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意大利旅行家、商人,代表作品有《马可·波罗游记》。1254年,马可·波罗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地区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的地理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许多人开始涌向东方,学习东方,以致欧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许多中世纪很有价值的地图,是参考游记制作的。许多伟大的航海家扬帆远航,探索世界,是受到马可·波罗的鼓舞和启发。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旅游地理学习的方法;

掌握旅游休闲活动的内涵及其活动系统;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区划方案。

思想素质目标:

了解中国特色地理学科体系;

了解旅游行业的国家战略,关注现实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分布规律和空间结构关系的科学。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其研究的基础。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地理学有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学科。前者主要研究由地貌、大气、水体、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所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后者侧重于研究由人口、聚落以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所构成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别是“人”与“地”之间的种种关系,当然也包括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无论是古代或现代的旅游活动,都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展开的,其目的、距离、规模和效果无不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旅游资源,也就是地理环境中那些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发展旅游业首要任务之一。于是,一门新兴的地理学分支——旅游地理学应运而生。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旅游地理环境,即地理环境中与旅游活动有关的部分。它研究的课题是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此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与人口地理、聚落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并列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Tgxsrj5kEoiX1VDAFlWWjnmLmmyCkQvEOh1TyC+KczFu+uiMM4x31+fTmp94m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