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X线诊断方面的最大突破,是近代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和X线检查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一、CT检查方法

1.平扫

平扫(plainscan)是指不用对比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在做CT检查时一般都是先行平扫。

2.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contrastscan)是指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较常应用。血管内注入碘对比剂后,正常组织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用以显示平扫上未被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并可通过病变强化的方式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

3.图像后处理技术

螺旋CT扫描时间与成像时间短,扫描范围广,层厚较薄并可获得连续横断层面数据,经过计算机后处理,可重组任意方位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CT血管造影图像等。常用的技术有再现技术、仿真内镜显示技术和CT灌注成像等。

(1)再现技术 再现技术有3种,即表面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再现技术可获得CT的三维立体图像,使被检查器官的影像有立体感,通过旋转可在不同方位上观察,多用于骨骼的显示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

(2)仿真内镜显示技术 仿真技术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它与CT或MRI结合而开发出仿真内镜功能。容积数据同计算机领域的虚拟相结合,如管腔导航技术或漫游技术可模拟内镜检查的过程,即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步显示管腔器官的内腔。行假彩色编码,使内腔显示更为逼真。有仿真血管镜、仿真支气管镜、仿真喉镜、仿真鼻窦镜、仿真胆管镜和仿真结肠镜等,效果较好。

(3)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是经静脉团注有机水溶性碘对比剂后,对感兴趣器官,例如脑、肝、肾、心脏等器官,在固定的层面行连续扫描,得到多帧图像,通过不同时间影像密度的变化,绘制出每个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而算出对比剂到达病变的峰值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局部血容量和局部血流量等参数,再经假彩色编码处理可得4个参数图。分析这些参数与参数图可了解感兴趣区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即血流灌注状态。CT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成像。

二、CT图像的特点

1.断层显示解剖结构

常规X线摄影是重叠成像,不同密度、不同厚度的结构相互遮挡,无法分辨。CT是断层图像,可以把常规X线摄影所遮挡的解剖或病理结构显示得非常清晰。

2.密度分辨率高

CT与X线图像相比密度分辨力高10~20倍,而且可通过窗宽、窗位的调整,使全部灰阶通过分段得到充分显示,弥补了人肉眼观察分辨灰阶的限制,可以显示许多密度差别很小的结构和病变。

3.建立了数字化标准

CT是数字化成像,CT值的测量可使我们在诊断过程中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可以通过组织的绝对CT值和CT值的动态变化确定组织的性质,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程度。

三、CT的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CT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缺血性脑梗死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螺旋CT可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组图像,即CTA,而且能做到三维实时显示,所以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2.头颈部疾病的诊断

CT对眶内占位病变、早期鼻窦癌、中耳小胆脂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骨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发育异常及鼻咽癌的早期发现等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3.胸部疾病的诊断

CT对肺癌和纵隔肿瘤等的诊断很有帮助。低辐射剂量扫描可用于肺癌的普查。肺间质和实质性病变也可以得到较好显示。CT对X线片较难显示的病变,例如与心、大血管重叠病变的显示,更具优越性。对胸膜、膈、胸壁等病变,也可清楚显示。

4.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诊断

心脏及大血管CT诊断价值的大小取决于CT装置。需要使用多层螺旋CT或电子束CT,而普通CT诊断价值不大。螺旋CT和电子束CT检查可以很好显示冠状动脉和心瓣膜的钙化和大血管壁的钙化,对诊断冠心病有所帮助。心血管造影CT对先天性心脏病如心内、外分流和大血管狭窄以及瓣膜疾病的诊断有价值。多层螺旋CT通过图像重组可显示冠状动脉的软斑块。CT灌注成像还可对急性心肌缺血进行观察。

5.腹部及盆部疾病的诊断

CT检查应用日益广泛,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以及肾上腺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肿瘤性、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等。胃肠病变向腔外侵犯以及邻近和远处转移等,CT检查有重要价值。胃肠管腔内病变诊断主要依赖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uhqij34dFcySV71jxe5WcuDxGclsP5TTtnVQPU2rTjw+jVIFFD/HUXa0lyUOt+8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