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从直观图、我面正投影图到透视图

2.2.1 轴测图、多面正投影图与透视图的关系

研究透视投影时,常用轴测图作为直观图来表示物体、画面、视点三者的相关位置和投影情况。

画透视图时,一般可以把两个投影面拆开组合在一个平面上,即利用两个正投影图画出透视图,如图2.4所示。

图2.4

如图2.5所示是利用正投影图中求视线迹点方法来画多面体透视图的直观图(轴测图)。

图2.5

上述这种作透视图的方法叫视线迹点法。亦称丢勒法,或正投影图法。它利用正投影中求视线迹点的方法来画透视图,虽然作图较繁,但经简化后运用较广,特别是画由许多非直角构成的物体时,用这种方法比较适用有效。

2.2.2 正投影图在透视作图中的具体运用

正投影图除了如上所述,可以直接利用视线的正投影来作透视图外,一般是用以表示物体的形状、结构、尺寸及与画面、视点的相对位置。这仅是一种运用方式。在实际运用时是灵活多样的,特别是立面图(正面投影图和侧面投影图)不一定按照三视图的投影关系来安放和选用,如何用右侧投影图,也可选用左侧投影图;可以把正面投影图,左、右侧投影图从新组合排列安放在一起,只要能够表示出形状、结构、大小尺寸,随意选用和安排都可以。以后各章将可看到各种利用正投影图的方式。

2.2.3 作透视图时视点的选择

(1)作透视图时,视距的选择应使视角控制在正常神域60度范围内,而以30度到40度为最佳。也有主张采用28度到37度或35度到40度的,可酌情选择。

(2)主视线应置于视角中间1/3 范围内,透视效果较好。主视线不在视角有中间1/3范围内透视效果较差。

(3)视点位置的选择应使物体与画面夹角适当,保证透视图效果好并有一定体积感。如图2.6所示中,视点在S1位置时,物体两侧立面与画面的夹角一个过大,一个过小,只能见到一个面,透视图完全没有体积感,透视效果不好。视点在S,的位置时,一个灭点过近,侧面过窄,正面过宽,不能充分表现体积感,透视效果欠佳。视点在S4位置时,透视图效果也不好。视点位置在s1 时,物体与画面夹角适当,透视图的体积感较强,效果较好。

(4)视高的选择应注意透视效果,如图2.7和图2.8所示视距过近,垂直视角超出正常视域60°,图2.7 视高过低,图2.8 视高过高,透视效果都不好。

图2.6

图2.7

图2.8

(5)视高的选择,如果视平线等分描绘的物体如图2.9所示。

上下水平变线的透视角度上下对称,透视轮廓呆板。应如图2.10所示(a)、(b)适当升高或降低视平线,透视效果即可改观。

图2.9

图2.10

2.2.4 作透视图的基本步骤

作透视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作透视图的步骤则基本相同,即分作两步进行。

第一步:根据描绘物体的平面图(俯视图)画出物体的基透视,如图2.11所示(a)。

第二步:在基线上选定真高线,在物体基透视的相应位置上画物体的透视高度,完成透视图,如图2.11所示(b)。

图2.11

总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透视三要素,中心投影法和平等投影法;并对三视图的联系规律作了讲解。同时对轴测图的画法进行了说明等。

作业

1. 试作一些简单几何体和组合体的三面正投影图和正等测图及正面斜二测图。

2. 以不同视高、视向、视距观察周围景物或简单几何体,以线描准确的画几幅写生习作,研究视点位置不同与透视形象的关系。 qpla/8W5Kx/R2FwpRpre90G2ZZSIKBVHzL4uO+e8NDMctrst0NsunRuOfqK/2c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