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

主任 朱彦鹏

副主任 周志祥 程赫明 陈兴冲 黄双华

委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江 马铭彬 王旭 王万江 王秀丽

王泽云 王明昌 孔思丽 石元印 田文玉

刘星 刘德华 孙俊 朱建国 米海珍

邢世建 吕道馨 宋 肖明葵 沈凡

杜葵 陈朝晖 苏祥茂 杨光臣 张东生

张建平 张科强 张祥东 张维全 周水兴

周亦唐 钟晖 郭荣鑫 黄勇 黄呈伟

黄林青 彭小芹 程光均 董羽蕙 韩建平

樊江 魏金成 OKnE9ts+EmsRmnIcYq1j2G3anZzGgVkWqehz6psTVI2nPEMRfJvLCxeru3uqKQi/



第五版前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版)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应使其成为教材中的精品,由于第四版出版已久,急需更新。另外,随着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的使用,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有较大调整,第四版的内容已不适用教学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也有部分修改,相应的课程内容也应进行调整。随着技术进步,研究工作的深入,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也有了一些变化,本书修改再版就成了当务之急。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在修订再版中,将上一版第3章“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全新修订,调整为第2章“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同时,为了教学顺序方便,将原第2章“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调整到第3章;另外,还将原第6章“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和第7章“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的章节次序进行了对调。本次修订对各章节的内容均有增减,以适应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进步和规范的变化。另外,将目前工程中很少应用或教学内容中基本不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使本书更适合量大面广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需要。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与路桥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已趋于一致,本次修订再版时将第四版中第11章“桥涵混凝土结构原理设计简介”删除。由于目前工程中已经没有非对称偏心受压构件的使用,因此作者建议可将本书第7章中“非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作为选修内容。

就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修订之际,兰州理工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被评为线下国家一流课程,本版修订将以线下国家一流课程为契机,努力将教材打造成精品。

本版修订中还增加了课程思政元素,特别对我国在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进行了介绍,以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我国工程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自豪感和学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信心。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修订由朱彦鹏教授全面负责,具体分工如下:朱彦鹏教授负责第1章绪论、第3章以及全书的最后审定,张贵文副教授负责第2章和第5章,马天忠副教授负责第4章,王春青老师负责第6章和第10章,王景玄副教授负责第7章,王永胜副教授负责第8章和第9章,王正振博士负责附表的修订。研究生朱轶凡、王浩、董怀堂、李芳川、王文龙修改了书中例题。对参与本次修订任务的老师和研究生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本次修订再版工作量大,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1年12月 /Qs1KbMUe155X1Q/KLrgH5tuX2O3BJG9emdeENdDA0QRLcQu8e+FaVzlj+7BKR8D



第四版前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一书第三版出版不久,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撰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就颁布了,相应的其他一系列新规范也陆续颁布,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有了一些变化,本书再版时根据上述内容相应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作为新的章节(第3章);另外,将教学内容中基本不涉及或目前工程中很少应用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删减,使本书更适合量大面广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需要。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不确定性,编写时考虑了部分学生可能从事路桥工程方面的工作,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有区别的内容作为本书的附录进行了简单介绍,可在教学时参考。另外,由于目前工程中已经没有非对称偏心受压构件的使用,因此作者建议本书第5章的5.7 节“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可作为选修内容。

本书第四版由朱彦鹏教授负责全面修改,张贵文副教授编写了第3章,周勇、王春青、张兆宁等对本书修改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研究生朱胜祥、马晓瑞、朱軻川完成书中部分习题的修改,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由于本次修改量大,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2月 /Qs1KbMUe155X1Q/KLrgH5tuX2O3BJG9emdeENdDA0QRLcQu8e+FaVzlj+7BKR8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