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头位难产学说”是在为满足中国临床医学实际需求的形势下创立的。从《难产与围产》《头位难产》《难产》到《难产理论与实践(中英文对照)》,凌萝达教授将研究聚焦在占难产80%以上的头位难产。她在收集中国女性骨盆临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详实的临床数据,针对难产问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创立了“头位分娩评分法”、简易平行产程图表、分娩期综合评估法及枕横位中前不均倾位等“头位难产理论”。凌教授的系列原创研究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产科,她还受国家卫生部委托举办了5期全国难产学习班,培养了数代产科医生及专家。这也使得《头位难产》成为一部集教科书、专著于一体,且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科经典著作。

分娩虽是生理过程,但其具有复杂性。分娩不仅是胎儿在产力的推动下通过产道的过程;分娩也被定义为心理、生理综合反应的复杂动力学过程,是充满变化的动态神经内分泌调节过程。产程进展中可能出现产程停滞、胎头下降阻滞、胎儿宫内异常等各种难产情形。就像凌教授在《头位难产》前言所讲:“难产,尤其是头位难产,是分娩三大因素异常的综合结果,其诊断及处理都较复杂,因此特别需要产科工作者进行审慎的观察、动态的分析,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自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后,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分娩模式逐渐形成,解决难产的剖宫产手术成为常规的分娩方式之一。产科医护人员对难产的早期识别、及时处理的系统学习及培训逐步减弱,这也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剖宫产率引起瘢痕妊娠、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增加,给妇女再次妊娠带来了高风险,也增加了孕产妇死亡的风险。为保障母婴安全,国内外行业专家强调要重视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针对目前我国的现状,“头位难产学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06年,86岁高龄的凌教授在撰写最后一部专著《难产理论与实践(中英文对照)》的前言中阐述了她在五十余年产科临床、科研、教学中一直致力于难产研究的心路历程: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每周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大多是产科病例,因难产处理不当而发生严重母婴并发症的教训让她立志于难产研究,并在常年的基层巡回医疗中坚定了信念。凌教授从研究中国女性骨盆着手,借鉴前人、国外的经验,分析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创立“头位难产理论”;并通过举办全国难产学习班进行临床推广,与全国同行交流,不断总结反馈意见并进行修订。

Karen R. Rosenberg于2018年在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cesarean section 一文中阐述道:人类进化中因双足直立行走引起骨盆改变——人类的产道从入口到出口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这说明研究骨盆与难产的关系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凌教授传承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头位难产”系列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如何真正、踏实地做临床研究,解决临床问题,为病患服务。

《凌萝达头位难产学》是在保留凌萝达教授、顾美礼教授主编的《头位难产》与《难产》的“头位难产学说”精髓的框架下,由重医附二院胡丽娜教授、董晓静教授、孙江川教授团队,陆军军医大学常青教授、李力教授、李真教授团队,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丁依玲教授团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润玫教授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同济医院冯玲教授团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史源教授、黎海芪教授团队和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毛萌教授、李华凤教授,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墨儿童医院石应珊医生(凌萝达教授女儿,原重医附二院妇产科医生,早期参与大量难产理论研究)组成编写团队,结合近30年产科学、儿科学、影像学、麻醉学及助产学进展,从精神心理因素、分娩疼痛与镇痛对分娩的影响、头位分娩产时综合判断、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产房分娩安全核查、降低剖宫产率综合举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凌教授《难产》原著中部分内容,编写非常经典,近期尚无新的内容增减,所以仍然保留当年所编撰的部分及编者名。

在我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的当下,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使更多的产科医生、助产士了解“头位难产学说”,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及“头位难产的诊断和处理”等理论和技术更好地指导产科临床工作,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和促进自然分娩,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分娩安全,降低母儿创伤。

胡丽娜 常青
2021年6月 ZYhktjeUAyyljUbI8zqW+MJS6u5i48PDREXobQdfaYUj8cEmVqOyElJV+6q5Um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