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X线成像

一、X线成像检查技术

近年来,X线成像技术几乎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即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digitalradiography,DR)取代了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X射线摄影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

X线检查可分为常规检查、特殊检查和造影检查3大类。

(一)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透视和X线摄影。除了观察病变的动态变化,一般很少应用透视做出诊断。X线摄影大多采用DR。DR图像具有较高分辨率,图像锐利度好,细节显示清晰,图像层次丰富;时间分辨力高,成像速度快;曝光宽容度大,可修正后处理调节;后处理功能强大;图像可在计算机中存储、传输、调阅;可直接与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联网,实现远程会诊,适应数字化网络时代的要求。

(二)特殊检查

很少应用。对于特殊的器官如乳腺的检查,利用软射线进行钼靶摄影。

(三)造影检查

利用引入对比剂的方法产生和(或)增加人体组织器官之间的密度对比而显影的技术。根据对比剂引入途径的不同可分为2类。一类是直接引入法,包括口服法(食管及胃肠钡餐检查)、灌注法(钡剂灌肠,支气管造影,逆行胆道造影,逆行泌尿道造影,瘘管、脓腔造影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等)、穿刺注入法(可直接或经导管注入器官或组织内,如心血管造影、关节造影和脊髓造影等)。另一类是间接引入法,即造影剂先被引入某一特定组织或器官内,后经吸收并聚集于欲造影的某一器官内,从而使之显影,包括吸收性造影与排泄性造影2类。吸收性造影如淋巴管造影;排泄性造影如静脉胆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和口服法胆囊造影等。常用的造影方法介绍如下。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在具有数字化成像和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上进行的血管造影检查。由于所获图像是数字化和减影后的,无血管以外组织结构影像的干扰,可对图像进行多种后处理以改善影像质量,配合使用各种软件功能,可进行心脏、血管的形态、功能及腔内结构的运动和血流动力学研究。血管造影多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2.胃肠钡剂造影

钡剂造影是消化道疾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1)上消化道钡剂造影 吞服钡剂时及吞服后在X线透视下从各种角度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部等形态,以及黏膜、蠕动、张力及通畅性等变化,分析并发现病变,摄片记录所见。

(2)下消化道钡剂造影 经肛门将钡剂及气体灌入结肠,行气钡双重对比检查,以发现结肠黏膜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

3.尿路造影

(1)排泄性尿路造影(excretory urography)又称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是泌尿系统最常用的造影方法。由静脉注入有机碘溶液,通过肾排泄使泌尿系统显影。此法不仅可显示肾实质以及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管腔形态,还可了解双侧肾脏排泄功能。碘过敏,严重肝、肾或心脏功能不全和急性肾炎等应列为禁忌证。

(2)逆行肾盂造影(retrograde pyelography)先做膀胱镜检查,然后向输尿管开口插入输尿管导管,使导管顶端置于肾盂输尿管交接部,每侧缓慢注入12.5%碘化钠或30%泛影葡胺7~10mL后立即摄片。本法显示肾盂肾盏形态较好,但不能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本法主要用于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良或不宜检查者,有急性尿路感染和尿道狭窄者禁用。

(3)膀胱造影(cystography)造影前清洁洗肠并排尿,将导管插入膀胱,注入3%~6%碘化钠100~200mL,摄正位及左右斜位片,显影后将造影剂排出,必要时可注入适量空气进行双对比造影。

(4)尿道造影(urethrography)将导尿管插入前尿道或将注射器直接抵住尿道口,注入20%~30%泛影葡胺,同时摄片,也可在做完膀胱造影后拔出导尿管,嘱患者排尿,在排尿时摄片。排尿时全尿道处于松弛状态,对观察尿道狭窄、瘘管等更为适用。

二、X线成像的临床应用

1. X线诊断

为了做出正确的X线诊断,在分析和诊断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1)观察分析X线片时,应注意投照技术条件。例如,摄影位置是否准确,摄影条件是否恰当,即照片质量是否满足X线诊断需要。

(2)为了不遗漏重要X线征象,应按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例如,分析X线片时,应注意胸廓、肺、纵隔、横膈及胸膜,并应结合临床,着重对其中某一方面的观察。在分析胸部X线片时,应从肺尖到肺底,从肺门到肺周依次进行观察。在分析骨关节X线片时,应依次观察骨骼、关节及软组织。在分析骨骼时,则应注意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腔等。否则很容易被引人注目的部分所吸引,忘记或忽略观察其他部分,而这部分恰好是更重要而且必须阅读的部分。

(3)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区分正常与异常,应熟悉正常解剖和变异及其X线表现。

(4)观察异常X线表现,应注意观察其部位和分布、数目、形状、大小、边缘、密度及其均匀性与器官本身的功能变化和病变邻近器官组织的改变。

(5)在分析判断时,还需找出一个或一些有关键意义的X线表现,以便提出一个或几个疾病来解释这些表现,也就是提出初步的X线诊断。

(6)前述初步考虑的X线诊断是否正确,还必须用其他临床资料和影像诊断检查结果加以验证。临床资料中的年龄、性别、职业史、接触史、生活史、体征及重要检查发现和治疗经过等,对确定X线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初步考虑的X线诊断与其他临床资料是吻合的,则诊断的准确性就比较大;如不吻合,则需复核观察与分析是否准确,推理是否符合逻辑,X线诊断是否妥当,临床资料是否齐全与准确。

X线诊断结果基本上有3种情况:①肯定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可以确诊。②否定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但应注意它有一定限制,因病变从发生到出现X线表现需要一定时间,在该时间内X线检查可以呈阴性;病变与其所在器官组织间的自然对比好坏也会影响X线征象的显示。因此,要正确评价否定性诊断的意义。③可能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发现了某些X线征象,但不能确定病变性质,因而列出几个可能性。每种可能性诊断的可能性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诊断结论中需要用不同的词汇准确表达出这种可能性大小的差异。

2.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X线诊断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尽管其他一些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例如CT和MRI等对一部分疾病的诊断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但它们并不能完全取代X线检查。X线检查具有经济、简便等特点,仍然是最基本的影像诊断方法。 +ECXKAF+K9JISkibYes+YIcWZF8nWO2+NMBTXVfNa6h/B5HXR9++hpz9abmW96X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