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天府之国 安逸四川

课前思考

1.观察图3-1中四川省最高峰是哪座?对于这座山峰,你都了解哪些信息?

2.你最想了解四川省的哪个城市?为什么?

图3-1 四川省地图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东西长1 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连重庆市,南邻云南省、贵州省,西接西藏自治区,北接青海、甘肃、陕西3省。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数亿年的地质运动造就了瑰丽险峻的巴蜀风光。四川全省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四川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

导考指引: “天府之国”中的“天府”有何寓意?历史上,谁第一次将四川称为 “天府”?

大事记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5·12”汶川特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又称汶川大地震,指的是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发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的地震。此次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灾难主要发生在四川,8级地震给这块富饶的土地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但它打不垮植根于巴蜀大地的四川人身上那种“乐观幽默”和“自信坚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经过十多年的震后恢复重建,曾经的汶川特大地震废墟上,如今立起一座座繁荣的城镇和村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持续兴旺,生态环境改善,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美好,都是万千巴蜀儿女用一点一滴的奋斗凝聚而成。

2018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市等地,深入村镇、企业、社区,考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前往映秀镇场镇听取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发展情况汇报后,他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3.2.1 四川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贯穿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 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 000~3 000米。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海拔4 000~4 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东部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因地表沉积层以紫红色的砂岩、页岩为主,通常也被称为“紫色盆地”。四川盆地轮廓呈菱形,按地理差异可分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2)气象气候

四川省地处亚热带,由于地貌和所处纬度的影响,盆地气候和川西高原山地气候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同时伴随的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为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东部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 000~1 200毫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盆地具有湿气重、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川西南山地属于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气温日差较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900~1 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该地区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多为2 000~2 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川西北高原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寒夏凉,河谷干暖、山地冷湿,与盆地气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地区大部分时间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 600~2 600小时,年均温在4~12 ℃;年降水量在500~900毫米,降水少而集中。

3)河流水文

河流主要是长江及其支流,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数量多达2 800条以上,号称“千河之省”。包括川江(宜宾以下流经四川境内的长江段)、金沙江(玉树至宜宾段)、嘉陵江、雅砻江、大渡河、沱江、岷江等。境内有湖泊1 000余个、冰川200余条,在川西北和川西南分布有一定面积的沼泽,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全国,但时空分布不均,形成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水资源以河川径流为主,但径流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6—10月,洪旱灾害时有发生;河道迂回曲折,利于农业灌溉;天然水质良好,部分地区有污染。

3.2.2 四川人文地理环境
1)历史沿革

四川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万年以前。早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就建有以古蜀族为中心的蜀国和以古巴族为中心的巴国,故有“巴蜀”之称。秦灭巴国设立三郡,并责令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后,巴蜀文化和经济日益繁荣发达。到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大蜀政权,三分天下。自此,巴蜀文化开始渐成气候,独树一帜,名扬天下。汉代四川属益州,唐代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市和云南省东北部以及贵州省西北部。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了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目前四川的南边省界。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划归四川。1997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

导考指引: 简述“四川”得名及“四川省”建制的由来。

2)人口民族

2020年末全省家庭户人口7 709.3万人、常住人口8 36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68.8万人。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主要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土家族、傈僳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凉山州、乐山市、攀枝花市)、第二大藏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县)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阿坝州的汶川县、理县、茂县和绵阳市的北川县、盐亭县、平武县)。

导考指引: 羌族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有哪些著名人物?

3)风俗物产

(1)川菜

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川菜发源于中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它取材广泛,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汇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川菜主要分为蓉派和渝派两大类。蓉派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渝派川菜以用料大胆,不拘泥于食材,手法更新为主。一般认为蓉派川菜是传统川菜,渝派川菜是新式川菜。川菜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川菜烹调有四个特点:一是选料认真,二是刀工精细,三是合理搭配,四是精心烹调。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川菜的基本味型为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如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等。川菜菜式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风味菜、火锅、风味小吃五大类组成。

导考指引: 简述“努力餐”一名的来历。

(2)自贡恐龙灯会

自贡恐龙灯会是四川自贡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该年节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这里自唐以来便有新年燃灯的地方传统习俗,延至清代即有“狮灯场市”“灯竿节”;到20世纪初,又渐形成节日的提灯会,更有放天灯、舞龙灯、戏狮灯、闹花灯等活动。自贡灯会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民间艺术游”“中国百姓生活游”和向海外推出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被誉为“高品位的艺术”“流动的文化旅游资源”“民族传统文化的骄傲”。

导考指引: 四川汉族地区的大型传统节庆活动主要有哪些?

(3)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2006年5月,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蜀绣历史悠久,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

(4)川剧

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川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有特别高的高腔。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川剧的剧目十分丰富,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川戏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乐器共有二十多种,常用的可简为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兼铰子),统称为“五方”,加上弦乐、唢呐为六方,由小鼓指挥。川剧的行当总的方面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六大类。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它有拭、揉、抹、吹、画、戴、憋、扯等方法。

3.2.3 四川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概览

四川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除了自然山水风光外,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华,更是哺育出巴蜀地区璀璨的历史文化及民族民俗文化。四川历史文化悠久,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璀璨而神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蜀锦、四川皮影戏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四川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灿烂多姿。四川省世界及国家级旅游资源如表3-1所示。

表3-1 四川省世界及国家级旅游资源

注:数据截至2022年7月。

试一试: 请将四川5A级旅游景区在地图上进行定位标注。

2)重点旅游资源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文旅融合发展历史性的黄金时期,做出了一系列大抓文化旅游的决策部署,全力打造十大文旅品牌,这十大文旅品牌分别为大九寨、大峨眉、大熊猫、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大竹海、大灌区、大蜀道、大遗址、茶马古道。覆盖了四川省21个市州,是四川文化旅游最具代表性的优势资源。

(1)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还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包括南桥、离堆古园、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引水口、安澜桥、二王庙、秦堰楼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至今仍一直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解析

新视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都江堰:建于公元前3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导考指引: 请扼要简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点。

人物谈
李 冰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

谈一谈: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李冰修建都江堰的过程,并对李冰做出评价。

(2)峨眉山景区

峨眉山景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距成都约150多公里。其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 099米,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千古绝唱,在民间更享有“一山独秀众山羞”“高凌五岳”的美称。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

峨眉山抚弄星辰,积蓄云雨。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从山脚到山顶,“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游览线路近60公里,由高、中、低三大主题游览区组成。现全山共有寺庙近30座,景点分为传统十景和新辟十景。如今的“大峨眉”已成为集休养、养生、文化、娱乐、观光、美食为一体的全新多功能复合型的精品旅游区。峨眉山自然遗产极其丰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古就有“普贤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领袖”的说法。做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峨眉山以其“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导考指引: 为什么峨眉山被称为“仙山佛国”?

(3)九寨沟景区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距离成都市400多公里,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低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 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 000米以上,南缘达4 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树正寨、则查洼寨、黑角寨、荷叶寨、盘亚寨、亚拉寨、尖盘寨、热西寨、郭都寨),这九个寨子又称为“和药九寨”。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九寨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景区在外也美名远播,东方人称之为“人间仙境”,西方人则将之誉为“童话世界”。

导考指引: 简述九寨沟得名由来以及九寨沟的“六绝”。

(4)邓小平故里景区

邓小平故里景区是“和谐广安·伟人故里”之旅的核心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地处四川东部广安市区北郊协兴镇牌坊村,距广安市区7公里,距省会成都400多公里。核心区域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祖居。2001年6月,为了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怀念之情,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了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其核心区已建成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是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古镇文化与乡村休闲度假于一体,总面积3.1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邓小平故里核心区、佛手山景区、翰林院子和协兴老街、牌坊新村等景区(景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川东民俗民风和自然景观多处。邓小平故里核心区占地面积830亩,经中共中央批准,修建了邓小平铜像广场、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和邓小平缅怀馆等纪念设施。恢复了清水塘、神道碑、德政坊、放牛坪等20余处邓小平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形成了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风貌。已成为人们追寻小平足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导考指引: 请扼要简介邓小平故里景区的特点。

试一试: 请查找资料,了解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建筑外形设计的内涵。

(5)三星堆博物馆及遗址区

三星堆博物馆及遗址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的广汉,是迄今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其文化堆积距今约4500-2800年,面积达12平方公里。景区分为三星堆遗址区和三星堆博物馆区,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的得名源于遗址区内发现的三个人工夯筑的土堆,它与北面犹如一弯新月的月亮湾,隔着古老的马牧河南北相望,三星伴月由此得名,并在很早以前就成为当地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清嘉庆《汉州志》对此就有明确记载。其中三星堆遗址区的中心区域,是一座约3.6平方公里的古城,城内不仅分布有东、西、南三面城墙,还包括三星堆祭祀台、祭祀坑、月亮湾城墙等遗迹。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专家们认为,三星堆文化面貌既呈现独特性,又与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夏商时期古文化有着紧密联系。三星堆博物馆区主要由综合馆、青铜馆两大展馆构成,陈列科普化与艺术化双美并举,有力揭示了三星堆文明的深刻内涵,集中反映了三星堆作为长江文明之源和天府文化之根的辉煌灿烂。新设“修复馆”,修复2019年以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祭祀坑出土文物,向公众展示修复过程并普及相关文保知识。1988年1月,三星堆博物馆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三星堆博物馆被评定为我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0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景区被列入国家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

3)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立足国土空间规划与要素配置,着力构建“一核、五带、十大、四廊”空间布局,强化成都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联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长征红色旅游走廊、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等“四大”走廊建设,打造大九寨、大熊猫、大遗址等十大精品,统筹环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文旅经济带协调发展,着力构建文化和旅游空间发展新格局。 FTAJg9Um6YmBlfQJBc53Q14PxCd2JeoAbcrLkPtl5xZQgEbA5KBaPp5QZJZ0ut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