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国民”的集体一致性

五四运动后中国掀起的反日狂潮,加上国民革命军北伐使得亲日的北洋政府摇摇欲坠,导致日本认定凭政治与外交手段绝对不足以控制中国,必须诉诸军事武力。

军人与部队愈来愈重要,相应地,如何管理军队、如何运用军力,变得愈来愈复杂。日本的军事体制是模仿普鲁士的,即当时被视为最新、最有效的军政、军令二元系统,在最高统帅以下分为由国防部领导的军政系统,以及由参谋本部负责的军令系统。两个系统理论上彼此分工并在权力上平衡,以确保最高统帅的终极仲裁、指挥权,军政或军令系统的领导者在无法指挥另一个系统的情况下,不可能僭越最高统帅的权力。

不过在日本,最高统帅是无论从历史惯例,还是依照立宪体制,都不直接、积极参与决策,更不涉及执行的天皇,于是这种二元制几乎必然带来的结果是两个系统间的长期拉锯、抗衡乃至斗争。影响所及,不只是日本的军事行动经常暴冲冒进,更因为军政部门属于内阁,连锁反应而造成政治上的长期动荡不安。

日本在昭和时期如此摇摇摆摆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激化的一元统治价值观要逆反大正时期的多元开放,对西方文化元素转而采取了敌对的态度,快速地走向自我封闭。环绕着天皇制、天皇信仰、天皇至高神圣性,取消个人意志与个人自由。

走向战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代表集体性高峰的“国民”(こくみん)观念。“国民”这个词在那十几年间含义不断改变、不断强化,在昭和时代的语言与文书中出现的频率愈来愈高。和“国民”相对的,更恐怖又更切身的,是愈来愈流行的“非国民”指控。“非国民”涵括的范围愈来愈广,从行为到语言到思想。愈是强调“国民”的一致性,就愈是要加强对于“非国民”的批判乃至压制、惩罚、扫荡。

每一个人都受到影响,原先可以做、习惯做的事,可能突然就被纳入了“非国民”的范围,突然就不能再做了。那不是法律上的禁制,而是从社会面来的谴责,其范围更广,从公开行为到一般私生活乃至脑袋里所想的,都在被监视控管的范围内。

整个环境要将每一个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男人,训练成有效的帝国军队成员,走的是一条狂妄却又艰辛的“小国崛起”道路。“小国”没有足够的客观条件,人口、资源各方面不可能具备优势,于是必须特别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十九世纪普鲁士崛起,最后在普法战争中战胜大国法国完成德国统一,成了“小国崛起”的典范,也成了日本最主要的模仿对象。

德国统一过程中,费希特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曾经发挥过极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了严格精神性的民族主义观念,强调精神力量的关键地位,要求每个人在生活上落实这份精神性的民族成员责任。这样的主张被移植到日本,要将军国主义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修身”上。

军国主义以集体的力量,严格要求个人生活上的训练、配合,产生了接近理想“武士道”的高度纪律。它强调每个生活细节上的管束,节制欲望,去除对于死亡的害怕,缩小私人自我,奉献于公共集体目标。 D3zSewhiTsVrJGVZpGRxg8e1rmVFXENpM2VxI6KpqkWIdtqP19SzzpPpX3hLnW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