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正常软产道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共同组成的弯曲管道。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需克服软产道的阻力。

一、子宫下段形成

子宫下段由非孕时长约1 cm的子宫峡部形成。子宫峡部上界为宫颈管最狭窄的解剖学内口,下界为宫颈管组织学内口。子宫峡部于妊娠12周后逐渐扩展成为宫腔的一部分,至妊娠末期逐渐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规律宫缩进一步拉长子宫下段达7~10 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临产后因子宫体部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下段肌壁被动牵拉而越来越薄(图2.28)。由于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差异,在宫腔内两者交界处形成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性缩复环(图2.29)。正常情况下,此环不易在腹壁看到,宫口开全时,此环约在耻骨联合上方6 cm。若分娩受阻,子宫下段变得更长、更薄,缩复环位置上移,形成病理性缩复环,该环随产程进展可逐渐上升至平脐或脐上(图2.30),伴明显压痛,提示发生先兆子宫破裂,需立即抑制子宫收缩、急诊手术终止妊娠,同时须尽可能维持孕妇生命体征平稳。

图2.28 子宫下段形成及宫口扩张图

图2.29 生理性缩复环

图2.30 病理性缩复环

二、宫颈变化

临产后有效宫缩通过前羊膜囊或胎先露施压于子宫下段和宫颈,使已成熟的宫颈发生以下两种变化:①宫颈管容受;②宫口扩张。宫颈管容受期间可不伴胎先露下降,而宫口扩张多同时伴随胎先露下降。

(一)宫颈管容受

临产前宫颈管长约2~3 cm,初产妇较经产妇稍长。临产后宫缩使胎先露部衔接,在宫缩时前羊水不能回流,加之子宫下段的胎膜容易与该处蜕膜分离而向宫颈管突出,形成前羊膜囊,子宫收缩及前羊膜囊楔形压迫使宫颈内口水平肌纤维向上牵拉,宫颈内口逐渐向下向外扩张呈漏斗状,随后宫颈管自上而下逐渐展平、消失,形成子宫下段,而宫颈外口暂时保持不变,这一过程称为宫颈管容受。子宫下段形成时,由于宫颈管短缩导致宫颈黏液栓脱落,阴道分泌物增加。初产妇通常宫颈管先容受,随后宫口扩张(图2.31)。经产妇因宫颈管较松软,其容受与扩张可同时进行。

图2.31 宫颈管容受与宫口扩张

(二)宫口扩张

临产前,初产妇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经产妇则能容纳一指。与宫体相比,子宫下段和宫颈是抵抗力较弱的区域,因此,子宫收缩及缩复作用向上牵拉可造成子宫下段和宫颈被动扩张;子宫收缩力作用于胎膜,使前羊膜囊楔形压迫和宫颈管扩张。胎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破膜后胎先露部直接压迫宫颈,使宫口扩张明显加快;若胎膜提前破裂,胎先露施力于子宫下段和宫颈,可产生与前羊膜囊相似的压迫扩张效果,故胎膜早破并不妨碍宫口扩张。随着产程的进展,宫口扩张至10 cm(即宫口开全)时,可娩出足月胎头。

三、骨盆底、阴道及会阴变化

正常阴道伸展性良好,孕晚期阴道及骨盆底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因血管变粗、血供增加而增生肥大,为分娩时充分扩张做好准备。在分娩过程中,前羊膜囊和胎先露部逐渐将阴道上段撑开,破膜以后胎先露部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使软产道下段形成一个向前上弯曲的筒状通道,阴道壁黏膜皱襞展平使通道扩张变宽,阴道口开向前上方。肛提肌向下及两侧扩展,肌束分开,肌纤维逐步拉长,使会阴体厚度由5 cm变成2~4 mm,以利胎儿通过。会阴体能承受一定压力,但若压力过大、产程过快或保护不当,也易造成会阴裂伤。

(欧文君 董晓静) IT7MzddUx7sNHh9ncmIVMho2R9zuKmG2eqvGrt4DYGn29Sc9FIBE1uTKBMo+Qn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