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足迹遍及我国现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
徐霞客的游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8岁以前的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历时20年,他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山、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崇祯九年(1636年)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明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远游至云南丽江后,因足疾无法行走,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崇祯十三年(1640年),病况愈甚,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阴。
徐霞客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徐霞客在国际上具有不同凡响的影响力。《徐霞客游记》被学术界列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除中国大陆与台湾外,现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建立了“徐霞客研究会”。徐霞客在地学,特别是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方面,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徐霞客与13世纪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在世界各国所享有的这些影响和声誉,是中国旅游走向全球的重要文化基石之一。
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点;
掌握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掌握中国典型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审美,培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
感受祖国旅游资源的丰富,强化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