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框架结构是指电子商务活动环境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以及实现电子商务应具备的技术保证。从总体上来看,电子商务框架结构由三个层次和两大支柱构成。其中,电子商务框架结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网络层、信息发布与传输层、电子商务服务和应用层;两大支柱是指社会人文性的公共政策和法律规范,以及自然科技性的技术标准和网络协议。如图 2.1 所示为电子商务的框架结构模型。
图 2.1 电子商务的框架结构模型
网络层指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它是信息的传输系统,也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它包括远程通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通信网和互联网。因为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是基于Internet的,所以互联网是网络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部分。
网络层决定了电子商务信息传输使用的线路,而信息发布层与传输层则解决如何在网络上传输信息和传输何种信息的问题。目前Internet上最常用的信息发布方式是在WWW上用HTML语言的形式发布网页,并将Web服务器中发布的文本、数据、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发送到接收者手中。从技术角度来讲,电子商务系统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信息的发布和传输进行的。
电子商务服务层实现标准的网上商务活动服务,如网上广告、网上零售、商品目录服务、电子支付、客户服务、电子认证(CA认证)、商业信息安全传送等。其真正的核心是CA认证。因为电子商务是在网上进行的商务活动,参与交易的商务活动各方互不见面,所以身份的确认与安全通信变得非常重要。CA认证中心担任网上“公安局”和“工商局”的角色,它给参与交易者签发的数字证书类似于“网上的身份证”,用来确认电子商务活动中各方的身份,并通过加密和解密的方法实现安全的网上信息交换与安全交易。
在基础通信设施、多媒体信息发布、信息传输及各种相关服务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实际应用,如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等各种实际的信息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企业的知识管理、竞争情报活动。而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及消费者、政府部门等这些参与电子互动的主体也在这个层面和企业产生各种互动。
国家政策指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制度、信息的定价、信息访问的收费、信息传输成本、隐私保护等,需要政府制定政策。其中如何制定税务制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例如,对于咨询信息、电子书籍、软件等无形商品是否征税、如何征税;对于汽车、服装等有形商品如何通过海关、如何征税;税收制度是否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如何接轨等。这些问题若处理得不好,将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产生,由此引发的问题和纠纷不断增加,原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并形成一个成熟、统一的法律体系,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趋势。
技术标准定义了用户接口、传输协议、信息发布标准等技术细节。它是信息发布、传递的基础,是网络信息一致性的保证。就整个网络环境来说,标准对于保证兼容性和通用性是十分重要的。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技术标准,对于处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两个不同地理位置的企业来说,要进行通信,必须按照通信双方预先共同约定好的规程进行,这些共同的约定和规程就是网络协议。
目前,许多企业和厂商、国际组织都了意识到了技术标准的重要性,正致力于联合开发统一的国际技术标准,如EDI标准、TCP/IP协议、HTTP协议、SSL协议、SET协议、电子商务标准等。
电子商务系统是由许多系统角色构成的一个大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角色有采购者、供应者、支付中心、认证中心、物流中心、电子商务服务商等。电子商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与企业结合,特别是与传统企业的整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上。电子商务的实质是企业利用电子方式在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在线交易、相互协作和价值交换。电子商务系统除了支持网上交易中购销的活动外,更强调交易流程的整体效率与效益的提升。商家通过网上交易市场来开发新的市场及客户群、维护老顾客、提升供应链效率,从而为企业扩大市场收入、降低运营成本、赢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创造良好的条件。
然而,在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电子商务实现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有的企业是面向消费者的,有的电子商务服务是面向供应商或销售商的,甚至两者兼而有之;在商务活动上又有电子采购和在线客户服务等。下面以企业为例介绍电子商务的应用结构,为电子商务模式分析提供一个整体框架,如图 2.2 所示。
图 2.2 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
从图 2-2 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对象不但包括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还包括有关的合作伙伴,如物流公司、银行等,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电子商务系统的运作往往只和相邻的上下游的企业发生业务关系。其次,电子商务系统的业务从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和最终售后服务,覆盖范围非常广,包括市场、销售、采购、配送/后勤、客户服务等。最后,电子商务系统的解决方案应该和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如MIS/ERP)进行集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