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位分娩占分娩总数的95%~96.8%,头先露中难产发病率较高,占难产总发生率的2/3以上。在头位分娩中,顺产和难产的界限很难截然分开,常常在产程过程中相互转化。因此,在头位分娩中及早评估及预测头位难产发生的可能性并进行干预,使难产转化为顺产是产科临床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部分学者认为在头位分娩中只要不存在头盆不称,没有产程停滞,可以给予充分试产。但如何评估是否存在头盆不称,目前没有完全客观量化的指标。这使得基层医护人员或临床经验不丰富的年轻医护人员很难作出准确判断,甚至有部分产妇在试产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时,医护人员才意识到难产的发生。所以,临床上需要能够评估头盆不称和头位难产风险度的客观指标,以及评估在产程出现异常时是否可以继续试产的简单可行的方法。
凌萝达教授在前期大量骨盆研究和临床病例分析的基础上,在模糊数学的启迪下,紧密结合临床,在骨盆狭窄的标准及评分的基础上,于1978年在中华妇产科杂志首次提出“头位分娩评分法”。
凌教授认为,虽然影响头位分娩顺利与否的因素很多,但选择骨盆大小、胎儿大小、胎头位置以及产力这四个重要指标进行评分,作为综合判断阴道分娩难易度的方法,对接产者来说简便、实用、容易掌握。在当年卫生部的支持下,凌教授举办了五期“全国头位难产培训班”,通过临床推广,该评分法得以反复临床验证。20世纪80年代凌教授团队应用概率论中的贝叶斯定理,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有关分娩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编制了判断头位分娩难易程度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机辅助临床判断头位分娩难易度。在回顾性和前瞻性验证中,该方法的判断符合率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