo6MRnUQ8pM3+N0yNLCgr5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