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本的“脱亚入欧”之梦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出生于一九〇九年,比芥川龙之介晚了十七年,十七年的差距足以使他们两人在日本历史上分属两个不同的时代。芥川龙之介是一位“大正作家”,他幸运地活跃在大正年间,芥川龙之介去世的一九二七年,不只换上了昭和年号,日本历史也开始了大转弯。

一般通行的叫法是“大正民主时代”,而对应于“大正民主”,从一九二六年开始的昭和时期,最大的特色是军国主义兴起,导引向日本对外侵略,发动了愈来愈激烈、愈来愈难收场的战争。

关于这段剧变,必须远溯更早的明治维新,日本以急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幅西化的历程。受到西方势力威胁与屈辱后,日本先是选择了“尊王倒幕”,将德川幕府推翻了,接着“王政复古”——政治权力交回天皇手中后,积极地“一面倒”学习西方、引进西方文化,彻底改造日本。

日本明治维新前三十年的变化,幅度与速度都极为惊人。对比一八四〇年发生鸦片战争的中国,一直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八十年间和西方进行的种种交涉、引进的西方元素对社会的影响,都还比不上日本这三十年。

日本在一八九四年击败了中国,一九〇五年又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证明了明治维新的正确与成功。到这时候,他们才终于可以稍微放慢西化改造的步调,回过神来检验一下过去三十多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日本变成了什么模样,经过西方文化洗礼后的自己又究竟成了什么样的人。从明治后期进入“大正民主”,可说是日本逐渐消化“维新”情境、作用的阶段。

明治后期,日本人的自信心高涨,最突出的表现,是福泽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口号。日本人当然不可能真的将自己的岛屿搬到欧洲去,但在意识上,他们认为自己有机会可以和欧洲列强平起平坐,进入列强的权力体系。

刺激日本人追求“脱亚入欧”的,其中有强烈的中国情结影响。一方面在亚洲中国是大国,是理所当然的老大哥、领导者;另一方面,清政府却又积弱不振,成为欧洲人觊觎欺压的对象,那么与其在亚洲期待中国振作或被中国拖累,不如索性走另外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告别有中国而无进步的亚洲,争取成为欧洲国家中的一员。

一九〇五年取得对俄国战争的胜利,是日本最接近实现“脱亚入欧”梦想的时刻。得以击败庞大的欧洲强权,证明日本不容轻忽的实力。然而“维新”所带来的自信心,此时升到最高点,再也推不上去,转而开始滑落了。

首先,日俄战争的胜利和甲午海战很不一样,日本只从俄国那里得到了少额的军费补偿,没有任何割地赔款,而且诉诸战争本是为了中国东北的利权,战事也都在东北境内进行,然而仗打完了,签订的合约中日本仍然要被迫同意与俄国共同开发东北。日本不得不认清,胜利只是建立在打败了远道而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基础上,如果继续打下去,日本自身将付出无法预期的巨大代价,还没有必胜的把握。换句话说,日本只是“惨胜”,拿到一纸合约保住了面子。

其次,日俄战争的庞大耗损,重伤了扩展太快的日本经济,引爆了战后的种种社会动荡。日本人不得不放慢西化改革的脚步,正视明治维新带来的负面冲击。 rILz4LW6enjocs1qpwq6Tq3pOSvPEWTv4AmH6BO7hKjufemwPJRXAPaJHapMxJG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