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兹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其中合并结核病是导致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约1 /4的人口有结核杆菌感染史,2018年1000万新发结核感染者中,中国占9%。据统计,全球AIDS患者约25.1万死于结核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最常侵犯肺部,也可通过淋巴管向其他淋巴结扩散,形成继发性病灶,或通过血行传播侵犯其他部位,如头颅、淋巴结、骨关节、腹腔、泌尿生殖系统等。当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时,通过控制MTB的复制和传播,使其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呈结核潜伏感染。若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特别是AIDS患者,受抑制的MTB重新活动和增殖,致结核病发生。对HIV/MTB合并感染者而言,这2种病原体对机体造成了双重威胁。MTB可引起机体HIV病毒的大量复制并可能诱导HIV基因突变,加速机体CD4 + T淋巴细胞的消耗,加快从HIV感染发展为艾滋病的进展,而HIV也可导致结核病抗原水平提高和耐药结核病例增多,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研究显示,HIV和MTB共同感染增加了结核病的发病率,而且还可能导致更高的病死率。

二、病理生理基础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变,其发病、演变及转归均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相关,基本病变包括:

(1)渗出性病变 往往出现在机体免疫力弱、淋巴细胞活性高时,表现为组织充血和渗出,渗出物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纤维蛋白为主,镜下可见病灶中渗出物为含有蛋白的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并可检出MTB。其发展演变取决于机体变态反应与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平衡,若机体免疫力强,病变可完全吸收。

(2)增殖性病变 当病灶内菌量少而淋巴细胞数量多时,则形成结核结节。增生型病变的另一种表现是结核性肉芽肿,多见于空洞壁、窦道及干酪样坏死灶周围,有时可见类上皮结节。

(3)干酪样坏死 当病变恶化变质时则表现为干酪样坏死,镜下显示出现组织细胞肿胀,继而细胞质脂肪变性,细胞核碎裂溶解;肉眼观坏死组织呈黄色乳酪样。坏死区逐渐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最后成为纤维干酪样病灶。

由于机体反应性、免疫状态、局部组织抵抗力、入侵菌量、毒力、类型和感染方式的不同,以及治疗措施的影响,上述3种基本病理改变可以相互转化、交错存在。 +QWfa2HhvtuRZzoFRfbifymCmPsjEOyyGB6V9MtztRPavEGDXakNQhchVGkafx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