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快速流失阅读的习惯与能力。阅读是一种态度,来自人类文明中累积的和文字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选择或锻炼,而是源自几千年的人类历史经验,到我们这个时代早就明确固定下来了。
文字可以保留、转译已经消失的经验、思想与感情,但用的是一种奇特、间接的方式。经验者、思考者或感受者必须先将经验、思想、感受转写为一套抽象符号,是这套符号抵抗了时间留传下来。阅读就是面对文字,领受文字中含藏的讯息。
首先,你需要学会符号的对应关系,了解一个个符号的意义,如果没有学习过这套符号,你就看不懂,接受不到里面的讯息。接下来,你还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字,必须动用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能力,在心灵中重建、重现文字所记录的内容。
我们可以完全被动地观赏现在的许多“娱乐大片”。导演用声光给你什么,你照单全收就好了,观影过程中可以彻底不动用大脑,不动用记忆或推理。但文字不允许这样,文字太间接了,有很高的门槛,面对文字、吸收文字讯息时,我们不得不打起精神来,以比较谨慎、严谨而且主动的态度来应对、解读。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经常沉浸在影音节目中的人,一看到书就忍不住打呵欠。的确,读书比看影片对心灵的要求高多了。书上有“悲哀”两个字,那是抽象的两个符号,要让这两个符号产生意义,你必须唤醒自己曾经有过的悲哀经验或感受,不然这两个字就没有意义,你就被这两个没有意义、空洞的字卡住了,读不下去。
关于经验、思想、情感的描述中,有太多太多的词语,太多太多的句子,太多太多的表达变化,如果你不愿意或不懂得召唤、动员自己的内在心灵蓄积,就跨不过门槛,进不了那个丰美的世界。
从运用文字,享受文字的功能、效果中,人类有了阅读这件事。专注地动用自己的内在经验、思想、感受资源来和文字符号对应,让那些符号变得对你自己有意义,这样的过程来自和文字、书籍的交接互动,却不限于用在文字、书籍上。“阅读”比“读书”的含义更广更普遍,意思是你可以用同样认真、专注、主动的态度去读画、读照片、读音乐、读一座教堂,甚至读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