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忆刘半农君 1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此文最见鲁迅“知人论世”的态度。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 2 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先说刘半农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大的方面,是超乎友情之上的。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陈独秀、胡适、刘半农比较,颇为传神。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辩护刘半农的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 3 ,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 4 ,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 5 。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 6 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 7 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反感于刘半农“据了要津”之后的作为。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惭愧于刘半农的念旧之情。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仅以作者在刘半农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憎而言,已堪称“伟大的朋友”。

八月一日。

注释

1 发表于1934年10月上海《青年界》月刊第6卷第3期。后编入《且介亭杂文》。

刘半农(1891—1934),名复,江苏江阴人。曾为《新青年》编辑之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作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后留学法国,研究音韵学。著有《半农杂文》《扬鞭集》,以及《中国文法通论》等。

2 蔡孑民 (1868—1940)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后又参加同盟会,民国成立后被任命为教育总长。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1927年参加“清党”运动,曾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日抗战,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鲁迅逝世时,为治丧委员会成员,亲往执绋送殡。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为之作序,称鲁迅为“新文学的开山”。

3 《何典》 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通俗章回体小说,共十回,清人张南庄(署名“过路人”)编著,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出版。小说通过鬼世界的恋爱故事,讽刺社会现实。1926年6月,刘半农将此书标点重印,鲁迅曾为其作题记一篇,收入《集外集拾遗》。

4 “驷不及舌” 语出《论语·颜渊》,据朱熹《集注》:“言出于舌,驷马不能追之。”

5 1928年2月《语丝》第4卷第9期发表刘半农的《林则徐照会英吉利国王公文》,其中说林则徐被英人俘虏,“明正了典刑,在印度舁尸游街”。读者洛卿来信指出说是史实性错误,《语丝》第14期发表了这封信,刘半农不再为《语丝》撰稿。

6 禁称“蜜斯” 见于1931年4月1日北平《世界日报》所载刘半农答记者的谈话,说也不赞成学生以“密斯”互称,并说他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时即曾加禁止云,主张以国语中的姑娘、小姐、女士代称“密斯”这一“带有奴性”称呼。密斯,英语Miss的音译,小姐的意思。

7 指刘半农于1933年至1934年间发表在《论语》《人间世》等刊物上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8aDh8RQvMUTtWMVAtWC5P70GQqpVBEx5lekgNqFoAS/MpZ2hme1UXKXHXS8R9t/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